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閨秀最後的才女,卞之琳苦追十年,最終情定外國人

九如巷張家的四個女孩,誰娶了她們都會幸福一輩子。”葉聖陶曾經說過這麼一句話。

這四位,就是著名的“合肥四姐妹”:大姐張元和,情繫崑曲名家顧傳玠;二姐張允和與語言學家周有光結為伉儷;三姐張兆和因為作家沈從文的追求而名聲在外;四妹張充和,擅書法崑曲,成為德裔漢學家傅漢思的夫人。

民國閨秀最後的才女,卞之琳苦追十年,最終情定外國人

張氏四姐妹

今天要講的就是小妹張充和的故事

張充和的曾祖是晚清名臣張樹,曾任兩廣總督。其父是民國教育家張武齡,曾以毀家創辦蘇州樂益女校,提倡新式教育而名噪一時。

張充和在上海出生,在生她之前,母親陸英已經連續生了三個女兒,所以充和的出生並沒有給這個家庭帶來太多驚喜。她一生下來,就被叫做“小毛姐”,意思是最小的姐姐。

民國閨秀最後的才女,卞之琳苦追十年,最終情定外國人

在張充和只有11個月時便過繼給二房的奶奶當孫女。這位養祖母是李鴻章四弟李蘊章的女兒,丈夫去世得早,她打理家族留下的產業,在家族中很有威信。

養祖母對小充和溺愛有加,自任啟蒙老師,言傳身教大家閨秀的風範。後來,又花重金延請吳昌碩的高足、考古學家朱謨欽為塾師,悉心栽培她,還另請舉人左先生專教她吟詩填詞。張充和天資聰穎,悟性甚高,4歲會背詩,6歲識字,能誦《三字經》、《千字文》。充和如是10年,閉門苦讀《史記》、《漢書》、《左傳》、《詩經》等典籍。充和晚年一直銘感這兩位恩師為她奠定了國學的功底。受佛教徒養祖母的影響,充和幼時極富同情心。

民國閨秀最後的才女,卞之琳苦追十年,最終情定外國人

張充和書法

1930年養祖母告別人世後,16歲的充和“歸宗”回到蘇州,承歡在父親的膝下,在父親創辦的樂益女校上學,與姐妹們共同生活。四姐妹自辦起文學社團水社,弟弟們和鄰居小朋友辦了個九如社(家住九如巷)。姐弟們結伴郊遊、騎自行車、賽球。父親是位崑曲迷,常請曲家到家中教女兒們拍曲,四姐妹成立了幔亭曲社。充和也漸漸愛上並痴迷起崑曲來,還常與大姐元和在《驚夢》中唱對手戲。

民國閨秀最後的才女,卞之琳苦追十年,最終情定外國人

充和的崑曲扮相

民國閨秀最後的才女,卞之琳苦追十年,最終情定外國人

張大千為張充和所作崑曲神韻像

1933年,沈從文與三姐兆和在北京結婚,張充和去參加婚禮,隨後就一直居京。

家裡人就勸她考大學,她於是就到北大旁聽。數學雖然“零分”,但國文考了滿分,尤其是作文《我的中學生活》寫得文采飛揚,受到閱卷老師的激賞。試務委員會愛才心切,不得已“破格錄取”了她,成為中文系唯一一個女生。那年代北大中文系名師濟濟,主任胡適,教授有錢穆、馮友蘭、聞一多、劉文典等,充和受益良多。

民國閨秀最後的才女,卞之琳苦追十年,最終情定外國人

胡適贈充和的清江引

三年級時充和患肺結核,不得不休學,無緣得到北大的學位。康復後,《中央日報》的儲安平留英,正缺人手,張充和就到副刊《貢獻》當編輯,寫散文、小品和詩詞,初露才華。

民國閨秀最後的才女,卞之琳苦追十年,最終情定外國人

1933年初秋的一日,卞之琳和朋友去到沈從文家小聚,張充和也在,兩個人相遇了,彼此還算談得來,卞之琳自己感覺“彼此有相通的‘一點’”,且固執地認為自己是因為太過矜持所以與張充和失之交臂。

卞之琳單戀張充和,幾乎成為了當時文學圈內公開的秘密。

民國閨秀最後的才女,卞之琳苦追十年,最終情定外國人

卞之琳寫過一首特別著名的詩《斷章》:

你站在橋上看風景,看風景的人在樓上看你。

明月裝飾了你的窗子,你裝飾了別人的夢。

據說這首詩就是卞之琳為張充和寫的,他給張充和寫過不少封信,但是張充和卻一封也沒有回應,卞之琳就一直給他寫,對張充和的愛戀卞之琳一直持續了十年之久,就連最後張充和結了婚他還是孜孜不倦的給她寫信,直到45歲才黯然結婚,對她的愛戀,持續了大半生。還偷偷的把張充和的作品收集起來拿到臺灣出版,其實張充和一直是一個淡如水的人,她所創作的東西全都是享受當時的一片寧靜,從來沒有想過出版。

晚年的張充和說:“他(指卞之琳)人很好,但就是性格很不爽快,不開放,跟我完全不相像,也不相合……確實有另外一些不相干的一起玩的人,追求過我,但都不如卞之琳這一段來得認真,持續的時間長。他的好意我是心領了,但這種事情不能勉強,我自始至終對他都沒有興趣,就看見他在那裡埋頭作詩,你說我能怎麼辦?”

民國閨秀最後的才女,卞之琳苦追十年,最終情定外國人

1948年,充和在炮火聲中嫁給了北大西語系外籍教授傅漢思。那一年,她已經三十五歲了。她和傅漢思也是在沈從文家裡相識的,一開始,傅漢思是來找沈從文的,後來就專門來找她了,連沈從文的兒子小虎都親暱地叫他四姨傅伯伯。

傅漢思是世居德國的猶太人,他精通德、法、英、意文學,在加州大學獲得博士學位後,到中國學習中文,從事中國歷史、文學的研究和教學,成了名副其實的漢學家。

民國閨秀最後的才女,卞之琳苦追十年,最終情定外國人

充和的丈夫傅漢思,原譯為“漢斯”,經充和提議易為“漢思”。雖是洋人但思漢也。他們夫婦志趣相投,對中國詩詞、歷史都有濃厚興趣,且有造詣。漢思為德國出版的《世界歷史》一書撰寫中國中古史。他還參加中國的《二十四史》的英譯工作。1980年沈從文訪美講學,就由漢思當翻譯,深受聽眾的歡迎。充和夫婦合作完成了《書譜》、《續書譜》的英譯本工作。這對中西合璧的夫婦為中美文化的交流做出了應有的貢獻。

民國閨秀最後的才女,卞之琳苦追十年,最終情定外國人

結婚的次年1月,夫妻倆雙雙赴美定居。傅漢思在耶魯大學教中國詩詞,張充和在該校美術學院教授中國書法和崑曲。這個最著迷於中國傳統文化的人,最終卻選擇了去國離鄉。

民國閨秀最後的才女,卞之琳苦追十年,最終情定外國人

晚年張充和

民國閨秀最後的才女,卞之琳苦追十年,最終情定外國人

晚年張充和和傅漢思

90多歲時,張充和依然在院子裡種玫瑰,種牡丹,種梅花。身為漢學家的傅漢思曾經這樣寫道:我的妻子體現著中國文化中那最美好精緻的部分。

2015年6月17日下午一時,民國閨秀、“最後的才女”張充和在美國去世,享年102歲。

民國閨秀最後的才女,卞之琳苦追十年,最終情定外國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