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利民:字中自有家山在

王利民:字中自有家山在

中視新聞觀察員 鄭志東

書法的價值究竟在哪裡?書法終究何去何從?忻州市書法界是何種狀況?……帶著諸多問題,記者專訪忻州市書協主席王利民。

其時正逢忻州各界火熱迎接山西省旅發大會在此地召開。8月22日,由忻州市文化和旅旅局、忻州市文學藝術工作者聯合會、忻州市書法家協會共同舉辦的“家山歸夢——王利民、王志剛、冀衛東書法展”在忻州古城秀容書院藏書閣開展,記者一併參加採訪。

王利民:字中自有家山在

王利民告訴記者,此次展覽的主題"家山歸夢"取自金元文宗元好問吟詠忻州的詩句。共展出王利民等三位忻州籍書家的精品力作60餘幅,內容均為歷代名人歌頌忻州人文景觀的名篇佳作。3人均為山西省書法家協會副主席。王利民等懷著對家鄉的深深眷戀和熱愛,飽蘸濃墨,快吐心畫,或古樸淳厚,或方嚴勁健,或清雅爛漫,深入傳統,各具特色。他們意由境來,情由心生。宣紙鋪就鄉景,健毫飽蘸鄉情,他們以書法為載體,結合傳統文化和現代手法,將忻州悠久的歷史、燦爛的文化和經濟社會發展的良好態勢進行了形象、生動地藝術再現,賦予了深刻的文化內涵,給人以強烈的藝術感染力,具有較高的美學價值和藝術價值。為旅發大會增添了亮色,這正是書法的別樣價值。也體現了元好問《家山歸夢圖》中“卷中正有家山在”的深意。

大家氣象高古格

“文史不通,下筆空空”。書法家起碼是文化人。王利民認為,書法的高度,應該是文化的高度、人格的高度,無此積澱,難成氣候,不成大家。

王利民1964年11月生於山西省代縣。他是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山西省書法家協會副主席、忻州市書法家協會主席、山西省作家協會會員。他倡導打基礎,出精品,推新人。他任書協主席期間,不僅自個從事創作,而且積極組織全市的書畫展覽和採風筆會活動,為繁榮忻州市的書法藝術和文藝事業,恪盡職守,行使一個書協領導者的職責和使命。

王利民:字中自有家山在

王利民:字中自有家山在

王利民:字中自有家山在

記者接觸書畫界頗廣,一般而言,但凡是中國書協會員,是省書協理事和省書協會員,是市書協主席團成員的書法家,多數是真正意義上的書法家。因為書寫實力與這些名份相符。書法應該是高品質生活的一部分內容,是人生的至高修養。當前書法界的通病一是不少自我標榜的書畫家多的是浮躁心,字畫無魂。二是少的是敬畏心,覺得自個書畫了不得,古人都不放入眼裡。三是缺的是責任心,眼裡僅有錢,頓不頓就一平尺成千上萬,讓人大跌眼鏡。
王利民認為,大家氣象高古格。他說忻州市陳巨鎖先生字之所以好,重要的一個因素就是其章草(漢朝)古樸厚重,寬博靈動,讓人拍案叫絕。
字如其人,人們往往能從一個書畫家的作品中品讀出他的心境、性格、修養。王利民曾以一個小學生的身份拜訪過書法泰斗沈鵬先生,沈老對他的作品評頭論足,既贊又引,樂意為他的書法集題簽。

書法有道勤為根

環境決定意識,這話在理。王利民受家庭薰陶,幼年寫仿影,青年刻蠟板,書趣隨歲而增,堅持四十年從未放棄。他少年從師代縣書法家李述權,學柳體。從代縣組織部調到忻州地委,用毛筆寫信封,寫呈報表。因為寫字好,當了忻州地委組織部的專門抄寫員。


書法彷彿是王利民生活中一項必不可少的內容了,既如吃飯又似喝水。鋪紙揮毫成了家常便飯。事實上,王利民不是在寫字,就是在克服寫字的困難。由此可見他對書法的喜愛強烈有加。
既有所舍,必有所得。王利民痴迷書法,碩果累累,為世矚目,高票當選山西省書協副主席。但凡朋友索要,他從沒擺架子唱高調,總是耗神費力痛快書寫,他說要對得起自己幾十年的書法工夫,更要對得起別人的這種厚愛,別人高看你,你也的抬舉別人,尊重是彼此的,所以來不得半點馬虎和草率應付。

