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中國人看不起清朝,其實,清朝的強大遠遠超乎現代人的想象

中學時候學習歷史,最氣憤的就是學習中國近代史。因為,腐朽落末的滿清政府,一幫庸才圍著一個老女人,只顧著自己享樂,卻將人民和國家的榮辱不顧,不僅任由列強踐踏和侵略我們的土地,還跟這些侵略者簽訂了一條又一條喪權辱國的條約,使我們整個國家在很長一段時間內都處於落後捱打的局面。

很多中國人看不起清朝,其實,清朝的強大遠遠超乎現代人的想象

從這些歷史事件來看,清朝似乎是中國歷史上最差勁的王朝。

但是,事實真的如此嗎?

說到中國歷史上最差勁的王朝,清朝還算不上,之所以這麼說,那是有根有據的。

具體如下:

第一,滿清是中國領土面積最大的王朝,其擁有的人口也最多。據統計,秦代人口不過2000萬,漢最多6000萬,晉1600多萬,唐朝也就4000至5000萬,北宋4600萬,元末5000萬,明末6000餘萬,而清朝的人口則至少上億。西域、吐蕃、內外蒙古和臺灣,也都被納入了大清的版圖,面積遠超秦朝時期。

第二,清朝的軍事力量雖然僅次於元朝,但依舊非常強大。在與西方列強的戰爭中,大清帝國時常處於劣勢,這不免給人一種錯覺,那就是清朝的軍事能力不行,軍隊力量不堪一擊。但實際上,如果從傳統的戰爭角度來看,清朝政府的戰果還是比較輝煌的。

作為一個統治王朝的軍事力量,其主要作用無非是兩部分:

首先是對內維穩;

其次是對外抗敵。

從這兩項來講,清政府的軍隊都不遜色。雖然,與西方列強們有多次交戰,且屢戰屢敗,但是,它並沒有亡國。即便在清政府遭遇重創,國力日漸衰敗的情況下,依舊可以將新疆平定,把伊犁收復,鎮壓太平天國的暴亂。而且,在此之前,還有平三藩、收臺灣、對付教門會黨等軍事行動,更是攻無不克。

所以說,清王朝的軍事力量並不薄弱,大清的軍備也不是“紙老虎”。

很多中國人看不起清朝,其實,清朝的強大遠遠超乎現代人的想象

第三,清朝政治相對清明。同在中央集權的封建統治之下,清代的政府雖然算不上最清廉、最聖明,但絕對不是最壞的。與明朝相比,清朝政府沒有宦官作亂,更沒有外戚之禍,也沒有出現荒淫昏戾的暴君,沒有帝后被廢、被殺的事情發生,在中國的歷朝歷代中算是比較“安定團結”的。

此外,在清朝統治時期,出現了持續134年的“康雍乾盛世”。要知道,漢朝的“文景之治”才持續了五十年,隋朝的“開皇之治”也不過24年,唐朝的“貞觀之治”僅23年,宋朝的“太祖太宗之治”30年,明朝的“仁宣之治”11年,這些跟清朝的盛世相比,那真是短了點。

更有甚者,在清朝統治時期,無論是皇帝還是攝政人,基本上都對自己的工作認真負責,勤政的領導者非常多。同時,他們對於國家事務的管理也非常認真負責,除“三節兩壽”,也就是春節、端午、中秋,皇帝、太后壽辰這樣的慶祝節日可以休息、娛樂一下,其餘時間每天都在辦公,可以算是全年無休。

而且,對於事務處理的時效性也非常嚴苛,力求當日事當日畢,每天要批覆數十件,乃至上百件奏摺。不僅如此,清帝國的辦公制度還非常完善,要求要有較高的效率和保密度。朝廷內部的組織架構非常嚴明,部門設置體系健全、清晰,上傳下達的通道也非常順暢。

正因為如此,雖然在統治時期也有各種禍亂,但是,對於國之根本卻始終沒有動搖。即便引起了一些分裂,但最終也都通過和平方式有效解決了。所以,清朝時期的統治,並不是大家想象中的那樣不堪。

