抱憾九寨溝:去過以後,我想再去|千里走西北(6)


抱憾九寨溝:去過以後,我想再去|千里走西北(6)

我們的包車,一早離了黃河九曲的唐克鎮。

經過瓦切鎮,麥窪鄉等,一個個極具西部色彩的地名。

最後,以一段長長的下坡路,告別了若爾蓋草原,把她留在高原上。

抱憾九寨溝:去過以後,我想再去|千里走西北(6)

過鬆潘,過川主寺,最後到九寨溝。

這一路,汽車一路下坡,一路出彎入彎。

只是山越來越高,谷越來越深。

而山色開始變得多彩,前方有世界級景觀的氣氛,大自然正在渲染。

抱憾九寨溝:去過以後,我想再去|千里走西北(6)

從3850米的若爾蓋高原,下降到2021米的九寨溝鎮。

足足下降了1800米。

難怪,我的耳朵,悶了老半天。

抱憾九寨溝:去過以後,我想再去|千里走西北(6)

說明一下我的路線


抱憾九寨溝:去過以後,我想再去|千里走西北(6)

九寨溝旅遊景區面積非常大。

景區主要由三條溝組成:樹正溝,日則溝,則渣窪溝。

目測,就像是一個大寫的“Y”字

如要完整旅行九寨溝,需要兩天,可留給我遊覽的時間只有一天。

網上有“一日遊”的攻略,據說能把三條溝全部游完,

但其間,也充滿了取與舍的矛盾,時間也是非常趕的。

抱憾九寨溝:去過以後,我想再去|千里走西北(6)

我主要是遊覽了“日則溝”和“樹正溝”。

至於“則查窪溝”,我完全沒時間遊覽,錯過了“五彩池”和“長海”等美景。

因此,我的路線和時間安排,並不完美,但我不後悔!

留給下次吧,九寨溝來一次怎麼夠呢?

今天,老鄭也不準備詳細寫攻略,重點寫“那些令我印象深刻”的美景,

文末附了我的攝影感想,對第一次去九寨溝的攝影師,真的有用!

下圖是,按我的行程要介紹的景點:

抱憾九寨溝:去過以後,我想再去|千里走西北(6)

抱憾九寨溝:去過以後,我想再去|千里走西北(6)

那些令我印象深刻的景點


01 原始森林

抱憾九寨溝:去過以後,我想再去|千里走西北(6)

我坐上景區車,直接到日則溝風景線路的最頂端。

這是一片原始森林,海拔3060米,終日雲霧繚繞,密林遮天。

抱憾九寨溝:去過以後,我想再去|千里走西北(6)

我置身林間,踩著鬆軟的苔蘚落葉,嗅著芬芳潮溼的空氣,聽著溪水淙淙與鳥語啾啾,

彷彿行走在一個不真實的世界。

抱憾九寨溝:去過以後,我想再去|千里走西北(6)

這裡有許多安安靜靜生長,又安安靜靜倒下的大樹。

它們完全按自己的意願在生長、在死去。

抱憾九寨溝:去過以後,我想再去|千里走西北(6)

甚至連死去,都幻化成了九寨溝神奇魅力的一部分。

也只有在這裡,你才會深深地感受到:

時間其實很緩慢,是我們走的太快了。

抱憾九寨溝:去過以後,我想再去|千里走西北(6)

02 芳草海

抱憾九寨溝:去過以後,我想再去|千里走西北(6)

芳草海深居峭壁下,山高谷深,光照時間短。

她半沼澤半湖泊,猶抱琵琶半遮面,低調而神秘。

抱憾九寨溝:去過以後,我想再去|千里走西北(6)

杭州的朋友,你說這裡像不像太子灣?

