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看英菲尼迪Q50國內不咋地,在美國可以說是"四門GT-R"

英菲尼迪Q50L在國內市場混得怎麼樣?關注車市的朋友應該都知道,每月幾百臺的銷量說它每況愈下也不過分。的確,被加長的軸距和奔馳"老掉牙"的2.0T發動機,加上廠家"低調"的做事風格,以近幾年群眾們的"消費觀",誰願意買它?

別看英菲尼迪Q50國內不咋地,在美國可以說是

別看英菲尼迪Q50國內不咋地,在美國可以說是

不過回想英菲尼迪Q50這些年在國內的發展,也難免讓人心酸。比如當年搭載3.7L VQ37 V6發動機的進口標軸版Q50,在排量稅幾乎都夠再買一輛的國內市場,價格門檻卻能低到40萬以內,可以說是誠意滿滿。然而再足夠的誠意也抵擋不了國人的"BBA豪車夢"和"大轎車夢",低迷的銷量註定難以生存。尷尬的局面下,日產英菲尼迪"大後超巔峰",在Q50上畫上了句號。

別看英菲尼迪Q50國內不咋地,在美國可以說是

值得一提的是國內慘淡的Q50海外某些地區過得還不錯,比如地球另一端的美國市場。2016年改款後,北美版Q50取消了當年國內市場進口版同款的3.7L V6發動機,換裝了一臺3.0T雙渦輪增壓發動機。嚴格意義上來看,改款後動力得到了升級。要知道那可是比VQ37更強勁的VR30DETT,直接從GT-R上那臺3.8L VR系列V6發動機的基礎上發展而來。

別看英菲尼迪Q50國內不咋地,在美國可以說是

別看英菲尼迪Q50國內不咋地,在美國可以說是

有意思的是,這臺3.0T V6發動機在Q50上還分高低功率設定。低功率版最大馬力304匹,高功率的Red Sport版足有364馬力。用來驅動它這樣的標軸後驅中型車,"兇猛"程度可想而知。作為性能車,Q50還配備動態數字懸掛、大尺寸制動盤等套件。同時英菲尼迪專利之一的線控轉向也在它身上採用。但被很多車手吐槽手感不夠直接的問題有沒有得到改善?只有實際操作過才知道。

別看英菲尼迪Q50國內不咋地,在美國可以說是

外觀方面,北美市場的Q50和國內的差別不大。雖然早已不是什麼新款,但在2020年夏天的現在看來,也並不算過時。較低的車身姿態、圓潤不失凌厲的車身線條、"上翹"的車尾等設計元素,視覺上還有不少運動感。當然前格柵中央內嵌的"奇瑞標",某些人士可能不會喜歡。

別看英菲尼迪Q50國內不咋地,在美國可以說是

去年4月的2019紐約車展上,英菲尼迪還發布了Q50 Signature特別版。相比於之前的"普通款",Signature特別版配備更個性的19英寸輪圈、專屬標識,同時車內還配備更多的鋁製裝飾板和運動座椅。某種意義上,也算是一款"紀念版"。

別看英菲尼迪Q50國內不咋地,在美國可以說是

別看英菲尼迪Q50國內不咋地,在美國可以說是

據悉,英菲尼迪Q50在北美市場的直接對手是奔馳C400和寶馬340i。至於銷量,說不上多好,但肯定不會像國內這麼慘淡。這兩位德系對手搭載的也是國內北京奔馳和華晨寶馬沒有的3.0T 6缸發動機,面對排量稅高昂的國內市場,這些德系、日系對手主推2.0T也是情有可原。

別看英菲尼迪Q50國內不咋地,在美國可以說是

近期據英菲尼迪官方介紹,他們將逐漸放棄現有的後驅車型,計劃使用更多日產的技術和平臺。在持續走低的銷量下,這家存在感極低的日系豪華品牌果然還是做起了"減法",新QX50改用橫置前驅佈局似乎就是一個開始。所以曾經那個一言不合就造Skyline、惡魔Z、四門"大後超"的日產很可能將成為歷史,當然這臺搭載"GT-R發動機"的英菲尼迪Q50,也很可能是最後一代日產大後超。

注:配圖來自網絡,權利歸原作所有,一併感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