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溯兩漢,下至清代,時光縱橫2000年;以歷史階段謀篇,以帝王年代建章,以重要人物、重大事件分節,遂寧歷史一覽無餘;
●堅持有案可稽,言之有據,學術態度科學嚴謹;深挖傳奇典故,講述逸聞軼事,遂寧故事精彩再現……
●五年躬耕著述,洋洋80萬言,一部帶有通史性質、演義色彩,以通俗易懂方式娓娓敘述的地方史專著日前面世並廣受好評。市委書記邵革軍批示:“《遂寧史話》資料翔實、論述嚴謹,系統介紹了遂寧的悠久歷史,填補了遂寧無《通史》的空白,值得一讀。”
由方誌校注引發的創作衝動
對於遂寧市檔案局(館)原局(館)長楊世洪來說,2019年4月是一段值得驕傲和銘記的日子。歷時六載,囊括了康熙、乾隆、光緒、民國五個版本共八卷的《遂寧縣誌校注》終於由巴蜀書社出版面世。這是遂寧地方文史研究的一件大事,也填補了遂寧地方文史的一項空白。
在國為史,在方為志。一部地方誌,就是記錄一個地區歷史、地理、風俗、人物、文教、物產等諸多要素的“百科全書”,它既是我們的精神家園,也是我們繼往開來的新起點。欲傳承文脈、弘揚精神,就必須深研方誌,記住我們來時的路。
“我們已知的舊《遂寧縣誌》共有六版,分別為明嘉靖本、清康熙二十九年本(1690)、清乾隆十二年本(1747)、清乾隆五十二年本(1787)、清光緒五年本(1879)、民國十八年本(1929)。除毀於戰亂兵燹的明嘉靖本外,其他五版均有存世,但有兩版市檔案局長期缺失。”楊世洪說,經過多年堅持不懈地尋找蒐集,2012年市檔案局終於補全了所有五版舊《遂寧縣誌》。
版本補全不是目的,它只是研究並傳承遂寧歷史文化的一個載體。然而由於語言、文字、體例、印製等諸多因素制約,今人在舊版縣誌的閱讀理解上存在著巨大困難。為搶救保存珍稀文獻、服務方誌學術研究,2014年市檔案局約請遂寧地方文史專家宋國祥、宋以榮、胡傳淮、成鏡深等,開始了對各版遂寧舊縣誌的標點、校對、註釋工作。2019年4月,八卷本《遂寧縣誌校注》正式出版。
校注工作的完成實現了對舊志內容的還原性解讀,但舊志的體例及晦澀文言表述依然不適應今人的閱讀理解。除少量的文史愛好者和文史研究者外,《遂寧縣誌校注》尚無法滿足普通讀者的閱讀需求。“所以在主持校注工作的同時,2015年我就開始著手編寫《遂寧史話》,目的就是要編撰一部適合大眾閱讀的全面介紹遂寧歷史的通俗讀物。”楊世洪說,他的這一想法得到了我市知名史學家胡傳淮的肯定和認同,二人一拍即合,決定攜手擔負這部史學專著的編寫重任。
嚴謹治學五年打撈千年故事
“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梳理並弘揚地方歷史文化,這既是銘記鄉愁、培育家國情懷的精神需求,也是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現實需要。
如何讓遂寧2000年曆史能入尋常百姓眼呢?楊世洪與胡傳淮反覆商議後,完善、確定了編撰原則。“要成為一種適合大眾閱讀的普及性讀物,首先就要堅持群眾喜聞樂見的編寫原則,在交待歷史事件的背景、歷史人物的故事上突出可讀性、趣味性。同時,由於書中所涉內容都是遂寧史實,所以學術態度又必須科學嚴謹,要堅持有案可稽、言之有據。”楊世洪說,《遂寧史話》的定位,就是遂寧2000年曆史精粹,是一部帶有通史性質的文史研究工具書,也是遂寧文史愛好者的必讀文本。這在遂寧,尚是首創。
自兩漢以降,2000年來遂寧歷史名人層出不窮,精彩故事浩若煙海,如何才能做到精彩重現,儘量減少遺珠之憾?細緻、翔實、艱辛的編寫工作隨即展開。