萋萋芳草與水相戲, 又相映成趣,間有水鳥悠遊其間。

顯得清秀安謐,給人一種安詳又思鄉的心情——

讓我想起遠在千里之外的杭州太子灣。

抱憾九寨溝:去過以後,我想再去|千里走西北(6)

03 天鵝湖

抱憾九寨溝:去過以後,我想再去|千里走西北(6)

天鵝湖與芳草海相連,徒步即可。

廣闊的湖面大部分已淤積成淺灘,像天鵝絨一樣的野草把水面分割成一塊塊小島。

抱憾九寨溝:去過以後,我想再去|千里走西北(6)

淺水的地方,搖曳著各種藻類,深水的地方,折射出神秘的孔雀藍。

眯眼一看,各種色彩交疊,畫面美的不可方物。

抱憾九寨溝:去過以後,我想再去|千里走西北(6)

傳說這一帶水草肥美,天鵝常在這裡棲息繁殖,海子因而得名。

抱憾九寨溝:去過以後,我想再去|千里走西北(6)

04 箭竹海

抱憾九寨溝:去過以後,我想再去|千里走西北(6)

從天鵝湖到箭竹海,相距較遠,完全可以乘坐景交車。

可老鄭不想浪費這裡的美色,居然徒步走了下來。

抱憾九寨溝:去過以後,我想再去|千里走西北(6)

一路逐水而行,於是我就在路邊,趴在護欄上,拍到了兩隻野鴨。

抱憾九寨溝:去過以後,我想再去|千里走西北(6)

它們優哉遊哉,一前一後,踏“草”無痕。

抱憾九寨溝:去過以後,我想再去|千里走西北(6)

箭竹海開闊綿長,水色靛青,山入水中的倒影十分有名。

抱憾九寨溝:去過以後,我想再去|千里走西北(6)

箭竹海中,有許多被鈣化的枯木,形成奇特的珊瑚樹,

而在腐木上又可見一些新生的樹,可謂枯木逢春。

抱憾九寨溝:去過以後,我想再去|千里走西北(6)

抱憾九寨溝:去過以後,我想再去|千里走西北(6)

如果你覺得箭竹海是安靜的,那就錯了。

抱憾九寨溝:去過以後,我想再去|千里走西北(6)

抱憾九寨溝:去過以後,我想再去|千里走西北(6)

抱憾九寨溝:去過以後,我想再去|千里走西北(6)

在她的邊緣,水流進森林,一道天然形成的弧形堤壩,

讓水流變得急促,起了水花,形成箭竹海瀑布。

抱憾九寨溝:去過以後,我想再去|千里走西北(6)

假如我能在空中俯瞰,那麼一定是這樣的:

碧藍的海子、潔白的瀑布、飛舞的花絮。

構成了一個動中有靜,靜中有動,藍白相間的奇景。


05 熊貓海

抱憾九寨溝:去過以後,我想再去|千里走西北(6)

熊貓海最大的特色是,可以觀魚。

一路走來,總覺得好像少點什麼,但又想不起。

直到在熊貓海,見到一種魚,才想起:這麼漂亮的水,居然沒有錦鯉。

抱憾九寨溝:去過以後,我想再去|千里走西北(6)

沒有觀賞魚的水,是多麼的高冷

沒錯,魚少,還真是因為九寨溝的水——既高又冷——造成了。

抱憾九寨溝:去過以後,我想再去|千里走西北(6)

九寨溝的海子裡的水,有兩個特點:

一是溫度低,二是礦物質含量高

水溫低,使得溫水魚類無法生存;而礦物質含量高(高出我們日常生活用水的幾十倍),又使很多本地冷水魚也無法生存。

這兩大生存難題,卻被這些高山裸鯉魚化解了,它們是九寨溝水世界裡,“物競天擇”後真正的適者。

抱憾九寨溝:去過以後,我想再去|千里走西北(6)

九寨溝的高山裸鯉魚,主要是生活在熊貓海里。

細看它們,其貌不揚,似乎無鱗,大小尺寸與西湖邊的白條類似,靈活迅疾。

不一樣的是,這種魚生長極為緩慢,遊人也不被允許向其投食。

抱憾九寨溝:去過以後,我想再去|千里走西北(6)

水實在太清澈了,魚就像浮在藍綠色的空氣中,

陽光一打,魚的影子就打在白色的湖底,腦海中冒出“魚翔淺底”的這個成語。

我不自覺地緊盯一條魚,視線隨著它從這邊移到那邊。

看久了,好像自己也變成一條魚,融入其中,無憂無慮,翱翔於天地。

不知不覺,觀魚的時間,過了許久。

連忙起身趕路。

06 五花海

抱憾九寨溝:去過以後,我想再去|千里走西北(6)

