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迅的爺爺因科考案被判斬監候,冤不冤?


魯迅的爺爺因科考案被判斬監候,冤不冤?

魯迅在日本留學時穿西裝照。


魯迅的爺爺科舉考試行賄未遂被判斬監候,冤不冤?

劉宜慶

1893年,魯迅12歲,家中發生驚天事變,他的爺爺周福清,因為科舉考試行賄未遂,闖下滔天大禍,他投案自首,還是被判“斬監候”。這個死緩執行了嗎?

先來看一下週福清這個人,然後,還原晚清科舉考試案的來龍去脈。

紹興復盆橋周氏家族,在紹興城是名門望族。紹興周氏家族自認是北宋大儒周敦頤的後人。從明朝萬曆年間,延續二百多年,有良田一萬多畝,當鋪十多所。雖然經過太平軍戰亂家道中落,瘦死的駱駝比馬大,到1881年魯迅出生時,新臺門周家還有四五十畝水田,“並不很愁生計”,魯迅也承認是十足的小康之家。1949年後,不管什麼人都看出身。如果劃分階級成分,毋庸置疑,魯迅出生於地主家庭。


魯迅的爺爺因科考案被判斬監候,冤不冤?

百草園,魯迅童年多識花木、鳥獸、蟲魚之名。


魯迅的故居、魯迅的祖居,是兩所大宅院。《紅樓夢》中的榮國府是五進的深宅大院,魯迅家也是。所以他家有很大的後花園——百草園。這個花園已經進入中國新文學的殿堂之中,幾代學子都會背誦。百草園是魯迅童年的樂園,培育了他對植物的興趣。

這是魯迅出生後的家庭狀況。他的爺爺周福清(1838-1904),原名致福,字震生,號介孚。可是,從他的仕途生涯和人生遭際來看,他給周家沒有帶來“福”,反而招惹了一次彌天大禍。他的頭腦也未必清醒、縝密,仕途遇挫時,沉迷於娶小妾。如果說,他給周家帶來文化的資源,官場的人脈,但也帶來一場大地震。

周福清通過科舉考試中了進士,點了翰林(庶吉士)。外放江西金溪縣任知縣,幹了大約三年,遇到了考核嚴厲的兩江總督沈葆楨,對周福清擔任知縣的評語是“辦事顢頇而文理尚優”,結果被解除知縣職務而建議以教官用。


魯迅的爺爺因科考案被判斬監候,冤不冤?

魯迅祖父周福清的畫像。


仕途波折,周福清不甘心,遵例捐升內閣中書,這是個正七品的文官。俸祿薄,能維持他在北京的生活。就在北京當官期間,周福清先後娶了兩個小妾。娶妾要花錢啊。錢從哪裡來?花的是紹興老家的家底子。

不管怎樣,魯迅的爺爺周福清幹過正七品的朝廷命官。在紹興,是個德高望重的人物。畢竟他的資源可以通達朝廷各大京官。

魯迅“從小康之家墜入困頓”,是他爺爺周福清一次不成功的送禮導致的。

1893年,慈禧太后過六旬萬壽。老佛爺過生日,普天同慶,萬壽無疆。慈禧開恩,增加一次中舉的機會。秀才們高興啊,這真是天賜良機啊。樂開花的就有紹興的秀才周伯宜,這是魯迅的父親。各省鄉試的主考官陸續公佈,主持浙江省的正主考是殷如璋,副主考是周錫恩。紹興的秀才們又高興壞了,因為能攀上主考官殷如璋。

原來主考官殷如璋和魯迅的爺爺周福清是同年,同一科中的進士叫“同年”。同年之誼,是官場的人脈資源。按照當時的官場潛規則,參加鄉試的秀才們湊份子,通過可靠的關係,送給主考官,希望能得到照顧、提攜和青睞。


魯迅的爺爺因科考案被判斬監候,冤不冤?

周福清因科場舞弊入獄,差點丟了性命。他在監獄仍然關注孫子的教育。他想不到魯迅的成就。


周福清丁憂在家。紹興當地的士紳、秀才,三番五次請求周福清出面,把銀票送給殷如璋。周福清實在無法拒絕,更何況他也有私心,他的兒子周鳳儀(後改名周用吉,字伯宜)也要參加鄉試,渴望中舉人。周福清打聽到同年殷如璋從北京出發,不日即將抵達蘇州,於是,派遣僕人陶阿順將信函送給殷如璋,信中裝有銀票(憑票發洋銀一萬元),周福清的名片,一紙寫有五名秀才的名字,當然不能少了有自己的兒子的暗語。

殷如璋、周錫恩一行乘坐的船到達蘇州,地方官員迎接。在官船上,蘇州地方官和主考官談話。周福清派遣的僕人陶阿順也到了,呈送給殷如璋。這個僕人送了重託之後,恐怕殷如璋不知道信中玄機,說了一句:“殷大人,信裡面有好東西,我家老爺再三囑託,您收好了。請給個回條。”殷如璋一聽,臉色大變,當時有蘇州的地方官在場,大喝一聲:“你休想賄賂本官,拿下此人!”

