遂宁首部历史读物《遂宁史话》:讲述我们的家园故事

遂宁首部历史读物《遂宁史话》:讲述我们的家园故事

●上溯两汉,下至清代,时光纵横2000年;以历史阶段谋篇,以帝王年代建章,以重要人物、重大事件分节,遂宁历史一览无余;

●坚持有案可稽,言之有据,学术态度科学严谨;深挖传奇典故,讲述逸闻轶事,遂宁故事精彩再现……

●五年躬耕著述,洋洋80万言,一部带有通史性质、演义色彩,以通俗易懂方式娓娓叙述的地方史专著日前面世并广受好评。市委书记邵革军批示:“《遂宁史话》资料翔实、论述严谨,系统介绍了遂宁的悠久历史,填补了遂宁无《通史》的空白,值得一读。”

遂宁首部历史读物《遂宁史话》:讲述我们的家园故事

由方志校注引发的创作冲动

对于遂宁市档案局(馆)原局(馆)长杨世洪来说,2019年4月是一段值得骄傲和铭记的日子。历时六载,囊括了康熙、乾隆、光绪、民国五个版本共八卷的《遂宁县志校注》终于由巴蜀书社出版面世。这是遂宁地方文史研究的一件大事,也填补了遂宁地方文史的一项空白。

在国为史,在方为志。一部地方志,就是记录一个地区历史、地理、风俗、人物、文教、物产等诸多要素的“百科全书”,它既是我们的精神家园,也是我们继往开来的新起点。欲传承文脉、弘扬精神,就必须深研方志,记住我们来时的路。

“我们已知的旧《遂宁县志》共有六版,分别为明嘉靖本、清康熙二十九年本(1690)、清乾隆十二年本(1747)、清乾隆五十二年本(1787)、清光绪五年本(1879)、民国十八年本(1929)。除毁于战乱兵燹的明嘉靖本外,其他五版均有存世,但有两版市档案局长期缺失。”杨世洪说,经过多年坚持不懈地寻找搜集,2012年市档案局终于补全了所有五版旧《遂宁县志》。

版本补全不是目的,它只是研究并传承遂宁历史文化的一个载体。然而由于语言、文字、体例、印制等诸多因素制约,今人在旧版县志的阅读理解上存在着巨大困难。为抢救保存珍稀文献、服务方志学术研究,2014年市档案局约请遂宁地方文史专家宋国祥、宋以荣、胡传淮、成镜深等,开始了对各版遂宁旧县志的标点、校对、注释工作。2019年4月,八卷本《遂宁县志校注》正式出版。

校注工作的完成实现了对旧志内容的还原性解读,但旧志的体例及晦涩文言表述依然不适应今人的阅读理解。除少量的文史爱好者和文史研究者外,《遂宁县志校注》尚无法满足普通读者的阅读需求。“所以在主持校注工作的同时,2015年我就开始着手编写《遂宁史话》,目的就是要编撰一部适合大众阅读的全面介绍遂宁历史的通俗读物。”杨世洪说,他的这一想法得到了我市知名史学家胡传淮的肯定和认同,二人一拍即合,决定携手担负这部史学专著的编写重任。

严谨治学五年打捞千年故事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梳理并弘扬地方历史文化,这既是铭记乡愁、培育家国情怀的精神需求,也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现实需要。

如何让遂宁2000年历史能入寻常百姓眼呢?杨世洪与胡传淮反复商议后,完善、确定了编撰原则。“要成为一种适合大众阅读的普及性读物,首先就要坚持群众喜闻乐见的编写原则,在交待历史事件的背景、历史人物的故事上突出可读性、趣味性。同时,由于书中所涉内容都是遂宁史实,所以学术态度又必须科学严谨,要坚持有案可稽、言之有据。”杨世洪说,《遂宁史话》的定位,就是遂宁2000年历史精粹,是一部带有通史性质的文史研究工具书,也是遂宁文史爱好者的必读文本。这在遂宁,尚是首创。

