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祖根:創新織就“蝶變”之路

點擊藍字

楊祖根:創新織就“蝶變”之路

關注我們

楊祖根在蠶桑產業多元化發展上進行大膽探索和有效實踐,在新鮮活體的蠶蛹上培育出蠶蛹蟲草 並開發諸多衍生產品,實現了蠶的“華麗轉身”。

楊祖根:創新織就“蝶變”之路

文|浙江大學全球農商研究院 楊小雪

楊祖根:創新織就“蝶變”之路

楊祖根想走的是一條現代農業發展之路

江蘇省蘇州市吳江區自古享有“絲綢之府”的美譽,向來不缺因絲興業、因蠶致富 的企業家,吳江市家和蠶業專業合作社總經 理楊祖根便是佼佼者之一。他用科技賦予蠶新的內涵,在蠶桑產業多元化發展上進行了大膽的探索和有效的實踐,在新鮮活體的蠶 蛹上培育出蠶蛹蟲草並開發很多衍生產品,演繹了一場蠶之“蝶變”,實現了蠶的“華麗轉身”。因為他的這一創新,蘇州正在誕生一個與蠶相關的新興產業——蠶蛹蟲草。

他的創新舉措早前被CCTV-7每日農經欄目“蠶桑產業如何破繭”作為吳江經驗向全國分享;他主導起草的江蘇省首個蠶蛹蟲草地方標準於2019年8月1日頒佈實施。楊祖根不僅取得了蠶蛹蟲草行業的話語權,開啟了用標準帶動農民增收致富的新模式,此外,他的論文《開發蠶蛹蟲草,助力蠶桑產業多 元化》在《廣東蠶業》雜誌第九期成功發表;他的創新創業故事還入選了《中國農村合作經濟管理學會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新農人發展研究》典型案例。楊祖根本人也被常熟理工學院聘請為大學生創業導師。

艱辛創業

楊祖根1978年高中畢業便進入了當地鄉 鎮企業。隨著新一輪鄉鎮企業的洗牌,1999年楊祖根選擇了辭職創業。現實的市場經濟浪潮很殘酷,楊祖根先後辦過針織廠、蠶絲製品廠,創業過程可謂一路坎坷。最終,他憑藉付出比常人更多的心血和努力,以及不斷學習思考得來的智慧和永不言棄的毅力,成功把家和蠶絲製品廠從一個家庭作坊發展成能夠在吳江蠶絲產業佔有一席之地的企業。2005年,楊祖根還在吳江率先發起了蠶絲被首個行業自律倡議,這一舉措推動了吳江蠶絲被產業質量提升和品牌建設的進程。

如果說當初辭職創業是為了實現自己的 企業管理理念、為了讓家人過上好日子的話,那麼涉足農業純粹是為了讓村裡的傳統蠶絲產品賣出去,賣個好價格,開拓出一個更大的市場。也是一種機緣巧合,楊祖根2017年參加中國國際農產品交易會,看到了其他地方農民合作社的產品,隨即萌生了成立合作 社的想法,並得到市農辦領導的支持,於是緊鑼密鼓地開始籌備。2008年10月,楊祖根聯合420名成員,在林港村發起成立了吳江市第一家農民專業合作社。

然而,理想與現實總是有差距的,從合作社成立一開始 楊祖根就面臨著各類挑戰。首先,遇到了全球金融危機,到2008年年底危機效應日益顯現,蠶絲產業首當其衝,整個外貿行業一片蕭條。其次, 做品牌建設是個長期戰略需要前期先投資,風險也很難預計。其三,擁有400多人的合作社,每一個決策都要經過理事會或者代表大會討論,要徹 底說服和統一理事會成員思想談何容易?此外,發展過程中要創新的成本也很高。壓力之大,前所未有,楊祖根面對這“四座大山”,沒有退縮,相反,他提出了積極調整合作社經營策略,即做好蠶絲被主業,拓展國內市場;每年拿出銷售額的3%做品牌建設,把自己的“水鄉緣”商標免費給合作社使用;每年拿出銷售額的5%—10%搞新產品開發;並承諾每年以市場最高價格收購成員蠶繭,另外再補貼2元/每公斤。為了兌現這些承諾,楊祖根已經足足堅持了13年。經過多年堅持不懈的努力,合作社終於走出困境,並走上了健康、持續發展的軌道。

