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姜地土壤發紅如何調節?

用戶2608637069145


1、土壤酸化嚴重,尤其是發紅土壤中的鈣、鎂、硼、鋅等元素難以被大姜吸收、利用,造成生理性缺鈣;

2、不合理施肥,致使土壤板結、酸化,有機質匱乏,不利於大姜生長。據此,要想解決大姜“因土壤發紅造成的大姜“小辮”這一問題,就要做到選擇優質肥料,即能促進大姜根系發育,又能調理土壤酸鹼度、提供鈣、鎂等中微量元素。

3、比利時安諾瑞靠樸2號具有這些特點,不僅能夠優化土壤酸鹼度,且能為大姜生長供應12個鈣、6個鎂、0.05個硼等中微量元素解決苗期“小辮”問題;

4、此外靠樸2號含有雙酶技術,能夠激活土壤被固定的氮磷鉀,衝施靠樸2號不但補充大量元素還能當大量元素使用。使土壤的大量元素不在沉澱板結土壤。

5、靠樸2號苗出齊後,畝衝1袋,連衝2次,紅色土壤會消失,緩解苗期“小辮”。小培土後和大量元素交替使用效果最佳,化肥利用率高,不板結土壤,尤其是大培土後,一定要衝施靠樸2號,利用其雙酶把地裡的氮磷鉀利用起來。

二、大姜土壤發紅的問題及解決方案

土壤問題是日積月累造成的,不停地氮磷鉀肥料投入,無論是控釋肥複合肥還是水溶肥,很多人怕姜長得不理想就使勁的往裡用,結果造成姜地PH值很多直接到4-5,平均5-6之間,偏離大姜適宜的土壤環境,投入越來越大卻不是等比例產出,很多農戶意識到這個問題,開始使用中性氮磷鉀肥料,但往往忽略土壤中鹽分積累問題,有個農戶跟我形容:家裡醃鹹菜的缸不長毛,地裡的鹽分高到一定程度是不是姜也長不好?

100%比利時進口肥靠樸2號苗出齊後,畝衝1袋,連衝2次,紅色土壤會消失,或者一次性衝2袋效果見效更快。

雙酶物理平衡技術,調理土壤的同時,實現用中微量元素肥完美替代部分大量元素;

技術指標:

金屬蛋白酶、生物輔酶、氧化鈣≥12%、氧化鎂≥6%、硼≥0.05%、TC因子;

產品特點:

1、100%比利時進口,比利時安諾瑞是獲得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部《正式肥料登記》的國外企業之一

2、金屬蛋白酶+生物輔酶調理土壤酸鹼的同時,激活、分解土壤中固定的NPK重複利用,用於作物生長。充分提高殘留大量元素的使用率;

3、物理技術,平衡聚合物TC因子調理顯性酸(氫離子酸)之外,對隱性酸(鋁離子酸)效果也非常明顯,遇酸後產生大量二氧化碳,提高光合作用,疏通空氣、水分在土壤中的流通,提高地溫、增加透氣性、加深耕作層.

4、前期使用可快速提苗,促進花芽分化;膨果期使用加速膨果,同時可預防缺鈣引起的生理落果、裂果、苦痘病、小葉病、臍腐病、心腐病等病害;提高品質、上色均勻。

5、補鈣、補鎂、補硼;果樹幼果膨果期使用,提高來年花芽數量和質量,可緩解果樹大小年,促進膨果。蔬菜使用雙酶激活高殘留大量元素的使用率可快速膨果,從而減輕土壤板結、重茬現象。

6、溶於水,可以衝施,撒施。





五羊之星的花園


1、大姜是經濟附加值比較高的作物,也特別高產,在山東萊州等地,畝產萬斤以上。高產量註定了肥料用量也大,很多地區畝用複合肥在500斤左右。

2、健康土壤鹽分含量在每公斤土壤2克,土壤容易出現發綠白紅的現象,跟土壤鹽漬化有關。發綠土壤鹽分在3克左右,發白在4-5克,發紅在5-6克,鹽分高,同時出現指示作物紫球藻,使得土壤變紅。

3、酸鹼性也有影響。發紅土壤ph 在4.5左右,酸化比較重,施肥會加重酸化,但不是主要酸化原因,酸雨以及根系排酸才是主要酸化因素。

4、產品中含鐵的話,鐵被氧化也會導致土壤變紅。

5、調理的話,減少複合肥用量,多用吸收利用率高的水溶肥,配合生根養根產品,增強根系作用多利用營養,土壤殘留鹽分少了自然就改善了。多用有機肥,多用鹼基元素鈣鎂等


程老師的農業夢


咱們種大姜的都知道,大姜種了一段時間之後,有時候土壤長綠色苔蘚,再嚴重就變紅了,長期下去會嚴重影響種植作物的產量及品質,那當我們遇到這種情況,我們該如何應對呢?彆著急慢慢往下看。。

大棚土壤變紅具體表現為澆水后土壤長出類似青苔物的東西,土壤表面幹之後,土壤表面有混有紅色物的結晶體。查閱相關資料後,對產生這種現象的原因主要集中在以下三個方面。

1、土壤酸化:在部分地方初始土壤為鹼性土,長期施用化肥使土壤pH在3.0-6之間,導致土壤酸化,土壤中鐵、錳、鋅等離子溶解彙集土壤表面,土壤幹之後鐵錳等離子被氧化從而生成紅色斑狀物。此土壤為酸性土。

2、土壤鹽漬化:土壤底層或地下水的鹽分隨毛管水上升到地表,水分蒸發後,使鹽分積累在表層土壤中的過程。此土壤一般為鹼性,pH在8.0-10。

3、土壤富營養化:土壤鹽分離子在土壤表面彙集,使得土壤表面養分過高,適宜於一些藻類生存,當土壤表面幹之後,藻類死亡,藻類殘體中表現出紅色

造 成這樣的現象的原因是田間管理不當,造成土壤板結不透水和蒸發量過大引起的鹽分離子在土壤表面彙集,導致土壤表面鹽分濃度過高和富營養化,在做肥料測試中 山東部分地區酸性土壤(沂源,招遠,棲霞,萊州等)及部分鹼性土壤地區(肥城,武城,荏平縣等)大棚土壤中均有此現象。

為減輕和改變土壤表面發紅的現象針 對這樣的現象,我們一般採用以下四個方面措施:1、降低土壤蒸發量:採用滴灌或者打破犁底層(即土壤深翻)。2、調節土壤酸鹼度:可使用日本原產全家富進行土壤調酸鹼。3、調節離子溶解度:通過增加一些中微量元素(N次方),增加土壤離子的溶解度,在灌水的情況下,鹽分離子隨水向土壤深處移動,減少鹽分離子在土壤表面的彙集。4、合理施肥:配施有機肥、菌肥、菌劑肥料,改善土壤理化環境。

多選用有機類物質,通過有機類物質的螯合作用,增加土壤鹽分離子的移動性,減少土壤表明鹽分離子的濃度,從本源上解決土壤表面發紅現象。

在農戶大棚中建議農戶採用滴灌,採用漫灌一定要注意土壤的通透性,降低土壤水分蒸,深翻土壤,打破犁底層。大棚作物,基肥一定配合使用有機肥,最好為生物有機肥或者菌肥菌劑。(一定認清楚做有機肥的原料是什麼,如動植物屍體有機肥,糞便有機肥,及秸稈廢棄物有機肥可用,其他類有機肥雖然有機質測定很高,但只是提高測定時候的有機質,如原料為褐煤有機肥,原料為渣的有機肥這是穩定性的碳,對土壤改善是起不了作用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