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悬崖村”之蜕变

“悬崖村”之蜕变

村坐落在海拔1400-1600米山坳中的岩肩平台上

“悬崖村”名叫“阿土列尔村”,这里是大凉山腹地,到处都是高山和峡谷,位于昭觉县支尓莫乡,该村坐落在海拔1400-1600米山坳中的岩肩平台上,往上到支尓莫乡行政区域需攀登落差近1000米的小路到达另一个更高的平台。这个村有一百多年历史,至今已经发展到第四代人,山腰的土地一直是村民赖以生存的基础,这里不通公路,村民们居住在土坯房里,靠天吃饭,半农半牧,自耕自足,一切都依靠自然的地理和气候条件,一代代在大山里生生不息,如果不是山外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这些原住居民似乎还过着世外桃源般的生活……


“悬崖村”之蜕变

村民们一代代居住在大山里生生不息

其实,大凉山远远不止一个“悬崖村”,因为凉山彝族自治州是从奴隶社会“一步跨千年”进入现代社会的“直过区”,是全国最集中连片的贫困地区之一。“阿土列尔村”之所以名噪一时,是由于山底有一座勒尔村小学与该村落差近1000米,本来进出阿土列尔村可走一条通过布色列落的路,但学龄儿童为抄近路他们需要通过滕悌攀爬落差800米且非常危险的悬崖“天梯”,这一情况经媒体曝光后,“阿土列尔村”名声大振,中外闻名,甚至进入国家殿堂议论的话题。

“悬崖村”之蜕变

村子离山下河谷的落差近1000米

随后,在舆论的鞭策下,州、县两级政府决定筹资修建一条钢筋结构梯道,改善村民们出行的条件。2016年11月19日,通往村子的2556级钢梯工程竣工,现在孩子们可以攀爬新的“天梯”来回"悬崖村",村民也可走捷径把山货或多余的粮食背到山下河谷公路边的莫红小市集出售,同时也购回必要的生活用品。

“悬崖村”之蜕变

钢梯代替了藤梯

2017年6月23日,通信铁塔建在了阿土列尔村,实现了通讯信号的无缝覆盖,许多村民用上了智能手机。

虽然藤梯变成了钢梯,但出村一趟仍需要两三个小时。随着脱贫攻坚的推进,为彻底改变村民居住生活条件,昭觉县将“悬崖村”贫困户列入易地扶贫搬迁范围,今年5月,已有83户建档立卡贫困户搬进了县城南坪社区集中安置点的新家。

“阿土列尔村”拥有峡谷、溶洞、温泉、原始森林等旅游资源,目前,一家旅游集团已入驻,拟投资6亿元,打造"悬崖村-古里大峡谷"景区。目前,一些村民开办了民宿,开始吃上了“旅游饭”,他们不用搬迁也可走上脱贫致富之路。

“悬崖村”之蜕变

新建钢梯的起始点


“悬崖村”之蜕变

钢梯依山就势蜿蜒曲折


“悬崖村”之蜕变

新建钢梯曲曲弯弯细又长


“悬崖村”之蜕变

钢梯有些地方呈Z字形


“悬崖村”之蜕变

建在悬崖峭壁上的钢梯


“悬崖村”之蜕变

钢梯建在垂直的悬崖边上


“悬崖村”之蜕变

钢梯直插云霄


“悬崖村”之蜕变

左边是留下的原来村民攀爬的小路


“悬崖村”之蜕变

山下的建筑就是悬崖村学生读书的学校


“悬崖村”之蜕变

一位二年级的学生回望她读书的学校


“悬崖村”之蜕变

河谷公路边是村民赶集的场所


“悬崖村”之蜕变

村民购回生活必需品负重攀爬回村


“悬崖村”之蜕变

时有旅行者莫名前往悬崖村


“悬崖村”之蜕变

悬崖村地质灾害警示牌


“悬崖村”之蜕变

悬崖村山脚下村民开办的小卖部


“悬崖村”之蜕变

悬崖村旅游和钢梯管理办法告示牌树立在钢梯攀爬起点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