灌雲大豆 - 豆丹高效綜合種養技術模式的實踐與思考

灌雲大豆 - 豆丹高效綜合種養技術模式的實踐與思考

基金項目:江蘇現代農業(特糧特經)產業體系建設項目—— — 灌雲推廣示範基地( JATS[2019]178 )。

馮素飛

大豆是重要的糧油兼飼作物, 不僅富含植物油脂,而且其副產品豆粕又是畜牧、水產產業重要的蛋白原料。 近年來,伴隨著國內大豆種植效益下降,生產下滑,大豆供需矛盾突出,出口不斷下降,進口不斷增加, 我國已經由最大大豆生產國變為最大進口國。 針對大豆產業的困境,我國大豆種植業何去何從成為社會各界關注的焦點。

灌雲縣是江蘇省大豆生產主產縣之一, 常年種植面積約 3 萬畝,但由於總體效益不高,大豆種植多為零星種植,近年來因地制宜發展了大豆 - 豆丹高效綜合種養技術模式,對穩定大豆種植面積,增加農民收入意義重大,尤其提高了種養複合效益。

灌雲大豆 - 豆丹高效綜合種養技術模式的實踐與思考


1 大豆 - 豆丹高效綜合種養技術模式現狀

豆丹是以大豆葉片為食的鱗翅目天蛾科豆天蛾的幼蟲,又稱豆蟲、豆青蟲。 大豆 - 豆丹高效綜合種養技術模式就是種植大豆, 同時以鮮豆葉飼養豆丹的一種高效綜合種養技術模式。 在單純的大豆種植中,豆丹是大豆作物的一種害蟲,但該種養模式下,變害為寶,增加豆丹產業環節,延長大豆產業鏈,增加附加值,提高豆農的綜合效益。 近年來,灌雲縣的大豆 -豆丹高效綜合種養技術模式日益成熟, 豆丹繁育和養殖一體化發展, 大田和大棚大豆 - 豆丹綜合種養,形成了侍莊豆丹產業園、小伊豆丹產業園、楊集孫跳夏大豆養殖豆丹示範基地。 連雲港市的其他縣區以及泗洪、鹽城等地的大豆種植戶,乃至安徽、河南、山東、湖北等夏大豆主產區也開始養殖豆丹。 河南省政府和周口、 商丘等市政府還出臺了相關政策進行扶持。 大豆 - 豆丹的高效綜合種養技術模式已成為產業富民的一項重要方式。

2 優勢潛力

2.1 豆丹營養豐富,灌雲豆丹食用歷史悠久豆丹不僅風味鮮美,而且營養豐富,

具有降低膽固醇、 防止高血壓及動脈粥樣硬化、治療胃病等特殊功效,是一種純天然的綠色食品。 據測定,豆丹的粗蛋白質含量為 65.5% (乾重,以下同),其中必需氨基酸佔總量氨基酸的 52.84% ,半必需氨基酸佔 9.70% ;粗脂肪酸含量為 23.68% , C16-C18 脂肪酸佔總脂肪酸的 99% 以上,不飽和脂肪酸為 64.17% ,其中亞麻酸達 36.53% 。 同時,豆丹還含有豐富的鈣、磷、鐵和 VB等多種人體需要的微量元素和營養。 豆丹作為食用佳餚已有上百年的歷史, 並形成灌雲特有的豆丹文化,灌雲縣被稱為中國豆丹美食之鄉, 2017 年灌雲豆丹成功申報為地理標誌產品,自 2011 年開始灌雲縣政府每年舉辦的豆丹美食文化節吸引了八方賓客前來品嚐豆丹美食。

2.2 經濟效益顯著,助力豆農增收

豆農種植一畝大豆的收入 1 000 元左右,而一道豆丹美食,就能賣到上千元,一畝豆田養的豆丹收入超過萬元,是單獨種植大豆收入的十倍以上,經濟效益十分可觀。 豆天蛾幼蟲放養以春大豆田 6 月上中旬、夏大豆田 7 月下旬至 8 月上中旬為宜,此時豆葉已充分展開,葉片生長旺盛,接入的 l~2 齡幼蟲小,食量少,豆莢生長與幼蟲生長兩者相互影響最小,獲得的綜合效益最大。 自然環境下的豆丹一年只繁殖一季,而經過人工繁育可實現兩季養殖,在試驗田裡最長的已經能做到三季,大大拉長了供應週期,也能最大限度地提高養殖戶的經濟效益。

