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祖根:创新织就“蝶变”之路

点击蓝字

杨祖根:创新织就“蝶变”之路

关注我们

杨祖根在蚕桑产业多元化发展上进行大胆探索和有效实践,在新鲜活体的蚕蛹上培育出蚕蛹虫草 并开发诸多衍生产品,实现了蚕的“华丽转身”。

杨祖根:创新织就“蝶变”之路

文|浙江大学全球农商研究院 杨小雪

杨祖根:创新织就“蝶变”之路

杨祖根想走的是一条现代农业发展之路

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自古享有“丝绸之府”的美誉,向来不缺因丝兴业、因蚕致富 的企业家,吴江市家和蚕业专业合作社总经 理杨祖根便是佼佼者之一。他用科技赋予蚕新的内涵,在蚕桑产业多元化发展上进行了大胆的探索和有效的实践,在新鲜活体的蚕 蛹上培育出蚕蛹虫草并开发很多衍生产品,演绎了一场蚕之“蝶变”,实现了蚕的“华丽转身”。因为他的这一创新,苏州正在诞生一个与蚕相关的新兴产业——蚕蛹虫草。

他的创新举措早前被CCTV-7每日农经栏目“蚕桑产业如何破茧”作为吴江经验向全国分享;他主导起草的江苏省首个蚕蛹虫草地方标准于2019年8月1日颁布实施。杨祖根不仅取得了蚕蛹虫草行业的话语权,开启了用标准带动农民增收致富的新模式,此外,他的论文《开发蚕蛹虫草,助力蚕桑产业多 元化》在《广东蚕业》杂志第九期成功发表;他的创新创业故事还入选了《中国农村合作经济管理学会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新农人发展研究》典型案例。杨祖根本人也被常熟理工学院聘请为大学生创业导师。

艰辛创业

杨祖根1978年高中毕业便进入了当地乡 镇企业。随着新一轮乡镇企业的洗牌,1999年杨祖根选择了辞职创业。现实的市场经济浪潮很残酷,杨祖根先后办过针织厂、蚕丝制品厂,创业过程可谓一路坎坷。最终,他凭借付出比常人更多的心血和努力,以及不断学习思考得来的智慧和永不言弃的毅力,成功把家和蚕丝制品厂从一个家庭作坊发展成能够在吴江蚕丝产业占有一席之地的企业。2005年,杨祖根还在吴江率先发起了蚕丝被首个行业自律倡议,这一举措推动了吴江蚕丝被产业质量提升和品牌建设的进程。

如果说当初辞职创业是为了实现自己的 企业管理理念、为了让家人过上好日子的话,那么涉足农业纯粹是为了让村里的传统蚕丝产品卖出去,卖个好价格,开拓出一个更大的市场。也是一种机缘巧合,杨祖根2017年参加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看到了其他地方农民合作社的产品,随即萌生了成立合作 社的想法,并得到市农办领导的支持,于是紧锣密鼓地开始筹备。2008年10月,杨祖根联合420名成员,在林港村发起成立了吴江市第一家农民专业合作社。

然而,理想与现实总是有差距的,从合作社成立一开始 杨祖根就面临着各类挑战。首先,遇到了全球金融危机,到2008年年底危机效应日益显现,蚕丝产业首当其冲,整个外贸行业一片萧条。其次, 做品牌建设是个长期战略需要前期先投资,风险也很难预计。其三,拥有400多人的合作社,每一个决策都要经过理事会或者代表大会讨论,要彻 底说服和统一理事会成员思想谈何容易?此外,发展过程中要创新的成本也很高。压力之大,前所未有,杨祖根面对这“四座大山”,没有退缩,相反,他提出了积极调整合作社经营策略,即做好蚕丝被主业,拓展国内市场;每年拿出销售额的3%做品牌建设,把自己的“水乡缘”商标免费给合作社使用;每年拿出销售额的5%—10%搞新产品开发;并承诺每年以市场最高价格收购成员蚕茧,另外再补贴2元/每公斤。为了兑现这些承诺,杨祖根已经足足坚持了13年。经过多年坚持不懈的努力,合作社终于走出困境,并走上了健康、持续发展的轨道。

创新之路

2008年的金融危机至今让杨祖根记忆犹新,那个时候家和蚕业的“水乡缘”蚕丝被在业内已有了一定的知名度,但杨祖根居安思危,未雨绸缪,想利用科技创新在蚕桑多元化发展上做一些探索,于是打起了蚕蛹的主意。众所周知,蚕蛹蛋白质和氨基酸含量颇高,民间和国外很早就有吃蚕蛹的习惯。作为蚕桑丝绸产业链的附加产品,以前往往只能作为饲料和肥料使用,不能物尽所用。这让杨祖根再次看到了商机。在一次科技局产学研对接活动中,杨祖根得知上海市农科院在培育北冬虫夏草 , 他便主动上门求教,并大胆提出了在新鲜活体蚕蛹上培育虫草的想法。这个想法引起了专家的兴趣,但在合作方式上存在分歧,一次不行两次,两次不行三次,最后上海专家被杨祖根办事认真的 风格所打动,终于达成产学研合作意向。在专家的指导下,蚕蛹虫草在实验室小批量得 以培育成功,这给杨祖根增添了不少信心。

经过一番精心准备,杨祖根改造了20平方米的培育车间,添置了一些简单的设备,自己动手制作了菌种稀释箱,兴致勃勃开始了工厂化蚕蛹虫草的培育。然而从实验室到工厂化的培育过程并不那么简单,好多的工艺参数需要重新实验和调整,活体蚕蛹的创口容易感染,员工和环境细菌的把控更是防不胜防。特别是在不添加任何抗生素的情况下,采用生态的方法培育更是难上加难。一个星期后,整个培育车间臭气熏天、苍蝇乱飞,最后颗粒无收、全军覆没,杨祖根投入的十几万元也打了水漂。不服输的杨祖根再次跟专家一起仔细分析了失败的原因,发现问题主要在于实验室培育成功了,对环境和员工的灭菌要求放松了,操作细节不规范,而细菌看不到,摸不着,无孔不入。