王利民:字中自有家山在

習小書方知大義

在別人看來,王利民字寫的好,又是書協掌門人,叫他書法家名符其實。但老王覺得不妥,心裡不安。他對專訪的記者說。 “寫毛筆字在古代和我們現在的鍵盤敲字是一樣的,只是生存技能而已。所以會寫字並不值得驕傲。字寫得漂亮就成為書法家,也是不對的。”人們送他大書法家這個稱號,王利民不以為然。他一直認為自己不能被稱為家,只是一個“習書者”。他認為能稱得上書法家的人,文化修養、審美水平、人格特點都必須高人一籌。他僅是個習書的小學生而已,只是在習小書法的過程中日積月累,不斷悟出此道的大義,把悟出的要義滲透在書法創作中,這樣自己的書法作品才有活力、有靈氣、有觀者。

王利民的觀點正確與否?他向記者以自己的實踐來加以論證。他說書法家傅山,不僅字寫得好,而且在眾多領域都有傑出的貢獻。趙樸初,不僅字好,而且學識、修養、人格皆稱楷模。大家風範,恆古推薦,利民從骨子裡覺得,只有這樣的人才能稱得上是書法家。至於自己,也就是喜歡寫毛筆字,也就是傅山、趙樸初、沈鵬、姚奠中、陳巨鎖等人的粉絲和追隨者。你若要成家成名,必須得方向正、路子對、悟性高、勤練筆,或許有所收穫。


人間萬事出艱辛。大家大手筆同樣是奮鬥得來的。記者觀看王利民的書法,小時候的功底,從顏體入手,自二王入道,博取多家之長,形成一己之格,古厚朴實,高雅自然,落筆流暢,結字嚴謹有度,骨立洞達,用筆遒勁有力,有氣有勢,飄逸靈動,鴻篇傑構,墨香氤氳,為百姓所喜愛,為方家所認可。

落筆要抒真胸意

王利民寫毛筆字,真的如食桑吐絲、功成化蝶。他堅持勤學敏思,博學廣儲,筆意寫意,躍然宣紙,給人舒暢,予人美感。


王利民:字中自有家山在

王利民:字中自有家山在

王利民:字中自有家山在

王利民:字中自有家山在


王利民的書法,中規中矩,創新偏少,傳承頗多。王利民謹慎創新,他一直是不為創新而創新,而是在實踐中更加深刻明瞭古意,對古賢十分敬畏,敢言創新是要有依據的,創新是很難的,哪怕能夠在古人的基礎上有一點點的延伸,也是可喜可賀的。事實上,古代好的東西絕對的保留,失之就是流失了中華文化中的精髓。如果那樣,優秀的文化必然斷層,就要失傳,承古啟今,這是一個真正意義上的書法文化人起碼的良知和應有的良心。


著名書法家十分看好王利民的作品,他評論說:“凡顏之碑帖,皆認真學習……無不細心觀摩,體味神韻,勤於臨寫,以求形神。歲久日深,胸羅矩矱,當其下筆,雍容偉壯,耐人咀嚼。近年傍窺顏派各家……陶鑄百家,隱括眾長,而後神遇跡化,成自家面目”。


王利民:字中自有家山在

王利民:字中自有家山在

王利民:字中自有家山在


書法之道精妙深遠,雖不是如履薄冰,但也得小心翼翼,閒庭信步。王利民說,他一直行走在書法之路上,雖苦卻樂。只有沒有負擔的喜歡,才能帶來真正的快樂。他就進入了這種境界,自己由此感嘆:黃葉落盡真淳在,最愛古拙豁雙眸。
王利民堅信,追求真善美,是書法的永恆魅力。他希望全市書法界同仁堅持現實主義創作精神,立足秀容寶地能夠創作更多服務時代、撫慰人心的書法力作,向人們傳遞向上、向善、向美的正能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