2.3 大豆育種的發展,為其提供基礎支撐

灌雲縣種植大豆歷史悠久, 目前具有全省唯一的大豆良種場,該場於 1961 年建場,先後繁育了灌雲大白花、 58-161 、灌豆 1 號 、灌原 1 號、灌豆 2 號、灌豆 3 號、灌豆 4 號等大豆新品種。 其中近些年選育的灌豆 2 號具有高產、多抗、適宜性強等特點,已在淮北地區大面積推廣種植;灌豆 3 號耐澇性、抗倒和抗病性好;灌豆 4 號產量可達 3 055 kg/hm 2 ,適宜淮北及沿淮地區種植。 選育的系列大豆優良品種結合平衡配方施肥、大豆稀播精播栽培、大豆抗災應變調優高產栽培等技術促進大豆種植穩產高效, 也為豆丹養殖提供基礎支撐。

2.4 豆丹養殖加工技術不斷成熟,為其提供技術保障

灌雲縣豆丹養殖技術不斷成熟。 不僅露天綜合種養,還發展了大棚反季節種養,同時豆丹養殖前期蟲卵繁殖及豆丹成品後期儲藏、 加工技術取得顯著進步,進一步延長了大豆 - 豆丹產業鏈。 龍頭企業連雲港閒田農業科技有限公司依託江蘇海洋大學為其提供堅實的技術後盾, 擁有豆丹規模化養殖系列發明專利 11 項, 適合不同季節豆丹養殖的溫室大棚、連棟大棚、拱棚和網罩大田在內的各種養殖設施,以及超低溫冰箱、低溫冷庫等豆丹肉加工、儲藏設施,註冊了“玉柏”、“豆丹”、“灌楊”等商標,發展了青豆丹、入土豆丹、豆丹卵、冷鮮豆丹肉等產品。

2.5 有利穩定大豆種植面積,適應大豆綠色發展需求

2010 年以後, 國產大豆總產隨著種植面積的顯著縮小而不斷下降, 2015 年之前大豆產量持續下降,主要歸因於栽培面積縮小和高比較效益的競爭作物水稻和玉米的種植面積擴大, 替代了部分大豆種植面積。 由於大豆生產比較效益低、競爭力弱,導致生產面積萎縮。 為穩定大豆種植面積,提高大豆產量,2019 年農業農村部提出大豆振興計劃,而灌雲大豆 -豆丹高效綜合種養技術模式對灌雲縣大豆穩定種植面積,提質增效意義重大。 大豆 - 豆丹綜合種養經濟效益好,豆農種植積極性高,發展動力強勁,面積逐年擴大,而大豆的種植是豆丹產業發展的基礎,豆丹的養殖有利於大豆種植面積的恢復,兩者相輔相成。在豆田中飼養豆天蛾,不能噴灑農藥,同時豆丹排洩物又可作為肥料還田, 是一種農藥減量增效的綠色發展模式,符合大豆綠色發展新要求。

3 存在問題

3.1 生產主體規模小,抗風險能力低

目前,灌雲縣內進行大豆 - 豆丹高效綜合種養技術模式的生產主體主要是普通農戶、種植大戶、家庭農場主、合作社,規模小、抗風險能力低。 加之豆丹卵成本、養殖大棚設施投資成本都比較高,種養結合規模很難擴大,呈現出小、散、亂的特點,不利於種養標準化發展。 近兩年,灌雲縣內及周邊地區個別企業和少數大戶實行工廠化養殖,但受資金和技術影響,養殖面積較小, 產量較低, 2018 年大豆 - 豆丹綜合種養面積達 5 000 畝左右,遠不能滿足市場需求。