很多中國人看不起清朝,其實,清朝的強大遠遠超乎現代人的想象

第四,在清朝的統治時期,老百姓的生活水平還是不錯的,小日子過得還算說得過去。當時的清政府,其實,對於民生問題非常重視,相關的政策也比較寬鬆,各種優惠政策,利民方法更是層出不窮。比如:康熙時期,清朝就開始實行“攤丁入畝”制度,隨後,又宣佈“永不加賦”。

這一舉措促成了從康熙到道光年間,210多年裡,清朝的百姓們都過著富足、穩定的生活,很多百姓的生活都能維持在小康水平上。雖然,在晚清的時候,遭遇了太平天國的動亂,對社會生活有較大的破壞作用,但是,其民族經濟的發展卻依然穩固,表現不俗。

當然,作為封建統治,主要的財富還是集中在統治者的手中,普通百姓的生活從現在看來,肯定是艱難困苦的,但是,這在中國的封建歷史上,是一個通病,並不是清朝一家的問題。況且,即便是在清末時期,百姓生活雖然沒有之前好,但是,也並沒有發生像秦末、漢末、隋末、唐末、明末那樣的天災和人禍,更沒有災變和民變。

此外,國內也沒有出現餓殍遍地,饑民無處的情況,更沒有民眾揭竿起義,這在歷代王朝算是不錯的。

很多中國人看不起清朝,其實,清朝的強大遠遠超乎現代人的想象

第五,在民族問題的處理方面,清朝政府措施得當,表現還是可圈可點的。在歷朝歷代的統治中,民族問題都是一個非常棘手的問題。比如:在漢、唐時期,因為民族問題發起的征伐戰役不斷,結果卻往往是兩敗俱傷,最終多以和親了事。到了宋、明時期,國家對於民族問題更是放任自流,最終,演變為對民族爭端沒有還手的餘地,導致亡國。

相比之下,清朝時期,民族問題處理得比較好。清政府採取多項措施,剛柔相濟,軟硬兼施,化敵為友,以少勝多,最終,成功地創造了漢滿蒙回藏“五族共和”的局面。雖然,實際上也是表面和氣,但是,起碼沒有發生大規模的民族衝突,保證了各民族發展過程中的安定與團結。

所以,從上面總結的幾個方面,我們可以看出,清政府的統治還是比較穩定的。

它沒有像明朝那樣,出現宦官擅權的問題,也沒有像漢朝那般有外戚亂政,更沒有晉國般的山河破碎,也沒有像唐朝那樣的藩鎮割據,也沒有像隋朝時期那般王綱解紐,更沒有像秦朝那樣民不聊生,也沒有出現宋朝大面積國土淪喪的情況。

很多中國人看不起清朝,其實,清朝的強大遠遠超乎現代人的想象

雖然,清代時期也有禍亂,但多為邊釁,且國之根本從來都沒有被動搖。民族之間的融合,以及民生的發展也都還可以,至少沒有出現像元代那樣的種族歧視,民族仇殺,更沒有像漢代那樣的連年饑荒,甚至,出現了人吃人的慘劇。

所以,綜上所述,清朝並非是中國歷史上最差的王朝,如果非要說哪個朝代最差勁,筆者認為:應該是晉朝。

當然,清朝的統治也並非盡善盡美,它也存在弊端,也有問題,也有很多政策不得人心,但是,它真的沒有我們心中想象的那樣差勁、糟糕、甚至是罪該萬死。

清朝的滅亡固然有內外交困的原因,但最根本的還是制度原因,而不是政治原因。因為,自從秦始皇建立大一統的中央集權帝國制度開始,到清朝時期,已經歷經了兩千多年的發展,帝國制度已經走到了盡頭。

可以說,這是歷史發展中的必然,是由神權變為君權,再由君權變為民權的必然走向,是不可抵擋的趨勢。

參考資料:

【《清朝興起時期中朝政治秩序變遷研究》、《清朝全史》、《中國曆代王朝盛衰興亡週期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