餅薄如紙,銀白透亮,特色美食,子長煎餅!

子長煎餅是陝西省子長縣著名的漢族小吃。餅薄如紙,銀白透亮。根據不同需要和不同口味,可製成大餅或小餅,大餅與小蓋一樣,小餅與手掌一般。具有生津解暑,降血脂、血糖等功效,有益於人們的身體健康。

餅薄如紙,銀白透亮,特色美食,子長煎餅!

子長煎餅歷史久遠,早在元末明初時即開始製作,至今已有六百多年的歷史。

據傳子長煎餅始製作時是一種又厚又大的麵餅,主要服務於軍隊的行軍作戰,到清代傳入民間,成為民間群眾的小吃或逃荒、躲匪的"乾糧"。由於其加工製作簡單可行而久傳不衰。

由此煎餅在當時算是一種逃荒“乾糧”。後來子長人為紀念這段歷史,就留下了過年過節家家戶戶吃煎餅的習俗,並留下了“不吃煎餅不算到過子長”的說法。

子長煎餅原料為蕎麥。將蕎麥去皮成糝子,加水滲透成糊狀,再經過濾後在鐵鏊上攤烙而成。成型後的煎餅有圓形或橢圓形,碗口大小,薄如紙,白似銀,具韌性。

食用時捲入豬頭肉、紅燒肉、酥肉、雞肉、炒菜、涼拌菜、熱豆腐、豆腐乾等就形成了多種類型的煎餅。食用時的配料有:醋、蒜湯、韭花、辣油、西紅柿醬、芝麻等。

其種類有:豆腐乾煎餅,熱豆腐煎餅,涼菜煎餅,穌肉煎餅,雞肉煎餅等。食用時,根據各自的喜好,配以醋、蒜湯、辣油或涼湯等醇香撲鼻,酸辣味濃,久食不厭。

餅薄如紙,銀白透亮,特色美食,子長煎餅!

主要特徵:

1、由於受子長地區環境和水土的影響,形成了子長風味唯一和稀有的特徵。

2、因其原料廣泛,加工簡單,不受條件和環境的限制的大眾化特徵。

3、宴請賓朋,提高子長對外知名度,促進子長經濟發展,而具有一定的傳媒特徵。

工序:

一、用蕎麵攤煎餅

子長人在製作煎餅時,把蕎麵糝糝在清水中浸泡大約十分鐘,然後用手在案板上揉搓到比較鬆軟時,再兌水,過籮,成為蕎麵糊糊。用這樣的蕎麵糊糊在特製的鐵鍋上煎制而成的薄薄的麵餅,就是子長煎餅。

二、精心準備包到煎餅中的葷素菜餚

子長煎餅,包的菜餚有葷有素。最有代表性的是經過煮制的有味豆腐乾,主要用的調料是花椒,最受歡迎的是酥肉。還有一種熱豆腐,即介乎豆腐與豆腐腦之間的一種豆製品,要趁熱夾到煎餅裡去吃,才覺香美。也有包上炒土豆絲、紅蘿蔔絲,涼拌三絲等。食者可以根據個人口味捲入不同的菜餚。

三、精心調製煎餅調味汁

煎餅要香,全憑好料。子長煎餅用的調味料汁,有兩種,一種叫做清湯,一種叫做幹吃料。清湯是用自然泉水加精鹽、食醋、大蒜片和炒熟的芝麻等調製而成。幹吃料是用蒜泥、醋、韭花、辣油、西紅柿醬、芝麻而調製而成的蘸汁。

餅薄如紙,銀白透亮,特色美食,子長煎餅!

如今,子長煎餅已成為子長對外宣傳的一張“名片”,由於受子長地區環境和水土的影響,已經形成了子長風味唯一和稀有的特徵。

有些在外地的子長人,一提起煎餅,就無比驕傲,他們經常對當地人說:“我們是子長人,是吃煎餅和涼粉長大的,我們子長的煎餅和涼粉,堪稱天下第一”。

有外地遊客來延安,還有專門跑到子長去吃煎餅的,就是因為子長煎餅久負盛名,他們想解解眼饞。

子長人對於煎餅是有深厚感情的,他們和煎餅的情結,已經深深地流淌在自己的血液中,無論走到哪裡,他們都會想念家鄉,他們的夢中總會出現那一碗薄如紙,白如玉,堅韌軟涼,醇香撲鼻,酸辣味濃,久食不厭的煎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