創新之路

2008年的金融危機至今讓楊祖根記憶猶新,那個時候家和蠶業的“水鄉緣”蠶絲被在業內已有了一定的知名度,但楊祖根居安思危,未雨綢繆,想利用科技創新在蠶桑多元化發展上做一些探索,於是打起了蠶蛹的主意。眾所周知,蠶蛹蛋白質和氨基酸含量頗高,民間和國外很早就有吃蠶蛹的習慣。作為蠶桑絲綢產業鏈的附加產品,以前往往只能作為飼料和肥料使用,不能物盡所用。這讓楊祖根再次看到了商機。在一次科技局產學研對接活動中,楊祖根得知上海市農科院在培育北冬蟲夏草 , 他便主動上門求教,並大膽提出了在新鮮活體蠶蛹上培育蟲草的想法。這個想法引起了專家的興趣,但在合作方式上存在分歧,一次不行兩次,兩次不行三次,最後上海專家被楊祖根辦事認真的 風格所打動,終於達成產學研合作意向。在專家的指導下,蠶蛹蟲草在實驗室小批量得 以培育成功,這給楊祖根增添了不少信心。

經過一番精心準備,楊祖根改造了20平方米的培育車間,添置了一些簡單的設備,自己動手製作了菌種稀釋箱,興致勃勃開始了工廠化蠶蛹蟲草的培育。然而從實驗室到工廠化的培育過程並不那麼簡單,好多的工藝參數需要重新實驗和調整,活體蠶蛹的創口容易感染,員工和環境細菌的把控更是防不勝防。特別是在不添加任何抗生素的情況下,採用生態的方法培育更是難上加難。一個星期後,整個培育車間臭氣熏天、蒼蠅亂飛,最後顆粒無收、全軍覆沒,楊祖根投入的十幾萬元也打了水漂。不服輸的楊祖根再次跟專家一起仔細分析了失敗的原因,發現問題主要在於實驗室培育成功了,對環境和員工的滅菌要求放鬆了,操作細節不規範,而細菌看不到,摸不著,無孔不入。

2009年春蠶上市季節,楊祖根繼續堅持工廠化培育實驗,這一次他認真吸取之前 的教訓,不敢存半點懈怠僥倖之心,提前對 培育車間環境用生石灰和紫外線進行兩次消毒滅菌,對員工進出實行全程消毒,並在菌 種稀釋比例、接種部位、注射劑量、溫溼度 控制、光照時間和強度等等都作了詳細的統 一。經過四十多天的精心呵護,蠶蛹蟲草終於培育成功。楊祖根立即將產品送農業部檢測中心檢測,結果是各項指標都比預期的還要好。

隨後,楊祖根帶著蠶蛹蟲草產品和檢 測報告進京,在農業部的中國國際農產品交易會上亮相,引起了媒體的關注。同年,衛生部把蠶蛹蟲草納入新資源食品。這讓楊祖根更增加了信心。後來通過各種展會、各級媒體推薦,靠傳統的口碑式營銷,逐漸擴大了影響力。蠶蛹蟲草在人們的觀念中從不懂到被接受再到買,慢慢走向市場,成功得到消費者的認可。經過長時間的不斷優化和完善,楊祖根和他的團隊總結出了一整套技術工藝,質量日趨穩定,並且在國內第一個提出了“蠶蛹蟲草”這個名字,與北冬蟲夏草、 蛹蟲草等進行區別。2013年9月11日,楊祖根的創新創業故事在CCTV-7《每日農經》播出。2014年,“蠶花香”蠶蛹蟲草在第12屆中國國際農產品交易會上被評為金獎。2018年,“思絲相印”蠶絲面膜在第16屆中國國際農產品交易會上被評為金獎。