五花海很漂亮,可以說是九寨溝的精萃,被譽為‘“九寨溝一絕” 。

抱憾九寨溝:去過以後,我想再去|千里走西北(6)

由於湖底的石灰華礦物的沉積,同一水域,呈現出墨綠、深藍、寶藍等色,似無數塊寶石鑲嵌成的巨形鳳冠,雍容而華貴。

抱憾九寨溝:去過以後,我想再去|千里走西北(6)

時值金秋時節,五顏六色的樹林倒映在湖面,與湖底的神秘色彩組合成一個異彩紛呈的童話世界。

大自然的這種色彩表現力,超出了人類。

如果讓印象派畫家來畫,不知會亂成怎麼樣子呢?

抱憾九寨溝:去過以後,我想再去|千里走西北(6)

湖裡生長著水綿、輪藻、小蕨等水生植物群落,還生長著蘆葦、節節草、水燈芯等草本植物。

它們似乎都被魔力附身,如雕塑一般,固定在湖底。

你說,它們都死了嗎?並沒有。

反而在嘲笑你,時間在它們身上,多的用不完。

你卻一生步履匆匆,要趕往下一個景點。

抱憾九寨溝:去過以後,我想再去|千里走西北(6)

真正死了的,是這些被伐的樹木。

在上世紀六七十年代,九寨溝經歷了長達12年的大規模採伐,原始森林遭到嚴重毀壞,一些利用價值較低的樹冠等被丟棄在水中。

抱憾九寨溝:去過以後,我想再去|千里走西北(6)

含礦物質極高的水(尤其是鈣)長期沖刷這些樹木,在樹木表面形成鈣化層,隨著時間推移,水中的鈣就附著在了樹的外層,最終包裹整棵樹,使得水中樹木不易腐爛。

即便死,也死的如同雕塑,警醒著人類。

我佩服大自然的包容力,人類犯下的錯,只要停止,它就會用一種自然的方式,用時間幻化成另一種“雖死猶生”的美感。

抱憾九寨溝:去過以後,我想再去|千里走西北(6)

07 諾日朗瀑布

抱憾九寨溝:去過以後,我想再去|千里走西北(6)

沒錯,這裡就是拍攝《西遊記》片尾曲外景地的瀑布。

“諾日朗”翻譯過來是男神的意思,象徵高大雄偉。

是迄今為止在中國發現的最寬的鈣華瀑布。

抱憾九寨溝:去過以後,我想再去|千里走西北(6)

2017年的九寨溝地震,此處破壞嚴重。

有時候想,九寨溝的一個個海子,有沒有可能本來就是一個個堰塞湖呢?

經過大自然長時間的塑造與洗禮,最終形成美麗的九寨溝美景?

畢竟這裡是岷山區域,屬於地震高發地帶。

抱憾九寨溝:去過以後,我想再去|千里走西北(6)


抱憾九寨溝:去過以後,我想再去|千里走西北(6)

在九寨溝遊玩,總感覺處處宛如仙境,所謂仙境,是因為有不同於常識的奇特之處。

抱憾九寨溝:去過以後,我想再去|千里走西北(6)

比如:隨處可見的“水在樹間流,而樹在水中長”的奇特景觀,

在這裡,簡直像一幅活了的畫卷,讓人如痴如醉。

抱憾九寨溝:去過以後,我想再去|千里走西北(6)

這些長在水中的樹,因為根部表面被鈣化了,所以才能夠在水的沖刷中,生存下來。

抱憾九寨溝:去過以後,我想再去|千里走西北(6)

08 犀牛海

抱憾九寨溝:去過以後,我想再去|千里走西北(6)

明明可以坐車的,我卻走路去了犀牛海。

走了4里路,這是我的一大失誤。

抱憾九寨溝:去過以後,我想再去|千里走西北(6)

更大的失誤是,我走上了這段棧道!

