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覺從事的工作沒有發展,沒有動力,該怎麼辦?如何高效學習?

要學會新能力,方法就是吸收新的知識,加上不斷的練習。不過,現在的往往遇到兩個非常難應對的學習困境:一、能力更新的速度越來越快,今天學過的,也許在下個月就失去效用,或是每年都需要添加新的知識;二、學習來源看似很多,卻造成難以專心學習,更別說分辨內容品質,結果導致你以為學到東西,其實學得空虛。

感覺從事的工作沒有發展,沒有動力,該怎麼辦?如何高效學習?

今天要分享的這本書《學得更好》,作者目的就是要提升讀者的學習力,你的學習力,幫助你在不同的領域地裡都能夠精準學習。

心理學家,在紐約的一所學校對學校的女生投擲飛鏢的測試,這些女生之前沒有學過投擲飛鏢,這個實驗可以觀察學習的策略到底有沒有幫助?心理學家把它們分成三組:第一組是績效表現組,研究人員會跟他們說,學會投擲飛鏢的方法就是,專心在靶心上面,想辦法把飛鏢丟靠近靶心;第二組是學習方法組,研究人員讓他們,先把焦點放在投擲飛鏢的過程上面,比如,讓他們注意身體的平衡,手臂要稍微夾著貼近身體,學過幾個投擲的基本步驟後,再鼓勵他們專心在靶心上,引導他們從以過程為目標,轉移到以結果為目標;第三組,研究人員只告訴那些女生,盡最大努力就行,其他什麼指示都沒有。

感覺從事的工作沒有發展,沒有動力,該怎麼辦?如何高效學習?

在揭曉實驗結果之前,你猜測一下,哪一組的人成績會最好?你認為哪兩組的曾經比較接近?成績最接近的是第一組和第三組。第二組的成績,明顯優於另外兩組,幾乎是第三組的兩倍。此外,有些第二組的學生還產生了興趣,在實驗結束後,想學習更多投擲飛鏢的技巧,一直追著那些研究人員問。從這個實驗結果,可以知道,做一件事要有目標,也要努力,但更要有學習技巧。那要如何學,甚至如何做到高效學習?

第一、尋找價值感

有些人覺得自己學習是沒有價值,因此,放棄學習。其實,學習的價值不止在於學習的內容本身,更是學會那件事後對你的意義。俗話說:書到用時方恨少。很多人都有這樣的遺憾,當初在學校為什麼沒有多學某個科目,比如外語能力、產業分析、經濟學等。

感覺從事的工作沒有發展,沒有動力,該怎麼辦?如何高效學習?

為什麼同一個事情在不同的時間來看?學習的價值差這麼多?因為學習這件事對你來說,已經產生意義上的不同。

很多人覺得現在從事的工作沒有發展,沒有動力去做,該怎麼辦?可以試著,去找一個新的價值,和你的工作扣在一起。你可以這樣想,如果要換到更好的工作,你現在該該怎麼辦?你需要有存款,可以離職;你需要有好的工作經歷;你需要具備下一份工作需要的能力?如此一來,你就能重新賦予現在這份工作的意義,他不再是綁住你的爛工作,而是你通往更好工作的橋樑,內在動力就出來了。換句話說,價值可從事情本身去挖掘,也可以從外部來賦予,你要做的就是對自己說新的故事。

在《人類大歷史》一書中說到,智人之所以能爬到食物鏈的頂端,主要原因之一就是,我們人會說故事進而產生的意義,因此能夠群體對抗其他物種。因此,要找到學習的價值感,就需要你對自己說新的故事,重新賦予學一件事情的意義。

第二、設定目標

如同做事情的目標一樣,學習的目標不只是用來達成的,更是用來聚焦。確保在學習新能力的過程中,能學到對你幫助的東西。

感覺從事的工作沒有發展,沒有動力,該怎麼辦?如何高效學習?

你在學習新的技能時,要設定目標來引導自己有步驟地去學習,而不是想辦法看到什麼就想學什麼。這個目標不一定要複雜,可以是寫出一篇2000字的文章,作出一份簡報或者聽懂一部外語的影片,閱讀後寫一篇心得等等。總的來說,這個目標是為了讓你聚焦學習,提升注意力,一步一步的成長。

第三、回饋

有價值感就能延伸出學習目標,而有學習目標就能得到回饋,而回饋的目的在於持續提升能力。

對學習來說,回饋的目的,在於追蹤學習的進度。有位記者,為了知道那些成功減重,而且又能維持下去的人到底有什麼共同點,而他沒有成功的人又是做了什麼?他訪問了20位受人敬重的飲食專家,最終找到的答案很讓人意外:能夠有效減重的人,都是那些會追蹤自己吃了多少,定期量體重的人?當你當你在追蹤量體重的過程當中,你就會想,自己要做什麼才能改進?

感覺從事的工作沒有發展,沒有動力,該怎麼辦?如何高效學習?

為什麼人會排斥量體重之類最重的事?因為做這些事,會產生一種情緒反應,痛苦!這恰恰是重點。痛苦,正是提升你學習能力的關鍵。因為,從來沒有不費力學習這件事,只要是能取得回饋的學習肯定會讓人掙扎。回饋是一種提醒自己哪裡做錯或是需要改進的過程。

感覺從事的工作沒有發展,沒有動力,該怎麼辦?如何高效學習?

我沒都有這樣的經歷,學走路會跌倒,考試也沒考好,只要有回饋的地方,都是如此打擊人心,但就是因為產生了痛苦,你才有可能學到東西。

卓越的學習裡,沒有舒適圈。學習是為了進步,而進步代表你的舒適圈會一直擴大,每次難度都會往上調整,所以你每次都會掙扎,說不定還會傷到自尊。學習的回饋,會讓人痛苦,但痛苦代表你開始要進步了。正所謂:會讓人掙扎的地方,就是會讓人成長的地方。

感覺從事的工作沒有發展,沒有動力,該怎麼辦?如何高效學習?

雖然學習中的回饋會讓人痛苦,但沒有不費力學習,痛苦是為了擴展你的學習舒適圈。希望你在這個快速變化的時代,能夠掌握如何學習的基本原則,試著套用在你的工作中去找出更多學習的價值。讓自己的能力有更多的價值。如果可以,也希望你發揮正面的影響力,一起帶給這個世界更多的價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