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前供花供果,心中默唸這兩個字,福報自來!

點擊上方“關注”,與無上師兄結緣,一起斷惡修善!

來到寺廟中,面對慈悲偉大的佛像,很多人將其奉為“神靈”,認為他們無所不能,於是我們想到最多的兩個字就是“保佑”,期待佛菩薩保佑自己及家人一切順利,心想事成。按照佛教的“規矩”,我們需要在佛前供花,供果,供香,以此來表示自己的一片“誠意”,那麼這些貢品佛菩薩能“收到”嗎?

我們經常看到有的人從家中帶著新鮮的水果,礦泉水,甚至是食用油,大米等來到寺廟供佛,“儀式”舉行完畢後,又帶回家中自己食用,認為這些食品都是經過佛菩薩加持過的“乾淨食品”,食用後自己及家人一定身體健康,添福添壽。這種做法是正確的嗎?

佛前供花供果,心中默唸這兩個字,福報自來!

其實,我們的供花供果、以及渴望的佛菩薩加持,令自己身心健康,皆是自己修行修心的言行與意念,佛菩薩不會貪圖我們的香花,而是我們在供佛的同時培養了自己的恭敬心、慈悲心、與清淨心。自己擁有對美好未來和幸福生活的願望也是純潔心靈的外在表現。佛菩薩感應的是我們的心,而不是表現在外的言行,如果你的言行與自己的內心並不一致,僅僅停留在表面的形式,內心並沒有達到清淨,充滿了執著與妄想,充滿了“貪嗔痴慢疑”的執念,那是註定不會與佛菩薩感應道交的。又如何能得到佛菩薩的加持呢?

也就是說,我們的一切言行其實都是“表法”的,一切供佛的行為都是在幫助我們“修心”。佛前供水,佛菩薩是要告訴我們心如止水,清淨無染,要懂得放下思想包袱,保持心靈的純潔;佛前供花,是要我們的心情像燦爛的花朵一般,美麗綻放,光彩奪目,福澤他人,預示著一切美好的事物,無論目前的處境如何,都應該對未來充滿美好的憧憬,充分實現自我價值,利益他人。

佛前供花供果,心中默唸這兩個字,福報自來!

佛前供果,供食物等,是要我們感念父母祖輩之恩,感念國土之恩,能讓自己衣食無憂,物質豐足,家安國寧,所謂“上供下施”,同時還要不忘施捨,要廣行佈施,廣結善緣,盡己所能去幫助那些身處困境,需要幫助的人,我們自己有食物吃,要想到全天下還有很多眾生正在承受飢餓之苦,要以供養及佈施功德迴向給這些苦難中的眾生,希望他們早日擺脫憂愁苦惱,也和自己一樣有飯吃,有衣穿,生活安逸和諧。

通過這樣的不斷“修心”,每一次供佛,自己的心就會得到一次淨化,“貪嗔痴慢疑”等惡習就會減少一分,而“喜悅、平和,慈悲,清淨,智慧”等就會多增加一分,與此相對應的,惡因與惡緣就會減除一分,善因與善緣也會積累一分,如神秀大師所作“身是菩提樹,心如明鏡臺,時時勤拂拭,勿使惹塵埃”,我們只要這樣的日除一惡,日行一善,這便是最好的修行過程。“佛法在世間,不離世間覺”,生活就是最好的修行,關鍵就看自己如何“用心”了。

佛前供花供果,心中默唸這兩個字,福報自來!

心用對了,言行自然會跟著改變,這就是儒家告訴我們的“德日進,過日少”,佛教告訴我們的“諸惡莫作,眾善奉行”,我們若能把握這樣的核心思想,並真正落實到生活實踐之中,還有什麼好擔憂的呢?因此,供佛也罷,學習工作、為人處世也罷,只要牢記“修心”或“用心”這兩個字,福報一定不請自來!

無上師兄帶你一起學習佛法,一起修善無上,歡迎關注!

本文由“修善無上”原創,轉載請註明。圖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文中僅代表個人觀點,如有不當之處,敬請交流探討,感恩閱讀與分享,歡迎隨喜轉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