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滴血認親到底是怎麼回事?

看古裝電視劇或者小說的時候,我們有時能看到“滴血認親”的場景,“滴血認親”古代用來鑑定兩人血緣關係的方法,它到底是怎麼回事呢?

滴血認親是三國時創立,一直被奉為圭臬,在古代沒有人會懷疑。古代“滴血認親”的方法分為兩種:一種叫“滴骨法”,一種叫“合血法”。

古代的滴血認親到底是怎麼回事?


滴骨法:早在三國時期就有實例記載,是指將活人的血滴在死人的骨頭上,觀察是否滲入,如能滲入則表示有父母子女兄弟等血統關係。《洗冤集錄》記載:檢滴骨親法,謂如:某甲是父或母,有骸骨在,某乙來認親生男或女何以驗之?試令某乙就身刺一兩點血,滴骸骨上,是親生,則血沁入骨內,否則不入。俗雲“滴骨親”,蓋謂此也。

合血法:大約出現在明代,是指雙方都是活人時,將兩人刺出的血滴在器皿內,看是否凝為一體,如凝為一體就說明存在親子兄弟關係。

古代的滴血認親到底是怎麼回事?


《南史》記載了南朝梁武帝蕭衍之子蕭綜滴骨認親的故事:蕭綜的母親吳淑媛原來是齊宮東昏侯的妃子,因其貌美又有才學,被武帝看中,入宮後七月即生下蕭綜,宮中都懷疑非武帝親生,蕭綜長大以後,去盜掘東昏侯的墳墓,刨出屍骨,用自己的血液滴在屍骨上,見其果真能滲入屍骨中,蕭綜半信半疑,後又殺了自己的親生兒子,用自己的血在兒子的屍骨進行試驗,血液仍能滲入骨中,於是深信不疑。

古代的滴血認親到底是怎麼回事?

在現代來說,“滴血認親”是不科學的,滴骨法和合血法,按現代法醫學理論分析,都缺乏科學依據。

已經白骨化了的骨骼,表層常腐蝕發酥,滴注任何人的血液都會浸入。而如果骨骼未乾枯,結構完整、表面還存有軟組織時,滴注任何人的血液都不會發生浸入的現象。

對於活體,如果將幾個人的血液共同滴注入同一器皿,不久都會凝合為一,不必盡系骨肉至親。

簡單來說,“滴血認親”是不能鑑定血緣關係的,但古人深信不疑,常以此法驗證,怕是造成了不少的冤假錯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