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中國傳統村落四川省瀘州市納溪區觀音樂道古村

樂道古鎮位於四川省瀘州市納溪區天仙鎮境內,成S型倚於永寧河岸邊上。歷史悠久,文物保存完好的十大四川最具保護價值村落之一。

走進中國傳統村落四川省瀘州市納溪區觀音樂道古村

走進中國傳統村落四川省瀘州市納溪區觀音樂道古村

觀音樂道古村坐落於永寧河邊上,自然環境優美。在清代繁華一時,是川滇黔的要衝,也是重要轉運站,鼎盛時每日有200餘隻大木船在此裝卸貨物,有永寧河上第一大碼頭之稱。如今,小鎮上的居民大部分外遷,僅留下二十多戶居民,都以中老年人為主。然而,小鎮仍然保存了農曆三、六、九趕集的習俗。

走進中國傳統村落四川省瀘州市納溪區觀音樂道古村

樂道古鎮街道長300米左右,寬約2米,成S型倚於永寧河岸邊上。古鎮上仍然還有保存完整的明清風格的川南為數不多的吊腳樓及清道光六年修的禹王宮。小青瓦的房子,全木結構的門樓牌坊,青石條鋪成的古道,場口場尾均有兩顆大黃桷樹,微風中翻動著的樹葉彷彿在訴說著古鎮千百年來的故事和傳說。古老的茶館、酒館、懷舊的戲樓似乎在訴說著古鎮的悠久歷史。儘管歲月的風雨和歷史的重載給街道上頑強的石板刻上了深深的皺紋,但兩旁的木屋仍然能映射出當年的華彩。

走進中國傳統村落四川省瀘州市納溪區觀音樂道古村

走進中國傳統村落四川省瀘州市納溪區觀音樂道古村

古代及民國時期,樂道古鎮原住民住在古鎮老街。建國後,住戶搬到新建的古街上,80%的居民都已外出打工。

走進中國傳統村落四川省瀘州市納溪區觀音樂道古村

走進中國傳統村落四川省瀘州市納溪區觀音樂道古村

走進中國傳統村落四川省瀘州市納溪區觀音樂道古村

據清乾隆二十四年(1759)編修的《直隸瀘州志》載,樂道子場建於三國,諸葛亮平定南方,各民族歸順蜀漢,派使臣歲歲來朝,從滇黔入川,有水陸兩路。水路走永寧河抵江陽,陸路經樂道驛古道渡河住渠壩驛,再達云溪走瀘州。這是當時聯通蜀中至中原,北方一條主要的交通幹線,對於促進邊防和內地的經濟文化、各民族之間的交往,起了重要的作用。

走進中國傳統村落四川省瀘州市納溪區觀音樂道古村

走進中國傳統村落四川省瀘州市納溪區觀音樂道古村

近現代以來,陸路交通發達,321國道緊鄰樂道古鎮,古鎮的水運交通沒落。如今古鎮80%的青壯年勞動力已外出打工,古鎮主要發展旅遊業。

走進中國傳統村落四川省瀘州市納溪區觀音樂道古村

走進中國傳統村落四川省瀘州市納溪區觀音樂道古村

走進中國傳統村落四川省瀘州市納溪區觀音樂道古村

在該地區,絕大部分傳統村落是沿著山、水的內側修建,而樂道古街是沿著永寧河與狀元溪交匯的外側河岸修建。主要原因是永寧河奔流的河水在這個地方突然轉了一個彎,形成了一個回水區,河水行緩,水域變深,河面變寬,便於各類船隻停靠,樂道便成了天然碼頭和驛站,樂道古街也由此而產生。在明代這裡就形成村落,鼎盛時每日有200餘隻大木船在此碼頭裝卸貨物。碼頭使得該村出現樂道古街集市,原名興隆場,清代光緒年間改名為“樂道場”。

走進中國傳統村落四川省瀘州市納溪區觀音樂道古村

走進中國傳統村落四川省瀘州市納溪區觀音樂道古村

走進中國傳統村落四川省瀘州市納溪區觀音樂道古村

古鎮街道整體呈S字形,古道由青石條鋪就。民居是明清風格,採用竹木結構,有些有吊腳樓,至今仍有村民居住。古鎮上共有95家民居,沿街分佈在古鎮上。古鎮中還有抗戰小學、南華宮、禹王宮3座傳統建築。該古鎮是到雲南、貴州東大道上的第一渡口,建築是典型的明清時代一樓一底的川南吊腳樓風格,鎮上現有保存完好建於道光六年的禹王宮。於1940年由惲代英、肖楚女的學生曾子平所建的抗戰小學,清晰地記錄了當年一段可歌可泣的抗戰教育事蹟。

走進中國傳統村落四川省瀘州市納溪區觀音樂道古村

走進中國傳統村落四川省瀘州市納溪區觀音樂道古村

全福門是保衛村子的石寨門,屬於48道寨門之一,位於樂道古村夜郎古道,為古時樂道人抵禦外敵入侵鑄造一座堅固的寨門。此寨門建於清朝咸豐年間。彼時太平天國軍隊闖入樂道古鎮,準備打劫古鎮中富有人家。村民為保護自家財產,利用寨門防禦太平天國的進攻。寨門高處原有槍炮。這座寨門極好地保護了當地人的安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