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随笔(2) 读书

中学时代喜欢读文学书刊,那是上世纪八十年代文学青年的时尚风潮,几乎人人都在做着作家的文学梦。 唐诗宋词、杂剧元曲、章回小说无不喜欢,现代诗歌散文、中长篇小说天天翻看。记得那时好不容易买到新书,如获至宝手捧着,闭上眼睛先闻闻新书散发的墨香,如《唐诗三百首》、《中国历代文选》。还同姐姐积攒零花钱订阅文学杂志如《人民文学》、《十月》、《收获》等,课余时间常常阅读杂志中的中长篇小说,如伤痕文学代表人物从维熙的小说《北国草》,还有民俗风浓郁的陆文夫的《美食家》、冯骥才的《三寸金莲》、邓友梅《烟壶》等等。在课余凡是能借到的书籍就想方设法借来并在指定时间内快速阅读起来。如《林海雪原》、《红岩》、《红旗谱》、《暴风骤雨》、《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大学时代是上世纪八十年代,那是渴望知识的年代,是读书学习的黄金年代。一方面学习专业课,一方面去图书馆借书读书,周六、周日休息时常到(长春市)重庆路、桂林路、红旗街泡书店,偶尔下了半天决心才买一本特别喜欢的书。这样读了不少书。

大学时代喜欢阅读科学技术思想、数学史、数学思想等方面的书籍。如普里戈金等著的介绍耗散理论《从混沌到有序》、谢恩泽主编的《简明科学技术手册》、徐纪敏著的《科学美学思想史》、亚历山大洛夫等著的《数学——它的内容、方法和意义》和M.克莱因《古今数学思想》、郑毓信著的《数学方法论》等。

大学时代喜欢阅读西方哲学思想方面的书籍,追寻古希腊的先哲阿里斯多德、苏格拉底、柏拉图的思辨的足迹,领略康德、叔本华、尼采、莎特的精粹的哲学思想,拜读经典的著作,如黑格尔《小逻辑》、恩格斯《自然辩证法》等,时常翻阅哲人的传记如《马克思传》等。

大学时代喜欢阅读心理学理论方面的书籍,从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派到马斯洛的人本主义心理学派。至今书架上还放着弗洛伊德的《梦的解析》、阿德勒的《自卑与超越》、荣格的《探索心灵奥秘的现代人》、《荣格心理学入门》、马斯洛的《自我实现的人》,还有《社会心理学》、《咨询心理学》及《中学生心理学》等书籍。

工作后的读书前期围绕着教学,近几年书读得宽泛些,既追求的专业发展,也追求修身养性的陶冶,上班是“孔子”,下本班是“庄子”。在这个心浮气躁的年代中,闲暇时间静下心来读书是难得的,读读自己喜欢的书籍也是幸福的。

在学校一项项工作紧张几天完成之后闲来无事时或利用下午下班后拖延回家时间(半个小时),从书柜或有计划的或漫无目的找一本书,坐的办公室柔软的沙发上一个人静静看书,偶尔写几笔读书札记。有时意犹未尽时把书带回家中,吃完晚饭就坐在沙发中捧起书来饶有兴致的继续看起书来,时间随着书页一页一页翻过,临睡觉时再贪婪地看上几眼;节假休息时,干完家务就是看书。记得几次到岳母家,饭后他们搓起麻将,我找一空室关起门来静静地读我的“圣贤书”。

阅读教育教学书籍,提高教学研究的理论水平,提升教育教学实践的认识,提炼多年教育教学实践的经验;阅读有关民国书籍,追忆失去的人物,探寻那个多灾多难时代大师成长的 路径;阅读战争类的书籍,追寻这段残酷的历史印记,解读鲜为人知的战争背后的秘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