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做事慢、做錯事,父母憤怒指責:請放下自戀,給孩子真正的愛

有天晚上我帶孩子在小區玩耍,看到一位媽媽跟兒子發脾氣。

事情其實很簡單,男孩在玩滑板車,也許是他第一次玩,也許是他有點膽小,總之他滑得很慢。

媽媽在一邊又是鼓勵又是指導的,看上去很著急。

“滑起來,不要怕。”

“男子漢要堅強,勇敢點。”

她說得越多,孩子似乎越不敢玩。後來,媽媽有點不耐煩了,語氣也不太好了。

“你是個男孩,怎麼能這麼膽小呢?滑得跟蝸牛似的,慢死了。”

“笨死了,什麼事都做不好,真不讓人省心。”

我在一邊看著,覺得孩子挺好的,雖然滑得慢點,但穩當,沒毛病。不知道為什麼媽媽一副恨鐵不成鋼的樣子。

孩子畢竟才幾歲,別說做事情慢了點,就算犯了錯,也是正常的。但經常有一些父母,看到孩子慢、某件事情做得不好,就對孩子發脾氣、指責孩子,甚至動手打孩子。

表面上看起來,他們是在挑孩子的毛病,事實上,這類父母內心極為不安,他們認為,孩子表現不好,就意味著他們教得不好,不是好父母,這就傷害到了他們內心的自戀情結。

孩子做事慢、做錯事,父母憤怒指責:請放下自戀,給孩子真正的愛

1、自戀型父母有哪些特點

其實,我們每個人都有不同程度的自戀,這是人類與生俱來的,也是生存必不可少的。

健康的自戀,會讓人自信,既照顧自己的自尊,也能看到別人的優點。但自戀過了頭,則會給身邊的人帶來傷害。

那麼這類父母有什麼特點呢?

(1)自我感覺良好,誇大自己的能力和重要性

父母很自我,覺得自己處處高人一等,他們喜歡通過貶低別人來顯示自己的優越感。

孩子在哪方面表現優秀,他們會覺得是自己教得好,而看不到孩子的努力。

(2)以自我為中心,唯我獨尊

父母以自我為中心,覺得所有人都得圍著他轉,否則他就通過發憤、不合作等來尋找存在感。

在教育孩子時,他們往往認為自己是對的,不太關心孩子的想法和感受。他們喜歡乖乖聽話的孩子,喜歡給孩子制定計劃和規則,讓孩子按自己的要求來。一旦孩子達不到他們的要求,或者違反規定,他們就會大發雷霆。

(3)喜歡讚美,聽不得批評

父母聽不得半個“不”字,只喜歡得到肯定,否則他們就會情緒崩潰。

作為父母,他們比孩子更關心成績,孩子取得了進步,他們會有意無意跟朋友顯擺,洋洋得意。

至於批評的聲音,他們會第一時間攻擊,想辦法推諉、指責。

孩子做事慢、做錯事,父母憤怒指責:請放下自戀,給孩子真正的愛

2、過度自戀型父母對孩子的傷害

(1)只顧自己的感受,看不到孩子的需求

前面講過,自戀型父母以自我為中心,這就使得他們大多數時候更關注自己,而經常性地忽視孩子的想法和感受。

比如,孩子打完籃球滿頭大汗地跑到媽媽面前,開心地說:“今天真是快樂的一天。”孩子本意是想跟媽媽分享打籃球的喜悅,而媽媽卻皺著眉頭說:“還不快把籃球服換下來,泡到盆裡,髒兮兮的。”

孩子的表達沒有得到媽媽的回應,他的眼神立刻暗淡了下來。

長期得不到父母回應的孩子,很容易封閉自己,不再輕易向父母表達自己的情感,這會導致親子之間無法共鳴,孩子也容易成為冷漠的小孩。

孩子做事慢、做錯事,父母憤怒指責:請放下自戀,給孩子真正的愛

(2)指責孩子,把錯誤推到孩子身上

過度自戀型父母自我感覺很好,他們堅信自己是最好的,自己做的一切都是對的。可是,金無足赤,人無完人,一個人怎麼可能不出錯呢?

