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年的孩子為何把大人的囑咐當成是管她?

冬天的太陽暖融融


筆者這裡暫且把成年的孩子理解成還在青春期或者剛過青春期的孩子吧。

有兩個觀點,作為大人或者家長應該要認識到的。

1.青春期是孩子走向自我成熟的過程,包括生理和心理方面的。從青春期的心理角度來看,發展心理學家埃裡克森有一個人生八階段理論,提出了青春期心理任務是:“獲得同一性,克服角色混亂,核心問題是自我意識的確定和自我角色的形成。”

通俗而言,青春期時期的孩子會向內不斷思考:“我是誰?外界對我的期望是什麼?我以後在社會的定位是什麼?我要成為怎樣的人?”這個時期,孩子渴望擺脫對父母的心理依賴,想擺脫父母的控制,走向獨立。甚至有的孩子寧願自己多走彎路,也不想父母插手自己的事情,碰得頭破血流也高喊“青春無悔”,因為孩子自我意識不斷成熟,要求獨立 。

2.有個觀點說 :“真正的父母之愛不是您作為父母從一而終的付出和保護,而是在孩子每一個成長階段您懂得用合理的方式得體的退出。父母的第一個任務是和孩子建立親密關係,第二個任務就是懂得如何和孩子在恰當的時候分離。”青春期,恰好是孩子和父母在生理、心理上的分離的一個重要時間節點。孩子渴望和父母分離,父母也應做好和孩子分離的心理準備。

一方面,父母應該關注孩子的自主意識,應當看到孩子“長大了”,需要換種方式和孩子溝通,不能再是以前的指令式、命令式的語氣,而應該是溫和、建議的語氣,凡事多聽孩子的想法,以一種平等的態度和孩子對話;另一方面,對於孩子正在做和還沒做的事情,要學會適當的放手,適當和孩子進行分離的過程。

綜上所述,如果家長的囑咐很囉嗦,或者仍然把孩子當成小孩子看待,沒看到孩子成熟穩重的一面,孩子自然不喜歡,自然不願聽從。反過來說,如果家長的態度溫和了,家裡的氛圍就變好了,孩子自然會和家長親近,願意和你們說話,把心裡的疑慮拿出來和家長溝通,對於家長的建議和叮囑,自然也會放在心上,避免成長路上的一些不必要的坑。


學生哥好溫功課


隨著年齡的增長,知識的提高,學歷的豐富,孩子們的人生觀、價值觀逐步形成,對好多問題都有了自己的看法。而大人們又由於閱歷的豐富,監管的責任,地位上的優勢,對孩子也很容易居高臨下,婆婆媽媽,而孩子呢?不但不領情,反而大行其道的大有人在。這就是代溝,需要溝通,需要溝通無限。把孩子當朋友,平常的日常生活中要融洽,其樂融融,無話不說,無問題不交流,長此以往,情況會大有改觀。





輝縣李合生


成年的孩子?為什麼成年了還是孩子?在孩子小的時候,父母的語言就等於命令,隨著孩子的成長,隨著他思想的成熟,他要獨立思考要去自己做決定,父母也要隨之成長,父母的成長在於逐步的放權給孩子,讓孩子有成長的空間,他已經是成人了,就是一個獨立的個體,這時家長與孩子的距離要遠一點,再遠一點,讓孩子獨立前行,你過多的囑咐侵犯了孩子的空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