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为什么叫惠州?因为一场美丽的误会……

公元1020年,宋天禧四年三月,东京城里春光明媚,宋代第三位皇帝宋真宗赵恒大笔一挥,同意将岭南祯州改名“惠州”。至此,惠州一名沿袭千年。

为何要改名?原来,这座距离京城千里的祯州与太子赵祯撞名了,按照古人的规矩,必须“让道”。而赵祯就是后来的宋仁宗,历史上有名的“宝藏皇帝”。他励精图治,网罗人才,开创了一个文治盛世。在他治下,惠州经济文化迅速发展,文气兴旺,宋代共培育出54位惠州籍进士,远超历朝历代。

揆诸历史,正是这位“宝藏皇帝”,拉开了惠州得名千年进化史,开启了惠州的千年荣光。

惠州为什么叫惠州?因为一场美丽的误会……

惠州合江楼。

改名

或有一场美丽误会

5000年文明史、2200多年建制史、1400多年建城史和1000年得名史,这是惠州厚重的历史家底。

作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惠州的“乳名”是鹅城,传说有仙人乘木鹅船至此而眷恋不去,遂得“鹅城”一名。

惠州的“曾用名”也很多,有梁化郡、循州、海丰郡、博罗郡、祯州等,勾勒出惠州悠久的历史。

恩格斯曾说:“有了人,我们就开始有了历史。”根据考古发现,在四五千年前,惠州地区就有人类活动。这些土著初民为东江河畔带来了人类文明的曙光,特别是传说中的缚娄古国,为惠州先秦时期的文明增添了一道亮色。两晋以来,惠州更是人文气息浓厚绵延、文化教育长盛不衰,葛洪在罗浮山行医炼丹、建庵著述,开一邦风化。

公元590年,隋开皇十年,隋文帝派东莱郡公王景持节巡抚岭南,百越皆服,于是在惠州梌山(今惠城区中山公园一带)设立循州总管府,这是惠州建城之始。当时整个广东仅设广州、循州两个总管府,循州总管府成为粤东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中心。

循州建置历经300多年后,至五代南汉乾亨元年(公元917年),改循州为祯州。

宋咸平三年,公元1000年,北宋名相陈尧佐任潮州通判权知惠州,建野吏亭并对惠州的湖光山色多有题咏,祯州一名已小有名气。

20年后,即1020年,宋天禧四年,西夏开国皇帝李元昊的父亲在贺兰山以东新建兴州城,为李元昊立国备就了都城。而宋真宗获悉岭南祯州与太子撞名,按照避讳惯例,将祯州改称惠州,惠州一名从此出现在中国版图。

为什么要用“惠”来代替“祯”呢?这可能源于一场美丽的误会。

“古时州县大多以当地山川命名,当时以循江(今东江)命名的循州已给龙川,故祯州更名时只好用淮水(今西枝江)命名。”在惠州市岭东文史研究所副所长何志成看来,西枝江古称“怀水”,后又谐称“淮水”,当时的祯州知州是个外地人,“淮水”发音成了“惠水”,就用“惠州”上报户部,最后入了宋真宗赵恒的法眼。

惠州为什么叫惠州?因为一场美丽的误会……

惠州明代城墙。

标名

与宝藏皇帝的故事

很多惠州人还不知道,宋仁宗与惠州关系非常,仅文教方面就给惠州带来了无穷裨益。这位宝藏皇帝与惠州之间有着不得不说的故事。

给惠州改名的宋真宗赵恒,曾写有著名的《励学篇》诗歌,劝诫儿子赵祯和广大臣民好好读书。“书中自有千钟粟”“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等佳句成为古代读书人的心灵鸡汤。

赵祯接过大宋江山后,知道自己写诗写不过父亲,于是大力改革科举制,具体做法有并多科为一科,使考试科目简单化;确定科举考试每三年一次;考试分州试、省试、殿试三级,特别是殿试,把省试合格的考生变为“天子门生”,为朝廷储备人才。

赵祯即位第二年,出现了“千年最厉害科举榜”。榜单上有“唐宋八大家”中的苏轼、苏辙和曾巩,还有“为生民立命,为万世开太平”的理学创始人张载,以及宋代理学奠基者程颢,还有王安石变法的核心人物吕惠卿、章惇等。