一旦父母犯了錯,他們不會承認自己的錯誤,而會把錯誤推到孩子身上。

比如,有位爸爸正在畫設計圖,孩子在客廳看動畫片。爸爸設計卡殼,有點焦慮,而孩子看電視卻很開心,不時地笑出聲來。爸爸憤怒地衝進客廳,對著孩子一陣怒吼:“說過多少次了,讓你看電視時聲音小一點,我都沒辦法集中精神工作了。”

孩子正看得高興,被父親一頓指責,不知道自己哪裡錯了。

若孩子經常被父母這樣指責,很容易陷入自我懷疑,失去自信。

(3)對孩子形成控制

過度自戀型父母喜歡掌握全局,再加上他們認為孩子還小,不成熟,所以,理所當然地為孩子做各種決定。

孩子吃什麼飯、玩什麼玩具、跟什麼人交朋友,都由他們說了算。

一旦孩子開始反抗,他們便進行說教、指責、批評,通常以“我是為了你好”等,讓孩子聽從自己。

這樣的孩子,自由意志被剝奪,長大後很容易走向兩種極端,一是沒有主見,別人說什麼便是什麼;另一種則是性格叛逆,凡事喜歡和父母對著幹,認為自己是對的,不肯聽從別人的建議。

孩子做事慢、做錯事,父母憤怒指責:請放下自戀,給孩子真正的愛

3、放下自戀,給孩子真正的愛

為什麼人們會陷入過度自戀呢?心理學家指出,這源於生命早期自戀需求未被滿足而形成的自戀創傷。

心理學家李雪在《當我遇見一個人》一書中指出,嬰兒在出生後的頭兩個月裡,除了吃和睡,對外界的反應很少。若母親能積極關注和陪伴,嬰兒就會處於“全能自戀期”,感覺自己和世界是一體的,就像還在子宮裡一樣。他餓了,有人餵奶;尿了,有人給換尿布;困了,有人哄睡。

嬰兒的“全能自戀”得到充分滿足後,心智自然向前發展,會逐漸把自己和外部世界分開。反之,一個需求不未滿足的嬰兒,他的世界是恐慌的。當他餓了尿了沒人管時,而他自己又什麼也做不了,這時,原始的自戀創傷就產生了。

自戀創傷會讓人感覺無助,為了抵禦這種無助感,孩子會追求全能感。

這個時候,他們只能關注自己,而不會在意別人,甚至攻擊別人,讓別人陷入無助來維護自己的脆弱,這就產生了過度自戀。

過度自戀型的父母,若想放下自戀,好好愛孩子,可以試著這樣做。

孩子做事慢、做錯事,父母憤怒指責:請放下自戀,給孩子真正的愛

第一,接納自己,承認自己不完美

接納是改變的開始。

過度自戀源於幼年時的需求未被滿足,這不是自己的錯。

當然,錯誤既已產生,追究也無濟於事,不如向前看,先從接納自己開始改變。

然後,承認自己不完美,不是所有事情都能很好地完成。

而孩子,雖然小,做事不成熟,但這正是他們成長的意義所在,從不成熟走向成熟,正需要父母放手。

第二,停止攻擊,看到孩子

放下戒備,停止攻擊,多把關注點放在自己身上。

父母與孩子,都是獨立的個體,父母若過度自戀,必然傷害到孩子的自戀。

看到孩子本身,傾聽、理解他的需求,而不是控制孩子。讓孩子為他自己而活,而不是活在父母為他規劃好的人生路線裡。

孩子做事慢、做錯事,父母憤怒指責:請放下自戀,給孩子真正的愛

生活中,一些父母在養育孩子的過程中,過於自戀,無形中給孩子的成長設置了不少障礙。

為人父母者,養育孩子,陪伴孩子走一程,既是責任,也是緣分。

所以,就請放下心中的自戀,好好陪伴孩子,多多愛孩子,給孩子真正的愛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