3.2 品種和技術不配套,影響生產能力擴大

自然生長的豆丹世代交替僅靠部分入土幼蟲自然化蛹、羽化繁殖,蟲質量差,死亡率高,產量低。 早春大棚、春大豆、夏大豆的豆丹品種不純,發育嚴重不同步,不利於管理。 病蟲害防治技術不配套、不完善,豆丹病蟲害防治缺乏系統研究,如蜘蛛、瓢蟲、鳥類等天敵的有效預防、 其他大豆食葉害蟲的防治問題。 飛機防治白蛾對豆丹養殖戶危害大,相關技術和措施有待優化。 不同季節適於大豆 - 豆丹綜合種養的大豆品種有待優選。 適應豆丹養殖的大豆栽培模式有待深入研究。 大豆生長與豆丹發育最佳契合度問題也有待進一步深入研究。

3.3 豆丹供需不平衡,豆丹價格波動大

豆丹市場供應基本保供時間窄且短, 市場週期短暫,供需不平衡,價格波動大。 市場上豆丹的供應主要是自然放養, 豆丹上市高峰期是 8 月底至 9 月初,約 20 d 時間。大棚反季節大豆 - 豆丹養殖,僅 5 月底到 7 月中旬有少量豆丹供應當地賓館酒店高檔消費。 由於加工儲藏能力不足,其他時間市場上鮮豆丹供應基本是斷檔狀態。 由於市場供需的不平衡,豆丹價格波動很大, 5~7 月大棚反季節少量豆丹的上市,每斤活體豆丹價格在 200 元以上, 餐桌上一道豆丹售價 2 000 元,較上市高峰期高出 20 倍。

4 措施建議

4.1 加強政策扶持, 建立大豆 - 豆丹高效綜合種養技術模式高效示範生產基地

大豆 - 豆丹高效綜合種養技術模式對促進農民增收、 農業增效意義重大, 進一步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建立大豆 - 豆丹綜合種養高效示範基地,深入開展科研、技術研究、示範推廣、技術培訓。 切實加強組織領導,建立相應工作機制,切實發揮大豆 - 豆丹高效綜合種養技術模式基地的示範引領作用, 調動農民開展大豆 - 豆丹綜合種養的積極性。

4.2 開展科研單位合作,加強技術攻關

加強與科研院所的聯合攻關, 利用大豆原種場的優質種質資源,加大適宜不同季節和方式的大豆 -豆丹高效綜合種養技術模式的大豆選育力度, 優化大豆 - 豆丹配套栽培模式和技術, 加強大豆 - 豆丹模式病蟲害防治技術的研究,尤其生物、工程防治技術的研究,既能對豆丹無害,又能夠有效防治其他蟲害對大豆和豆丹生產的危害。 對於飛機防治白蛾問題要制定科學合理的措施和方案,減少對豆丹危害。

4.3 加大豆丹產品開發力度,增強加工儲存能力大豆 - 豆丹高效綜合種養技術模式的推廣擴大

應用有賴於後期產品深加工的進一步發展, 要充分利用現有文化、生產、消費優勢,引導企業深入開展後期產品延伸開發,包括養殖、收購、銷售、擀制、餐飲、深加工等各環節在內的豆丹產業鏈,尤其加大豆丹產品的後期加工儲存, 深入開發豆丹美食的食用價值,增強市場競爭力。

4.4 加強宣傳,拓展外部市場,增強消費拉動生產的動力

發展大豆 - 豆丹高效綜合種養技術模式,關鍵需要大力推廣應用這項新模式,農民主動接受培訓,充分認識大豆種植增加豆丹生產環節的重要意義,樹立做大做強豆丹這一特色產品的堅定目標。 農業技術部門通過開展現場觀摩、經驗交流、典型示範活動等方式,宣傳發展大豆 - 豆丹高效綜合種養技術模式取得的成效,促進大豆 - 豆丹高效綜合種養技術模式的進一步發展。 充分利用報紙、廣播、電視、網絡等媒體,宣傳大豆 - 豆丹高效綜合種養技術模式對於農民增收的重要意義和豆丹的營養價值, 引導社會突破慣性思維,擴大豆丹美食社會影響力。 通過每年舉辦的“豆丹美食節”的美食展示、現場品嚐,交流會等系列活動,促進經驗交流和大豆種養模式的推廣應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