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環境報》刊發區委書記汪侃署名文章

《中國環境報》刊發區委書記汪侃署名文章

《中國環境報》2020年9月29日第03版


宣州聚力“五戰”走好綠色發展之路

■ 汪侃


近年來,安徽省宣城市宣州區始終堅持以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為指導,牢固樹立“生態立區”戰略定位,聚焦“綠色”、聚力“五戰”,成功實現省級、國家級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區兩連跳,走出一條“兩山”轉化的綠色發展之路。

一是堅持一盤棋,打好生態文明建設總體戰。區委、區政府高度重視生態文明建設,全區一盤棋、上下一條心,切實凝聚起共抓大保護的整體合力。

圍繞產業、能源、運輸、用地4個方面實施源頭治理,落實企業主體、行業主管、地方屬地、生態環境部門統一監管4個責任,實施源頭嚴防、過程嚴管、後果嚴懲,達到生態環境、社會和經濟效益相統一。

積極參與長三角生態環境治理和風險防範,不斷深化與江蘇高淳等地合作,定期開展通報會商、聯合執法、業務交流,逐步形成環境治理聯防聯控機制。深入實施地表水斷面生態補償。

用最嚴考核倒逼責任落實。健全生態環境損害責任追究機制,對落實生態環保責任不力的領導幹部進行問責。每年選擇1個鄉鎮開展領導幹部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形成震懾力。

二是緊盯“硬骨頭”,著重抓好突出問題整改戰。緊盯揚子鱷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問題抓整改。成立高規格整改工作領導組,組建4個專項工作組,確保解決問題不留死角、到底見效。緊盯中央和省生態環保督察反饋問題抓整改。領導包保、舉一反三、標本兼治,逐一制定問題、任務、責任、標準“四項清單”,全面梳理整改各類關聯性、衍生性問題。緊盯長江流域禁捕退捕抓落實。緊盯“六無四清”目標,全面開展建檔立卡、漁船拆解、執法監管工作,持續抓好退捕漁民轉產安置和生計保障,確保廣大漁民退得出、穩得住。

三是聚焦主陣地,打好藍天碧水淨土保衛戰。

護藍天,深入實施藍天保衛戰三年行動計劃,紮實開展工業企業專項執法檢查等大氣汙染防治“五個專項行動”,堅決落實“五控”措施。開展碳酸鈣企業專項整治,重組轉產關停12家,責令限期整改25家。

淨碧水,聚焦河湖“五亂”問題,深入開展“清河”“清網”專項行動,清理河岸垃圾。創新開展砂石資源管理體制改革,系統推進南漪湖流域綜合治理,加快推進鄉鎮汙水處理廠和農村汙水處理設施建設,不斷提升截汙納管能力。

培淨土,開展村莊清潔行動,整治自然村823個,累計清理農業生產廢棄物5.755萬噸、亂堆放濫搭建1.966萬戶。強化涉金屬行業汙染土壤風險排查整治,嚴厲打擊非法傾倒固廢行為。

四是圍繞高質量,打好產業綠色發展轉型戰。嚴守准入門檻。深化落實水清岸綠產業優美麗長江經濟帶分級管控措施。建立企業環境信用紅黑榜,對重點企業開展環境信用評價。全面開展排汙許可制改革,固定汙染源排放企業登記管理實現全覆蓋。

推動轉型發展。加快宣城高新區循環化改造,推行清潔生產,將重點企業納入強制性清潔生產審核企業名單實施改造。強化土地節約集約利用,開展重點工業用能單位節能低碳行動。

加快產業升級。突出“生態+旅遊”,加快建設皖南川藏線等旅遊精品線路。推進“生態+工業”,深入開展傳統產業升級行動,引導各類企業加大智能化、綠色化技改投入,創建國家級綠色工廠。聚力“生態+農業”,以洪林現代農業示範區、楊柳現代功能農業科創園為抓手,建成全國綠色原料標準化生產基地1個,無公害農產品有效認證企業20家。

五是立足常態化,打好生態環境保護持久戰。構建區、鄉、村三級網格化環境監管體系,完善環境監管巡查上報系統,強化源頭管控、現場處置。設立鄉鎮(街道)生態環境保護工作站,每萬常住人口配備1名專職人員,補足基層環保力量。推進管理“規範化”。持續深化河(湖)長制、林長制,全面劃定各級河(湖)長、林長責任區域、監督內容,壓緊壓實河(湖)長、林長職責。推進服務專業化,引入第三方“環保管家”,助力企業綠色發展和有效整改。


(作者系中共宣城市宣州區委書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