楊祖根:創新織就“蝶變”之路

工人們在車間細心接種

詩和遠方

小有成就的楊祖根並沒有因此止步,他想走的是一條現代農業發展之路。2017年5月,楊祖根成立了蘇州家和蠶業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以探索蠶蛹蟲草產業化的運營機制。在合作社粗放型生產的基礎上,公司對蠶蛹蟲草工廠化培育技術進行了系統的研究、創新,並且不斷優化完善,成為國內率先提出 蠶蛹蟲草工廠化培育並掌握核心技術和付諸實踐的單位,並且2017年啟動了與上海市農業科學院、常熟理工學院在蠶蛹蟲草綜合開 發的合作,組成了聯合科研攻關小組,成立了產品研發中心,堅持以市場為導向,以科研為引摯,開發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蠶蛹蟲草下游產品。根據三方在蠶蛹蟲草綜合開發的中長期戰略合作發展規劃,以“公司+合作社+農戶”的方式擴大蠶蛹蟲草的種植,統一將蟲草菌種供應給合作社和農戶,統一對社員進行技術培訓,統一技術和質量標準;等蠶蛹蟲草培植成功後,再由公司統一收購、 統一包裝、統一銷售。以“生物公司+中心”開發自主本土品牌的蠶蛹蟲草深加 工產品,分工明確,利益共享。在蘇州建立一個完整的蠶蛹蟲草生產產業鏈,形成一個蠶桑多元化 發展的新業態,使傳統產業向生物產業轉變,實現產業升級,使其在現代創匯農業和高效農業上發揮作用,打造一個富民、惠民的產業,帶動更多的農民創業致富。

在此基礎上,為了總結蠶蛹蟲草工廠化 培育的先進技術,規範蠶蛹蟲草工廠化生產,推動江蘇省標準化工作,帶動更多的蠶農掌握這項技術,2015年,他參與起草了蘇州市農業地方標準《蠶蛹蟲草工廠化生產技術規程》,並首次在吳江市家和蠶業專業合作社推廣應用。這一舉措有效降低了投入風險,穩定了產品質量,收到了很好的效果。2017年,楊祖根又主導承擔了江蘇省農業地方標準《蠶 蛹蟲草工廠化生產技術規程》起草、制定工 作,把蠶蛹工廠化培育技術的應用真正落實到實處。並於2019年7月1日頒佈,同年8月1日實施 , 蠶蛹蟲草工廠化培育標準化生 產受眾面向全省推廣,不僅惠及全國蠶桑產業,實行成果行業共享,更是用標準指導農民創業,帶動農民致富,減少農民的技術風險。這對於江蘇乃至全國的蠶桑產業多元化發展具有積極的現實意義。

家和蠶業在楊祖根的帶領下,以科技求創新,向生態要效益,努力把一條蠶做到極致,演繹著蠶之“蝶變”。依託科技創新, 先後開發出蠶蛹蟲草、蠶蛹蟲草膠囊、蠶蛹蟲草片劑、蠶蛹蟲草濃縮液、蠶蛹蟲草養生茶、蠶絲面膜等一系列產品並投放市場,形成了一個完整的蠶業生態產業鏈,成為合作社新的經濟增長點。在為合作社帶來財富的同時,在本地形成了一個新的業態,開創出 一條蠶桑產業高質量發展之路,為全省乃至 全國的蠶桑產業高質量發展提供了很好的示範引領。

回顧家和蠶業十多年的探索與實踐, 楊祖根深深地認識到農業離不開科技創新,更離不開自己對蠶業的那份獨特的情感和堅守。有人說新產品開發是寂寞的,那麼農業新產品開發則更寂寞,甚至可以說是痛苦的, 因為一旦失敗就要重新等上一季或一年。只有耐得住寂寞,經得起誘惑才能堅守初心,就像蠶的一生,作繭自縛固然寂寞,織錦成帛才是追求。

圖 文 來 自

2020年第09期

楊祖根:創新織就“蝶變”之路

往期人物

人物|李言紅的海特產品運營理念

葉建新:山頭養蜂人的“甜蜜”事業

楊祖根:創新織就“蝶變”之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