自两汉以降,2000年来遂宁历史名人层出不穷,精彩故事浩若烟海,如何才能做到精彩重现,尽量减少遗珠之憾?细致、翔实、艰辛的编写工作随即展开。

按四川和遂宁历史发展的阶段特点谋篇,以历朝帝王年代建章,以遂宁重要历史人物、重大历史事件分节,以相关内容列点;秉持严谨学术态度,所有人物及事件在国家正史中均有相关记载或论述;能给出的结论都要有重要史料为依据,证据不充分或存在分歧的,就一一罗列供读者参考、分析;既有精彩故事的重现,也有最新研究成果的发布,更有对过去方志内容的勘误纠错……

“比如康熙二十九年本《遂宁县志》中说刘秀封武信侯封地在遂宁,还有南宋龙图阁学士杨辅在著名的《迁学记》中将乔琳所建遂宁学宫说成是在贞元初年,以及一些志书上说蜀汉邓芝墓在西山等等,我们对这些错误内容均一一作了辨析考证,还原了历史真相。”杨世洪说,书中还收录了元末明初诗书画三绝奇才王立中王璲父子、明代李时珍荣封蓬溪知县等最新史学研究成果,进一步丰富了遂宁历史文化的厚度和内涵。

张飞战德阳、遂宁是桓温命名的吗、遂宁市城区的前世今生、代宗朝遂州的两位神僧、德宗时九宗创办书院、皇子李宥进封遂王、晚唐贾岛任县主簿、后唐夏鲁奇城破自刎、南宋末发生在遂宁的宋蒙大战、尚书女喜结状元郎、雍正谕祭张鹏翮、船山诗书画誉满天下……五年辛勤打捞,遂宁千年故事,尽在16开、548页,洋洋80万言的《遂宁史话》中!

80万言填补遂宁《通史》空白

2020年7月,杨世洪、胡传淮著,遂宁市档案馆编的《遂宁史话》由巴蜀书社出版发行。全书分两汉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宋元和明清五篇,共计四十五章,是遂宁第一部具有通史性质的历史专著。

“我们在书后还附录了《隋前遂宁建置沿革考辨》,从国家正史及其他重要史籍中摘录了《遂宁史料精粹》,以及关于遂宁历代著述情况的《遂宁古代著述考录》,为今后遂宁的文史研究做了大量繁杂的基础性工作。”杨世洪说。

科学的态度,准确的把握,精细的编写,白话的表述,让《遂宁史话》甫一面世就引起了业界的关注和读者的好评。

8月24日,来自中国国家图书馆的《捐赠证书》寄至胡传淮手中:“深荷厚意,特发此证,以资谢旌。”

拜读《遂宁史话》后,南充市诗词学会会长李小华激情赋诗赞曰:

别出心裁一史传,遂州千古赋霞篇。

钩沉史实出新说,展示精华呈玉鲜。

收简去繁脉络劲,话人言事墨翰延。

犹为附录最精彩,涪水波飞又占先。

9月23日,市委书记邵革军作出批示:“《遂宁史话》资料翔实、论述严谨,系统介绍了遂宁的悠久历史,填补了遂宁无《通史》的空白,值得一读。近年来,市档案馆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档案工作走向依法管理、走向开放、走向现代化’为根本遵循,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推动全市档案事业健康有序发展,值得充分肯定。希望继续努力,扎实做好‘为党管档、为国守史、为民服务’各项工作。”

千年历史,尽藏《史话》。耗时五年、无名无利地编撰这样一部严肃、通俗的地方史专著,这是遂宁文史人文化自觉和责任担当的直接体现。胡传淮说:“文化是人类智慧的结晶,中华优秀文化是中华民族的血脉,是中国人民的精神家园。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离不开中华文化的繁荣兴盛。”对于如何开发利用遂宁历史文化,他还提出了三点建议:

第一,创建研究平台,制定研究目标,整理古籍文献,出版《遂宁文库》。第二,维修古代建筑,建立纪念馆,创新宣传方式,突出遂宁特色。第三,加强遂宁历史研究,召开学术研讨会,提升遂宁知名度。

这样的文化自觉和责任担当,正是构建遂宁文化自信的重要基石。

来源:全媒体记者 杨俊

编辑:廖 慧 王 瑞

责编:林 敏

审核:冉启香

终审:周一帆

遂宁首部历史读物《遂宁史话》:讲述我们的家园故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