按四川和遂寧歷史發展的階段特點謀篇,以歷朝帝王年代建章,以遂寧重要歷史人物、重大歷史事件分節,以相關內容列點;秉持嚴謹學術態度,所有人物及事件在國家正史中均有相關記載或論述;能給出的結論都要有重要史料為依據,證據不充分或存在分歧的,就一一羅列供讀者參考、分析;既有精彩故事的重現,也有最新研究成果的發佈,更有對過去方誌內容的勘誤糾錯……
“比如康熙二十九年本《遂寧縣誌》中說劉秀封武信侯封地在遂寧,還有南宋龍圖閣學士楊輔在著名的《遷學記》中將喬琳所建遂寧學宮說成是在貞元初年,以及一些志書上說蜀漢鄧芝墓在西山等等,我們對這些錯誤內容均一一作了辨析考證,還原了歷史真相。”楊世洪說,書中還收錄了元末明初詩書畫三絕奇才王立中王璲父子、明代李時珍榮封蓬溪知縣等最新史學研究成果,進一步豐富了遂寧歷史文化的厚度和內涵。
張飛戰德陽、遂寧是桓溫命名的嗎、遂寧市城區的前世今生、代宗朝遂州的兩位神僧、德宗時九宗創辦書院、皇子李宥進封遂王、晚唐賈島任縣主簿、後唐夏魯奇城破自刎、南宋末發生在遂寧的宋蒙大戰、尚書女喜結狀元郎、雍正諭祭張鵬翮、船山詩書畫譽滿天下……五年辛勤打撈,遂寧千年故事,盡在16開、548頁,洋洋80萬言的《遂寧史話》中!
80萬言填補遂寧《通史》空白
2020年7月,楊世洪、胡傳淮著,遂寧市檔案館編的《遂寧史話》由巴蜀書社出版發行。全書分兩漢三國、兩晉南北朝、隋唐、五代宋元和明清五篇,共計四十五章,是遂寧第一部具有通史性質的歷史專著。
“我們在書後還附錄了《隋前遂寧建置沿革考辨》,從國家正史及其他重要史籍中摘錄了《遂寧史料精粹》,以及關於遂寧歷代著述情況的《遂寧古代著述考錄》,為今後遂寧的文史研究做了大量繁雜的基礎性工作。”楊世洪說。
科學的態度,準確的把握,精細的編寫,白話的表述,讓《遂寧史話》甫一面世就引起了業界的關注和讀者的好評。
8月24日,來自中國國家圖書館的《捐贈證書》寄至胡傳淮手中:“深荷厚意,特發此證,以資謝旌。”
拜讀《遂寧史話》後,南充市詩詞學會會長李小華激情賦詩讚曰:
別出心裁一史傳,遂州千古賦霞篇。
鉤沉史實出新說,展示精華呈玉鮮。
收簡去繁脈絡勁,話人言事墨翰延。
猶為附錄最精彩,涪水波飛又佔先。
9月23日,市委書記邵革軍作出批示:“《遂寧史話》資料翔實、論述嚴謹,系統介紹了遂寧的悠久歷史,填補了遂寧無《通史》的空白,值得一讀。近年來,市檔案館堅持以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檔案工作走向依法管理、走向開放、走向現代化’為根本遵循,圍繞中心,服務大局,推動全市檔案事業健康有序發展,值得充分肯定。希望繼續努力,紮實做好‘為黨管檔、為國守史、為民服務’各項工作。”
千年歷史,盡藏《史話》。耗時五年、無名無利地編撰這樣一部嚴肅、通俗的地方史專著,這是遂寧文史人文化自覺和責任擔當的直接體現。胡傳淮說:“文化是人類智慧的結晶,中華優秀文化是中華民族的血脈,是中國人民的精神家園。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離不開中華文化的繁榮興盛。”對於如何開發利用遂寧歷史文化,他還提出了三點建議:
第一,創建研究平臺,制定研究目標,整理古籍文獻,出版《遂寧文庫》。第二,維修古代建築,建立紀念館,創新宣傳方式,突出遂寧特色。第三,加強遂寧歷史研究,召開學術研討會,提升遂寧知名度。
這樣的文化自覺和責任擔當,正是構建遂寧文化自信的重要基石。
來源:全媒體記者 楊俊
編輯:廖 慧 王 瑞
責編:林 敏
審核:冉啟香
終審:週一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