2009年春蚕上市季节,杨祖根继续坚持工厂化培育实验,这一次他认真吸取之前 的教训,不敢存半点懈怠侥幸之心,提前对 培育车间环境用生石灰和紫外线进行两次消毒灭菌,对员工进出实行全程消毒,并在菌 种稀释比例、接种部位、注射剂量、温湿度 控制、光照时间和强度等等都作了详细的统 一。经过四十多天的精心呵护,蚕蛹虫草终于培育成功。杨祖根立即将产品送农业部检测中心检测,结果是各项指标都比预期的还要好。

随后,杨祖根带着蚕蛹虫草产品和检 测报告进京,在农业部的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上亮相,引起了媒体的关注。同年,卫生部把蚕蛹虫草纳入新资源食品。这让杨祖根更增加了信心。后来通过各种展会、各级媒体推荐,靠传统的口碑式营销,逐渐扩大了影响力。蚕蛹虫草在人们的观念中从不懂到被接受再到买,慢慢走向市场,成功得到消费者的认可。经过长时间的不断优化和完善,杨祖根和他的团队总结出了一整套技术工艺,质量日趋稳定,并且在国内第一个提出了“蚕蛹虫草”这个名字,与北冬虫夏草、 蛹虫草等进行区别。2013年9月11日,杨祖根的创新创业故事在CCTV-7《每日农经》播出。2014年,“蚕花香”蚕蛹虫草在第12届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上被评为金奖。2018年,“思丝相印”蚕丝面膜在第16届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上被评为金奖。

杨祖根:创新织就“蝶变”之路

工人们在车间细心接种

诗和远方

小有成就的杨祖根并没有因此止步,他想走的是一条现代农业发展之路。2017年5月,杨祖根成立了苏州家和蚕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以探索蚕蛹虫草产业化的运营机制。在合作社粗放型生产的基础上,公司对蚕蛹虫草工厂化培育技术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创新,并且不断优化完善,成为国内率先提出 蚕蛹虫草工厂化培育并掌握核心技术和付诸实践的单位,并且2017年启动了与上海市农业科学院、常熟理工学院在蚕蛹虫草综合开 发的合作,组成了联合科研攻关小组,成立了产品研发中心,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科研为引挚,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蚕蛹虫草下游产品。根据三方在蚕蛹虫草综合开发的中长期战略合作发展规划,以“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方式扩大蚕蛹虫草的种植,统一将虫草菌种供应给合作社和农户,统一对社员进行技术培训,统一技术和质量标准;等蚕蛹虫草培植成功后,再由公司统一收购、 统一包装、统一销售。以“生物公司+中心”开发自主本土品牌的蚕蛹虫草深加 工产品,分工明确,利益共享。在苏州建立一个完整的蚕蛹虫草生产产业链,形成一个蚕桑多元化 发展的新业态,使传统产业向生物产业转变,实现产业升级,使其在现代创汇农业和高效农业上发挥作用,打造一个富民、惠民的产业,带动更多的农民创业致富。

在此基础上,为了总结蚕蛹虫草工厂化 培育的先进技术,规范蚕蛹虫草工厂化生产,推动江苏省标准化工作,带动更多的蚕农掌握这项技术,2015年,他参与起草了苏州市农业地方标准《蚕蛹虫草工厂化生产技术规程》,并首次在吴江市家和蚕业专业合作社推广应用。这一举措有效降低了投入风险,稳定了产品质量,收到了很好的效果。2017年,杨祖根又主导承担了江苏省农业地方标准《蚕 蛹虫草工厂化生产技术规程》起草、制定工 作,把蚕蛹工厂化培育技术的应用真正落实到实处。并于2019年7月1日颁布,同年8月1日实施 , 蚕蛹虫草工厂化培育标准化生 产受众面向全省推广,不仅惠及全国蚕桑产业,实行成果行业共享,更是用标准指导农民创业,带动农民致富,减少农民的技术风险。这对于江苏乃至全国的蚕桑产业多元化发展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家和蚕业在杨祖根的带领下,以科技求创新,向生态要效益,努力把一条蚕做到极致,演绎着蚕之“蝶变”。依托科技创新, 先后开发出蚕蛹虫草、蚕蛹虫草胶囊、蚕蛹虫草片剂、蚕蛹虫草浓缩液、蚕蛹虫草养生茶、蚕丝面膜等一系列产品并投放市场,形成了一个完整的蚕业生态产业链,成为合作社新的经济增长点。在为合作社带来财富的同时,在本地形成了一个新的业态,开创出 一条蚕桑产业高质量发展之路,为全省乃至 全国的蚕桑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很好的示范引领。

回顾家和蚕业十多年的探索与实践, 杨祖根深深地认识到农业离不开科技创新,更离不开自己对蚕业的那份独特的情感和坚守。有人说新产品开发是寂寞的,那么农业新产品开发则更寂寞,甚至可以说是痛苦的, 因为一旦失败就要重新等上一季或一年。只有耐得住寂寞,经得起诱惑才能坚守初心,就像蚕的一生,作茧自缚固然寂寞,织锦成帛才是追求。

图 文 来 自

2020年第09期

杨祖根:创新织就“蝶变”之路

往期人物

人物|李言红的海特产品运营理念

叶建新:山头养蜂人的“甜蜜”事业

杨祖根:创新织就“蝶变”之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