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一九四二》影评

正值秋高气爽的中秋佳节与国庆节双节之际,电影老厮鸡应网友的推荐,观赏了一部具有历史纪念意义的影片。没错,就是电影《一九四二》。这部影片的创作是基于1942年抗日战争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白热化状态的背景下应运而生的。讲述了1942年发生在河南地区的旱灾事件,因为旱灾的发生,导致了三百多万人的饥慌且濒临死亡的状况。这部电影激起了人们尤其是老一辈革命家和前辈们对78年前的那场灾难的回忆,这部电影恰如其分的迎合了观众的心理,同时这部影片也淋漓尽致地表现出了灾难发生时中国不同阶层人物的生活状态。

电影《一九四二》影评

艺术来源于生活,但却高于生活。我认为这是一种思想精神层面的不同。《一九四二》这部电影非常接地气,与芸芸众生的生活紧密地结合在了一起。电影老厮鸡看完这部影片之后,发现这部影片大体分两条主线来进行叙事,一条主线是叙述大人物的政治管辖,另外一条主线是叙述老百姓的苦难生活,两条主线在大饥荒的背景下最终交织到了一起。影片一开始,是一群饥饿的民众跑到财主老范家,想混口饭吃,不料东家欲报兵。一场打斗开始,死伤无数,老范的家被烧,儿子被杀,粮食财物在混乱中丢失不少。一边是被侵犯的无辜财主,一边是饥饿的可怜灾民,该同情谁?怜悯谁?从这部电影的表现手段上来看,是以天灾为基点和背景创作出来的,而这种以天灾为背景的故事则可以拍得更加直接、更加用力一些,因此,这部戏的导演以“低投入高产出”的优势,成功赢得了观众的共鸣!不得不说,这部戏从表现手法上来看,是相当成功的一部作品。

电影《一九四二》影评

《一九四二》这部通过灾难背景演绎出的人物形象和细节展示,同其他类型的灾难片相比,这部戏更能深入地捕获人的心性,通过人们经历漫长而艰辛的一个过程,痛苦一点一点的加剧,希望一秒一秒的被剥夺,生命一丝一丝的被抽干与耗尽,直至最后的绝望。影片最打动电影老厮鸡本人的片段就是:一条长长的逃荒队伍,曲折蜿蜒,一眼望不到尽头,人们由如蝼蚁一般,渺小而又无助,挣扎在生死线上。当看到瞎鹿为了卖女儿给自己的母亲治病时,老东家从自己仅剩的一袋小米中分出一碗给瞎鹿;当看到嫂子没有奶水身子太虚的时候,星星甘愿将陪伴自己多年的猫杀死煮汤供嫂子喝;当瞎鹿看到老东家儿媳妇挺着大肚子一步步艰难地往前挪时,瞎鹿毫无迟疑的答应载着她一起逃荒;当栓柱艰难的挤上火车但第二天早上睁开眼却看不到自己的“孩子”在身边时,他毅然跳下了能给他带来生存希望的火车……这一幕幕在通过这种细节性的手法描述出来之后,着实让电影老厮鸡为之感叹,感觉就是自己身临其境了。人性之美在苍凉的冬天里如熊熊的火焰,温暖着人们的心灵,表现了中华儿女可歌可泣的优良品德。

电影《一九四二》影评

影片中还有一段扣人心弦的情景展现:大年三十,有人来灾民区买人,老范女儿受不了这种饥寒交迫的生活,自愿让老范卖了她。他们一心想逃到陕西,结果到陕西境内了,老范唯一的孙子却窒息而死。现在是真正的家破人亡。原来充满希望,想象着白手起家东山再起的老范不想前行,只愿死的时候离家近一点。路上遇到一个刚死了母亲的孤女,认她做了孙女,以后两人相依为命。在看完这部影片之后,电影老厮鸡认为:一个国家或一个民族,有时就像一个人一样,会把历史的苦难看作自己的隐私,总是希望人们知道得越少越好。然而,老厮鸡觉得苦难是历史留给人类最重要的经验,如果我们丧失了对苦难的教育和记忆,不仅会导致民众对苦难的麻木和良知的败坏,而且一旦条件允许,很多人会失去判断自己行为价值的能力,摇身一变,他们可能成为一场新苦难的制造者。饥饿会让人感觉迟钝、苦难会模糊人的记忆在这部影片中完美地展现出来。但对幸存者和其他活着的人来说,重新叙述那些苦难的故事,让曾经的苦难重现在当代人的公共记忆中,就是对逝者的义务和责任,也是对历史创伤的一种修复。因为只有从苦难的记忆中,我们才能发现一个个鲜活的生命,是如何与扭曲人性的苦难进行抗争。

电影《一九四二》影评

在电影老厮鸡看来,这部电影没有像冯小刚导演之前的电影那样大量抒情,也没有了冯导以前电影中那种市井民众的调调,也没有了类似于红色电影的那种积极向上的精神,而是完全以一个旁观者的身份去拍摄和展现这部电影所要展现的历史背景和人物形象以及中心思想给了台下的观众,恰如其分地将过去发生的一些事情通过细节描述的手法体现出来,不得不说,这部影片对于冯导来说,是自己影片史上迈入新台阶的一大进步!

今天的我们生活富足,衣食无忧,但我们要铭记历史,铭记为中国历史抛头颅洒热血光荣牺牲的战士们,还有经历过苦难日子的前辈们!向他们致敬!致以最崇高的敬意!同时,祝愿自己的祖国繁荣昌盛,国泰民安!人民日子越来越好。


本文由电影老厮鸡原创,欢迎关注,带你一起长知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