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行股,可以這麼選

買銀行股,如何做到貨比三家?

把一直追蹤的三家銀行中報數據給梳理了一遍,發現一些好玩的東西。

只撿一些重點的來說。

主要從三個方面來講,一是運營數據,二是資產質量,三是資產負債情況。

一、運營情況。

這部分主要關注四項數據。

銀行股,可以這麼選

有人問巴菲特,如果買股票只看一個數據,他會選哪個。

巴老爺子的回答是"淨資產收益率"。

因此,在運營數據一欄,我把淨資產收益率放在了首位

這個數據,說明在一個季度內,銀行的淨資產所創造的收益率,就是字面意思。

比如銀行自有資金500億,負債500億,二季度賺了10億。那二季度的資產收益率就是2%。

當然,自有本金500億加上負債500億,就是總資產1000億。

總資產代表著銀行的資產和業務規模,顯示了銀行的體量。

從總資產中我們可以看出,興業銀行和招行規模接近,光大則是興業的7成體量,不到招行7成規模。

順著往下,扣非淨利潤就是經營所創造的利潤,什麼賣地皮、賣子公司、獎勵等等外財,統統不算。

在這一欄,興業差不多隻有招行的1/2,光大約招行的1/3。

至於最後一欄的淨息差。我們知道銀行的主要業務就是吸收存款、發放貸款。

吸收存款需要按照一定的利率支付利息,發放貸款同樣要按一定的利率收取利息。

存款利率和貸款利率之間的差,就是淨利差。有點類似於一般生產企業的毛利率。

在運營端,知曉上面四個數據,基本就能知道一家銀行的質地如何了。

賺錢效率怎樣、規模多大、利潤有多少、毛利率有多高。

二、資產質量。

這部分主要關注7項數據。

銀行股,可以這麼選

不良貸款蠻好理解,就是銀行放出去的貸款中,有可能收不回來的部分。

興業銀行在體量稍小的情況下,不良貸款總額較招行略勝一籌。

比較奇葩的是,規模不到招行7成的光大,在不良貸款總量上和招行業相差不遠。可以想見,在三家銀行中,光大真是最差的。

不良貸款率是不良貸款佔總貸款的比例,光大獨佔鰲頭。

拔備覆蓋率。針對不良貸款,銀行建了個小金庫,扔了一些錢進去做備用。

等到不良貸款真的收不回來,就把錢拿出來填補虧空,畢竟不良貸款也是貸款,叉掉前還躺帳上呢。

這個數字越大,說明儲備越多。

光大和興業數值相近。招行可以勾勾手指,叫道"我要一個打兩個"。

核心資本充足率,粗暴理解,就是股東權益佔總資產的比例。

從這裡我們可以看出銀行經營的高槓杆性,9塊錢做100塊錢的生意。

其實還有兩個相似指標——核心一級資本充足率、一級資本充足率,意義相同,只是算法上有區別。

由於銀行的高槓杆性,以及理論上可以無限放大槓桿,且1929年美國大蕭條就有銀行亂搞的背景,因此銀行業在放槓桿上是受到監管限制的,手段就是制定核心資本充足率的下限。

放貸還是要銀行自己有足夠的錢,所以銀行一直都在融資。

接下來的四個數據,和不良資產相關。

關注率是關注類貸款在貸款總量中的比例,定義是貸款人有還款能力,但存在一些違約的因素。

具體評判標準,就是逾期90天以內。

比如某人一筆貸款還款日是9號,但他20號才想起還款。這筆賬就成了關注類。

正常遷徙率,則是指正常貸款中,變成關注類貸款的比率。貸款有一個5級分類,正常(正常還本付息)、關注(逾期90天內)、次級(逾期91天至180天)、可疑(逾期181天以上)、損失(可能真收不回來了)。

拔貸比,則是針對不良資產單獨提出來的小金庫裡的錢,同貸款總額的比例。

這也是銀行經營穩健的一種操作。

比如光大的拔貸比是2.9%,這意味著,即便某一瞬間光大發放的貸款中有2.9%收不回來了,理論上光大都扛得住,連對利潤都不會產生什麼影響。

核銷及轉出是最後一個數據,也很好理解,就是在會計週期內,銀行將多少的不良資產從帳上X掉了。

將收不回來的爛賬,從帳上叉掉(當然,還要繼續追討),算是一種排毒。

三家銀行的數據都在伯仲之間(儘管光大隻是另外兩家銀行的6-7折體量),不過興業的處理力度還是算比較大的。

接下來是重頭,也是最有意思的部分,通過資產負債,來分析它們的經營風格和競爭力。

三、資產負債情況,所折射的經營風格和競爭力。

這部分主要有兩塊,一是計息負債,二是生息資產。

銀行股,可以這麼選

先說計息負債,我們主要關注存款和總的負債成本。

每一個項目都太直白話,就不一一闡述。

居民、企業存入銀行的錢,以及發行的債券、向央行和同行的借款,都算銀行的負債。因為銀行要為這些錢支付利息。

負債的加權平均利率,就是銀行的計息負債成本。

招行最低,光大最高。

銀行放給居民(房貸、車貸、消費貸)、企業的貸款,都算是銀行的資產,因為這些資產都能給銀行帶來利息收入。

資產的加權平均利率,就是銀行的生息資產收益率。

上文說過,銀行的主要業務就是吸儲、放貸,因此,我把存款和貸款作為了主要分析數據。

好了,重點來了。

在存款、貸款數據中,有幾個要點。

1.不管是個人存款還是公司存款,興業和光大都是定期多於活期,但招行是活期多於定期。活期存款利率低於定期存款,這就是招行主攻零售打造的低成本負債端優勢。

2.興業和光大相比,不管是個人存款還是公司存款,光大銀行定期存款比例遠遠高於興業。說明光大對客戶的粘性很弱,只能靠促銷手段,擴大定期存款來鎖定負債。

3.興業存款利率最高,但得益於活、定期存款結構合理,綜合成本反而低於光大。

4.三家銀行中,僅招行的個人貸款多於企業貸款,這是招行零售優勢的另一面。

5.三家銀行中,光大企業貸款、零售貸款利率均為最高。特別是零售貸款,同興業相比足足有1.65%的落差,比有零售銀行之稱的招行都高出0.5%。說明光大的客戶質地更不那麼好。

四、總結一下。

興業銀行,中規中矩。

偏高的負債成本和更中庸的資產收益率,說明貸款客戶選的是中等資質,吸儲上也比較踏實。暫時並沒有建立資產端或者負債端優勢(畢竟早些年努力幹同業業務,現在算是補課)。

從資產和負債端看,資產質量應該更才對,但核銷較多,有可能是在處理一些老問題。當然,新問題也有,比如去年在東北踩的雷,今年都還沒處理完。

整體來看,目前表現有些平凡。但亮點主要在於淨資產收益率。

光大銀行,劍走偏鋒。

負債端以高成本的方式拓展定存大力吸儲,資產端超高的收益率,往往代表著光大擁有資質最差的客戶群體。

這種經營策略所帶來的,自然是增長迅速,但資產質量差、運營效率低。

招商銀行,就是優秀。

資產端和負債端兩面優勢,真的很強,且這種優勢不是別行一時半會就能追上的(數據說明)。

資產質量方面,也足夠的牢靠,最終體現在經營端的成績斐然。(投資,並不是說發現公司優秀就行了,上述僅僅從財報中數據客觀分析,並非推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