这串闪亮的名单中,惠州人最熟悉、与惠州关系最大的,是苏轼。宋绍圣元年,1094年,苏轼被贬为“宁远军节度副使惠州安置”,寓居惠州两年零七个月。

在惠州的东坡先生,不仅在惠州西湖把酒高歌留下千古佳话,更留下为民造福的诸多善举。他写下诗文无数,题咏惠州风物,惠州由此声名远扬,饮誉四海。

此后,杨万里、刘克庄、文天祥等一批名宦重臣、文人学者相继踏足惠州,为惠州留下了珍贵的精神财富,构成了惠州文化的独特内涵。

翻阅清代《惠州府志》可以发现,唐代惠州地区出了3名进士,宋代进士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共出了54名进士,是惠州历史上中进士最多的朝代,比明朝44人还多10人。

这说明,千年前惠州得名这个时间节点和宋仁宗赵祯改革科举制度以来,惠州大力发展教育,兴建书院,为惠州人才培养和文化传承起了重要作用。

惠州为什么叫惠州?因为一场美丽的误会……

惠州水东街。

盛名

岭东雄郡开新境

明代,惠州府衙门前建有石牌坊,两边分别书有“岭东雄郡、梁化旧邦”八个大字,堪称惠州历史地位的“八字真言”。

明清时期,惠州军事重镇的城市功能日益凸。1370年,明洪武三年,惠州知府万迪率军民在北宋惠州府城的基础上扩筑城墙。15年后,为抵御外侵,明太祖派花都司到惠州平海建造城池,后设立守御千户所,隶属惠州卫,平海成为海防军事重镇。

清代,惠州的版图空前,地位再提升。顺治元年(公元1644年),惠州府辖归善、博罗、海丰、河源、龙川、兴宁、长乐、和平、永安、长宁10县及连平州。1662年(清康熙元年),广东提督府移驻惠州,拱卫省城。

至近现代,惠州军事地位更显重要,因其易守难攻,而有“南中国第一天险”之称。辛亥革命前,中国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将惠州视作革命活动的重要基地之一。在他领导的十次武装起义中,三洲田起义和七女湖起义发生在惠州,其中的三洲田起义,史称惠州起义、庚子首义,是孙中山领导和打响的反清革命第一枪,推动了中国民主革命向前发展。

937年全民族抗日战争爆发后,日军由惠州大亚湾登陆入侵华南,占领惠州、广州、香港。期间,日军四进惠州城,大肆屠杀惠州人民。惠州人民不畏强暴,奋起还击,曾生、王作尧领导名震中外的东江纵队,开创了华南抗日根据地。

新中国成立后,惠州行政区划及其隶属多次调整。1970年10月改称惠阳地区,下辖县级惠州市和惠阳、东莞、宝安、博罗、惠东、海丰、河源、紫金、龙川、连平、和平、龙门、增城13个县。1979年,深圳从惠阳地区行政区域分割出来,惠州为深圳特区的设立做出了特殊贡献。1988年,伴随改革开放的澎湃春潮,经国务院批准,撤销惠阳地区,改为地级市惠州市。从此,惠州的社会经济等方面建设协同并进,走出了一条跨越式发展之路。

穿越千年岁月,仙人木鹅的传说伴着缚娄古国飘来的云烟,还有苏东坡在西湖留下的故事,依旧在这个古城飘荡。东江边的古码头早已改变模样,当年的木船已然不见踪影,一艘艘油轮在南海之滨、大亚湾之畔扬帆远行。

从宋代的“远恶军州”到明代的“岭东雄郡”,从清代的“华南锁钥”到民国的“革命名城”,再到如今朝着国内一流城市的目标奋力前行,一千年的历史演进,让惠州从一个默默无闻的边陲之地,演变成在海内外享有较高知名度的现代化城市,成为粤港澳大湾区世界级城市群中的一员。

岭东雄郡竞一流, 湾区时代看惠州!经历千年演进后,惠州继续传承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文脉,擦亮“岭东雄郡”城市品牌,紧抓“双区驱动”重大历史机遇,朝着国内一流城市的目标继续奋力前行,再铸辉煌。

惠州为什么叫惠州?因为一场美丽的误会……

历史链接

1、岭东雄郡

惠州地处五岭之东,故有“岭东”之称。清初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称惠州“东接长汀,北连赣岭,控潮梅之襟要,壮广南之辅扆,大海横陈,群山拥后”,把惠州“粤东门户”的战略地位阐述得极为精辟透彻。

明清时期的惠州称“岭东雄郡”,惠州一旦失守,广州立马无险可守,必定失陷。明弘治年间岭东兵备道陶鲁视察惠州城时,认为惠州“郡城三面滨江,一面临湖以为险”,意识到惠州西湖是拱卫省城的关键,说“向使此壤不湖,万兵可屯,为受敌之地”。

