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想在屍骨已朽之時尚不被人忘記,要麼寫點值得一讀的東西,要麼做些值得一寫的事情。——本傑明·富蘭克林
富蘭克林做到了,而且做到了無人企及的程度。
他的寫作方法很簡單,人人可以複製,在他的自傳裡就有提到:
I bought it, read it over and over, and was much delighted with it. I thought the writing excellent, and wished, if possible, to imitate it. With this view I took some of the papers, and, making short hints of the sentiment in each sentence, laid them by a few days, and then, without looking at the book, try'd to compleat the papers again, by expressing each hinted sentiment at length, and as fully as it had been expressed before, in any suitable words that should come to hand.
簡單的說就是,選幾篇文章,總結出每個句子的要點,先擱置幾天,然後不看書,試著用到手的貼切的字眼詳盡地表達每個要旨,爭取像原來表現的一樣充分,從而再現原文。
經過複述和對比,再加以改進,要麼將這些要點打亂,以自己的邏輯把內容寫出來,每篇文章他都要寫上5、6遍。通過這種深度模仿和刻意練習,富蘭克林就從一個僅在學校讀過兩年書,10歲就輟學回家的文盲,變成了一個“還不錯”的作家。
富蘭克林曾經在16歲的時候,為了批判當時社會的一些不公平現象,通過化名為一個寡婦的方式,發表了自己的一系列文章,在當時社會引起了強烈反響。
富蘭克林是一個文筆犀利的語言大師,更是美國開國三傑之一,是著名的政治家、物理學家、幽默大師、公益事業的創始人。
富蘭克林還是個發明家,他發現了電的原理,至今造福於人類。他發明了的物品有雙光眼鏡,避雷針,里程錶,新式火爐、電輪、三輪鍾、雙焦距眼鏡、新式路燈等。其中最具代表的是避雷針,避雷針的作用是作為放電的通路,使電從避雷針的導線中流過,而不至於破壞建築物。
在他的設想下在城鎮設立了警察局、消防隊、圖書館等。人們為了紀念他,把他印在了美元最大面值的鈔票上面。
為什麼富蘭克林想做一件事,就能夠做成呢?在富蘭克林的自傳裡,不難發現其中的秘密,那就是勤奮與自律。他在讀書、寫作與自我規劃更是有自己的一套觀點和做法。
最出名的是富蘭克林給自己提出的13條道德戒律:
1)節制
2)緘默
3)秩序
4)決心
5)節儉
6)勤奮
7)真誠
8)正義
9)中庸
10)清潔
11)寧靜
12)節慾
13)謙遜
如果給這13條戒律說出兩個關鍵詞,還是那兩個詞語:高質量的勤奮與高度的自律。
1、高質量的勤奮
富蘭克林在十幾歲的時候,就開始在哥哥的印刷廠當學徒,但他對於知識的渴望異於常人,總是從僅有的工錢中拿出一半來買書。
對於當作家,富蘭克林是非常有雄心的,他認為該做的一定要做,要做的一定要做好。他在寫作和閱讀的時間通常是在中午吃飯的時間和晚上下班以後,或在早上開始以前,或在星期日,儘量避免參加不必要的活動。
有人說,這算什麼,很多人都可以做到如此。但是如果仔細發現,不少人的勤奮都是低質量的,今天學這個,明天學那個,盲目地學習,盲目地付出,不知道學完之後究竟有什麼用,想產生什麼影響。
而富蘭克林知道自己為什麼寫作,他想通過寫作得到廣泛的社會影響力。他也確實做到了,通過辛勤的寫作練習和大量閱讀之後,他創辦了報紙和年鑑。如此看來,寫作讓他從中受益,自然願意持續投入高質量的勤奮而不至於半途而廢。
2、高度的自律
美國開國三傑之二托馬斯·傑斐遜說過:富蘭克林生下來時比我們中最窮的人還要窮,但他具有不以自己窮困為恥的勇氣,並憑藉這份勇氣成為他生活的時代和國家中最偉大和最出色的人。
伴隨這份勇氣和膽識的,是富蘭克林高度的自律。
他要求自己食不過飽,飲不過量,因為飲食節制使人頭腦更清楚,領悟更敏捷,從而可以抵禦強大永久的誘惑,這無論對寫作還是做事情,都是非常有幫助的。
他要求自己養成緘默和保持事物秩序感的習慣,這樣他會有更多的時間關注在他的計劃和學習上面。
他要求自己節儉節慾,清潔寧靜,這樣他會更加富裕和獨立,可以更加專注在自己喜歡的事情上面。
其實,在富蘭克林的自傳裡,真實記錄了他許多犯過的錯誤。一個人犯錯不可怕,可怕的是不懂得反思如何和總結,就會一錯再錯。
富蘭克林根據畢達哥拉斯《黃金詩》裡的忠告,每日自查,針對13條戒律一次一項地去形成習慣,循序漸進地讓自己遠離陋習,走向高度自律。
富蘭克林的每日作息:
早上醒來問自己:今天我該做什麼好事?
早上5點—8點:起床,漱洗,禱告;規劃一天要做的事,並定下目標;執行當前的學習任務;早餐。
8點到12點:工作。
12點到下午2點:閱讀或檢查自己的賬目,午餐。
2點到6點:工作。
6點到晚10點:整理東西,晚餐,聽音樂,或放鬆,或聊天;反思今天。
這時候問自己的問題是:今天我做得好嗎?
晚10點到早5點:睡覺。
做有準備的人
美國開國三傑之三喬治·華盛頓講過,在我的一生中,能讓我佩服的人有三位,第一位是本傑明·富蘭克林;第二位也是本傑明·富蘭克林;第三位還是本傑明·富蘭克林。
有人說,富蘭克林之所以能夠成功,是因為他遇到了好的時代,遍地都是機會,站在風口,豬也會飛起來。是這樣嗎?
答案是否定的。如果平時不做練習,不做準備,就算再好的機遇,也以為是危機。富蘭克林的成功不是大風颳來的,他的成功有他的堅定和果敢,有他探索事物的好奇心,有他對自己的深刻反思,也有他強烈的社會責任感,當然,還有伴隨他一生的勤奮與自律。所以,最後他不僅僅成為了作家,還做成了許許多多別人不敢想也想不到的事情。
富蘭克林是自我奮鬥、自我教育、自我完善的人類典範,是卡耐基、拿破崙·希爾和曼狄諾推崇的成功楷模,他的自傳更是歷經兩百餘年而不衰的勵志奇書,改變無數人命運的精神讀本。
《富蘭克林自傳》的魅力主要在於用樸實親切的語言擺事實,用幽默風趣的語氣講道理,就像聽一位有智慧的老人講那些活靈活現的故事。看完之後就感覺很真實很受益,從中學到的東西馬上就可以實踐。一張電影票的價格,就可以擁有這樣的寶藏書籍。點擊下方鏈接即可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