說起來,周家敗落就敗在這個多嘴多舌的僕人陶阿順身上了。本希望送信送禮順利,不料,被這個僕人搞砸了。周福清科場賄賂案爆發。

科場舞弊案,歷代都嚴懲不貸——舞弊者人頭落地。咸豐九年的科場案,處死了主考官、文淵閣大學士(宰相)柏葰。周福清當然清楚,事發後,投案自首。


魯迅的爺爺因科考案被判斬監候,冤不冤?

青年魯迅表情嚴峻,憤世嫉俗,性格的形成,受到家變的影響。


浙江的地方官員從杭州知府到浙江巡撫都非常重視這個大案。刑部的處理意見是“杖一百,流三千里”,考慮到行賄未遂,投案自首等情節。但光緒皇帝認為應該重處,“改為斬監候,秋後處決,以嚴法紀,而儆效尤”。周福清關押在杭州府獄中,相當於死緩,但又不清楚緩期多長時間執行,要等每年的秋審。

這場彌天大禍,重重地擊垮了周家。魯迅的父親周伯宜,被革掉秀才身份。憂憤交加,借酒澆愁,酗酒,吸鴉片。身體經不住如此放縱,一病不起,動輒吐血。少年魯迅,出了典當行,就到中藥鋪,為父親抓藥。

周福清剛進監獄那一段時間,周家擔心後代被牽連,魯迅和弟弟們寄食在舅舅家。時間長了,舅媽的臉色自然不好看。魯迅體驗到人情冷暖,“乞食者”難免看人臉色。


魯迅的爺爺因科考案被判斬監候,冤不冤?

魯迅的父親周伯宜,面有苦相。


災禍,疾病,甚至死亡的陰影籠罩著周家,童年和少年的經歷,影響了魯迅的性格。他覺得重要開的藥方的藥引子,太奇特,冬天的蘆根,經霜三年的甘蔗,原配的蟋蟀一對,藥丸也奇特,用“敗鼓皮丸”治水腫。父親的病,紹興城的兩大有名的中醫都沒有治好,魯迅對中醫產生了懷疑。他到日本後,最初學醫,自然是西醫。

唯一的好事是周福清的“斬監候”有了轉機,1895年的秋審,周福清免勾,原因自然是“聞拿投首,中途投遞信函通鄉試關節未成,贓亦尚未與人”。周家再也不用擔心秋天的到來。周福清免於死刑,坐牢就行了。而周伯宜的病情惡化,1896年秋天,還是讓周家擔驚受怕的秋天,魯迅的父親周伯宜病逝了,才36歲。這一年,魯迅15歲。

魯迅到杭州府的監獄看望過爺爺周福清。畢竟家底子厚,賣掉水田,上下打點。周福清坐牢,也沒受什麼委屈。有僕人伺候,在監獄開小灶,可以喝茶,可以讀書,可以和獄卒談笑,甚至和監獄中被關押的強盜聊幾句。周福清有一種倔強的脾氣,喜歡罵人,罵家族中的不肖後輩,一激動,竟然罵呆皇帝昏太后。周福清有一點還是很清醒的,從不罵牢頭禁子或者強盜。

周福清認為餘生就在監獄中了,把牢獄坐穿。不料,事情又有了轉機。1901年,周福清被赦免。他在監獄裡,也知道外面的世界,清朝經歷了甲午戰爭、戊戌變法、庚子國難。大清不再是他進監獄時的大清,光緒皇帝也不再是判他“斬監候”的光緒皇帝。當週福清回到紹興家中,老淚縱橫,百感交集,看到家中熟悉的一切,有恍若隔世的感覺。周福清蹲監獄八年,孫輩都已經長大,他回到家時,魯迅在南京礦路學堂學開礦、造鐵路。


魯迅的爺爺因科考案被判斬監候,冤不冤?

魯迅在日本留學時留影。


1904年7月13日,周福清去世了,葬禮冷冷清清。此時,他的長孫魯迅已經東渡日本,在日本仙台醫學專門學校學醫學。

周福清的科舉考試賄賂未遂案,對周家產生了重大影響,同時影響了魯迅的性格。

家道中落,讓魯迅過早地看透了殘酷的世相,孤獨而清醒。他是家中長子,要用稚嫩的肩膀承擔家庭的變故,他在少年就經歷了來自家族的欺壓(爭奪財產,逼迫他簽字),從少年就開始抗爭,對抗無常的家變,性格中滲透了暗黑氣質。對人性,對社會,對歷史,魯迅都有深刻的認識,洞察人性,燭照黑暗,批判現實,著文改造國民素質。雖然性格孤獨、冷僻,但他筆下的文字是溫暖的,就像血管中流淌的血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