清顺治十八年(公元1661年),清朝叛将李定国在广东攻城略地,郑成功又以台湾为“东都”出兵广东沿海,广东军务日益紧张。为有效控制战局,清廷“命广东提督驻扎惠州府”,加强和协调广州东部地区军事海防力量,节制全省水陆军事。

历史证明,清廷让惠州成为广东提督驻地是明智之举。清初时期清军与郑成功势力的反复拉锯,基本上都发生在惠州辖境,直至康熙十六年(公元1678年)才由清军平定战局。

嘉庆十五年(公元1810年),清廷将原属广东提督的水师析出,添设广东水师提督一员,驻扎虎门。此后广东提督更名“广东陆路提督”,节制全省陆路各镇军事。道光年间惠州知府江国霖赞曰:“国家定制,以陆路军门驻扎郡城,自岭以东锁钥寄焉。”

2、鹅城传说

惠州市区,南湖西面,有一座高70多米的小山坡,郁郁葱葱,山脉翔翥,形似飞鹅张翅,因而得名“飞鹅岭”。这座奇特的山岭,还与一个上千年传说密切相关,连接着惠州这座城市开埠的历史。相传当年谢灵运来到广州,“梦游”罗浮,乘坐木鹅船逆龙江(即东江)而上,抵达惠州这块“仙源福地”,环视四周,江湖相连,水天茫茫,谢灵运只得在小船里过夜。第二天,木鹅船化成一座小山头,谢灵运就在山头上羽化升天(实则在广州被诛,后人讳言其事)。这座小山就是惠州城南的飞鹅岭,惠州城也因此而得名鹅城。

鹅城传说的故事正式出现在文字记载中是在北宋绍圣三年,在这一年的秋冬之交,贬谪惠州的苏轼写就一篇《白鹤新居上梁文》:“鹅城万室,错居二水之间;鹤观一峰,独立千岩之上。海山浮动而出没,仙圣飞腾而来往。”从此,惠州的古称“鹅城”才正式出现在文字记载中。

3、惠阳八景

入宋之后,“鹅城万室,错居二水之间”,惠州城人口日益稠密,人们筑堤截水,“湖溉田数百顷,苇藕蒲鱼之利”。

北宋治平三年(公元1066年),陈偁出任惠州太守, 陈偁经划丰湖、整治湖山之举,不仅修筑了平湖堤、拱北桥这水利工程,还在西湖修筑孤屿亭、湖光亭、芳芷亭等,着意营造西湖的景点,增加西湖的人文内涵,西湖的水利和游览设施雏形初现。

陈偁这位钟情于惠州西湖的太守,最早提出了“惠阳八景”,分别为“鹤峰晴照、雁塔斜晖、桃园日暖、荔浦风清、丰湖渔唱、半径樵归、山寺岚烟、水帘飞瀑”,这也是中国古代最早的一批城市八景之一。

陈偁的这一行动极富有开创意义,“惠阳八景”被惠州文史界认为是惠州西湖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这比起惠州西湖的实体建设,在人文层面对惠州产生的影响更为深远。从此,惠州西湖不单纯是一项水利工程,而是凝聚了惠州人的灵性和智慧、涵载着惠州人文历史的风景名胜区,是一个与鹅城相互依存的生命共同体。

宋绍圣元年(公元1094年),旷世文豪苏轼贬谪惠州,寓惠两年七个月,以生花妙笔题咏惠州风物和西湖,使得惠州一名扬名华夏,惠州西湖足并杭州西湖,正在开启了惠州的文化盛况。

到了南宋,王象之在《舆地纪胜》记述惠州西湖景观时称,“台榭二十余所,亭馆为广东之胜。”惠州人文风景之盛,可窥一斑。

网友说

“世间”:梁化郡、循州、海丰郡、博罗郡、祯州等,都是好名字,但惠州一名更好,惠风和畅、秀外惠中、惠民之州……正是千年等一回。

“羊羊”:宋仁宗赵祯改革科举,网络人才,与惠州关系最大的苏轼,曾经参加殿试中进士,名列“千年最厉害科举榜”。苏轼在凤翔履职的第三年,宋仁宗就驾崩了。苏轼对这位于自己有知遇之恩的仁宗皇帝评价很高。后来,苏轼贬谪惠州,此地因宋仁宗之名由祯州改惠州,历史有太多的巧合和偶然。

来源:惠州日报

总策划:蒋勤国

总统筹:王昆发 张锦坤 于泽 李朝荣

协调:李建国 谢超平 盘科 龙生财

采写:记者侯县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