於是,美麗的犀牛海,我只能隔著濃密的樹枝去感受。

抱憾九寨溝:去過以後,我想再去|千里走西北(6)

抱憾九寨溝:去過以後,我想再去|千里走西北(6)

強烈建議各位朋友,觀賞犀牛海,請從平安橋沿公路徒步。

如果進入棧道,途經犀牛海時,如此樹木茂盛,你是無法拍攝倒影的。

據說,拍攝的最佳時間是早晨,那時,正是風平浪靜之時。

抱憾九寨溝:去過以後,我想再去|千里走西北(6)

偶爾,樹林的空隙,也會給我“管中窺豹”的機會。

一根樹幹,如定海神針般插入水面,露出水面的部分,長了新枝。

像鹿?像鱷魚?還是更像龍?

抱憾九寨溝:去過以後,我想再去|千里走西北(6)

09 蘆葦海

抱憾九寨溝:去過以後,我想再去|千里走西北(6)

蘆葦海,是我此行最後一個景點。

這是一個半沼澤湖泊,海中蘆葦叢生,隨風舞動,是水鳥棲息的家園。

蘆葦海中間有一條飄逸的水帶,清溪碧流,搖翠漾綠。

抱憾九寨溝:去過以後,我想再去|千里走西北(6)

玉帶蜿蜒穿行於蘆葦海中,把蘆葦海平分成兩半。

與芳草海,天鵝湖相比,此處更開闊,微風撫過,颯颯有聲,令人倍感神奇。

抱憾九寨溝:去過以後,我想再去|千里走西北(6)

抱憾九寨溝:去過以後,我想再去|千里走西北(6)

攝影的遺憾


抱憾九寨溝:去過以後,我想再去|千里走西北(6)

作為本行程壓軸戲“九寨溝”,我之前是做了許多攝影上的準備。

比如不辭辛苦的帶上三腳架,買了偏振鏡和中灰度濾鏡。

滿以為一定能拍出大片的,片子出來後,尤為失望,尤其是瀑布的效果,許多畫面糊了。

我自我總結一下,以下幾個原因,令人抓狂:

1、為了保護原生態,九寨溝許多遊步道,是用木製棧道架空而成。遊客走在上面,棧道就會震動,三腳架放在棧道上,遊客一走,就抖三抖,遊客一多,就一直抖,抓狂!

2、正因為是原生態,植物隨意生長,構圖時,受到枝枝椏椏的干擾太多了,本人帶是24-105mm的鏡頭,取景時,受到很大的限制,抓狂!

3、景區太大了,即便不拍照,全程游完也夠嗆的,只能遊擊,蜻蜓點水式的拍照,失去了反覆試拍的可能,抓狂!

抱憾九寨溝:去過以後,我想再去|千里走西北(6)

好的風景攝影,是需要很多條件的。

好的時節+好的器材+好的運氣

如果沒有這些條件,那麼“有足夠的時間”,也能彌補各種缺憾。

畢竟,從一個個小景緻入手,以小見大,一年四季,以張數取勝,也是可以的。

總之,通過這幾天快節奏、連軸轉的拍攝,我深刻的體會是:

拍風景,首先一定要有足夠的時間!

然後,換掉我的5d2,換一個機身防抖相機,配一個24-240mm的鏡頭。

最後,出行前,還要把功課做細,避免無效的路線。

抱憾九寨溝:去過以後,我想再去|千里走西北(6)

寫在最後

抱憾九寨溝:去過以後,我想再去|千里走西北(6)

九寨溝的水是國內最美的,沒有之一。

雖然門票很貴(220元+環保車90元),卻是值得的。

畢竟解毒啊,從此往後,其它以水景為噱頭的景區,完全可以不用去了,

你看,這是不是還為你省錢了?

我想,假如徐霞客當年也能來九寨溝,他一定也會發出“九寨歸來不看水”的感嘆的。

抱憾九寨溝:去過以後,我想再去|千里走西北(6)

本篇是《千里走西北》系列圖文的第6篇,其它5篇,歡迎點擊以下鏈接:

老鄭全職旅行與寫作,深知原創不易,轉載須經授權!

本文高清無水印圖片將會傳到圖蟲圖庫中,如有合作,請聯繫。

歡迎關注“鄭在別處”。隨緣點贊、收藏、留言,老鄭順頌祺安!

抱憾九寨溝:去過以後,我想再去|千里走西北(6)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