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疫情時代:世界需要一個能實現包容、綠色復甦的中國

高溫、洪澇、大火……2019年的全球氣候危機讓人心有餘悸,2020年更是在新冠疫情的疊加之下給全球可持續發展帶來了更加嚴峻的考驗。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在近日發佈的《世界經濟展望報告》中預測,2020年全球經濟規模將縮減4.9% [1]。世界銀行也發佈了相關數據,預估2020年全球極端貧困人口(每天少於1.9美元)將激增4至6千萬 [2]。如何快速實現綠色、包容的經濟復甦,已經成為全球多國亟需攻克的難題。

“在應對氣候危機方面,與氣候有關的破壞繼續加劇,氣候行動雄心達不到所需要的水平,因此更好地復甦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重要”。8月19日,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在“各國議會聯盟世界議長會議”上發表開幕致辭時強調,“我們不能回到過去,而必須將復甦變成真正的機會,為將來做正確的事情。” [3]

後疫情時代:世界需要一個能實現包容、綠色復甦的中國

此次疫情復甦有助於引導世界走上一條更安全、更健康、更可持續和更包容的道路。© Greenpeace

復甦,不只是為了“恢復如常”

雖然新冠疫情嚴重衝擊了全球經濟,但在可持續發展已漸成全球共識的當下,轉危為機以進一步推動可持續發展,依舊是許多國家和地區的主要復甦思路。歐盟、加拿大、韓國等國家和地區已經陸續出臺了各具特色的復甦計劃,希望通過此次復甦進一步完善自己的經濟結構和韌性、提高就業與社會福利進一步應對,以更好地應對氣候等各類可持續發展問題。

歐盟

歐盟委員會在2020年5月26日發起了利用歐盟預算為此次復甦提供支持的提議,並於7月歐洲國家元首和政府首腦就2021-2027的歐盟新預算以及用於緩解新冠疫情打擊的復甦基金達成一致。復甦基金由10743億歐元的多年期財務框架(Multiannual Financial Framework)和7500億歐元的下一代歐盟基金(Next Generation EU)構成 [4]。歐盟的預算將與國家層面的努力相輔相成,用以推動公平的社會經濟復甦,修復和振興共同市場,確保公平的競爭環境並支持緊急投資,特別是掌握著歐洲未來繁榮與韌性的關鍵的綠色和數字化轉型 [5]。

歐盟委員會主席烏爾蘇拉·馮德萊恩(Ursula von der Leyen)表示:“復甦計劃不僅將為此次恢復提供支持,並且通過對未來的投資,將我們面臨的巨大挑戰變成了機遇:歐洲的綠色新政和數字化發展將促進就業、增強社會復原力和環境的健康 [6]。”

後疫情時代:世界需要一個能實現包容、綠色復甦的中國

歐洲綠色新政和數字化發展將促進就業、增強社會復原力和環境的健康。圖源:https://elements.envato.com/

加拿大

加拿大是國際上較早採取全國COVID-19救助計劃的國家之一,在3月就通過了總額1070億加元的新冠疫情救助計劃,旨在通過採取迅速、重大和果斷的措施全面支持遭受疫情衝擊的個人和企業 [7]。在整個過程中,加拿大政府與整個經濟中所有受影響的行業進行緊密溝通,將救助計劃細分為對於個人/家庭、企業、行業以及非營利組織的經濟及政策支持 [8]。

值得注意的是,在針對企業的救助計劃中,加拿大政府要求申請政府貸款的大型企業(收入超過3億美元)必須發佈年度氣候披露報告與其他環境可持續性目標相關的報告,具體細節會跟隨著可持續發展相關政策改變 [9]。此項舉措對於企業識別在氣候危機中所面臨的商業和經濟風險的至關重要,有助於加拿大實現更有韌性且可持續的後疫情經濟。

後疫情時代:世界需要一個能實現包容、綠色復甦的中國

韓國

2020年7月14號,韓國政府公佈了以從“追隨者”到“領導者”、從高碳經濟向低碳經濟、向著更包容社會轉型為目標的“韓國新政” [10],內容主要包括“數字新政”、“綠色新政”以及“強化社會安全網絡”3個政策領域和28個相關工程。加速產業數據化、建設綠色智慧學校、打造綠色智慧城市等10個新政重點工程緊扣綠色經濟轉型和提高社會福祉,反映出韓國政府在疫情後重塑韓國經濟的決心。其中,僅在“綠色新政“之下,韓國政府就計劃投資42.7萬億韓元,創造65.9萬個就業機會。“綠色新政”將以推動生態友好設施建設和新能源產品等為主線,力爭實現2030年溫室氣體減排目標。然而,由於面臨財政壓力和政府換屆,新政的實施還面臨諸多不確定因素。特別是在“綠色新政”領域缺少一個實現“淨零碳排放”的長期目標,目前的新能源轉型目標遠低於減排要求,低碳交通計劃也因新能源汽車市場佔比低而顯得非常無力。

雖然目前來看,上述幾個國家和地區在復甦政策制定方面的表現相對突出,但依舊有很大的改進提升空間。在疫情管控和氣候危機形勢並不明朗的當下,各國在可持續發展上的雄心需要進一步提升。

世界需要一個綠色復甦的中國

作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及國際供應鏈的重要環節,中國經濟復甦的效率和質量對於推動全球后疫情時代的可持續發展至關重要。加之美國先後退出《巴黎協定》和世界衛生組織,使得中國在全球氣候行動和經濟復甦中的“引領者”角色越發凸顯。

為了應對疫情帶來的經濟與社會問題,中國政府積極響應。在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備受關注的GDP(國內生產總值)增速預期目標並未出現,但這不意味著今年經濟工作沒有目標。相反,更多事關民生細節的指標已經融入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引導各方面集中精力抓好 “六穩”、“六保”。[11]

後疫情時代:世界需要一個能實現包容、綠色復甦的中國

2020年6月17日下午兩點,氣溫最高的時刻,空曠的光華路大街上僅有快遞和外賣小哥仍在通勤勞動。© Greenpeace / Yan Tu

目前,中國已經從全力抗疫轉向一手抓控制疫情,一手抓恢復經濟的階段。政府也已經出臺了一系列政策,僅推動復工復產的相關政策就包括八個方面90條措施 [12]。此外還有2萬億元資金以財政赤字和抗疫特別國債的方式投入抗疫。為了能夠支持企業渡過難關,2020年新增減稅降費規模預計將超過2.5萬億元。在穩崗就業方面,國家各部委也積極出臺了各類支持企業穩定勞動關係的政策及針對特定人群(就業困難人群、農民工、貧困勞動力、畢業生等)就業的保障和促進的政策,例如:財政補貼、技能培訓、資源鏈接等[13]。

疫情衝擊的損失尚未完全彌補,推動經濟迴歸正常水平還需要付出艱苦努力。根據中國國家統計局於7月16日公佈的上半年經濟數據,中國GDP同比下降1.6%,但二季度環比增長11.5% [14],增速實現由負轉正,主要經濟指標實現恢復性增長,意味著中國經濟正在穩步復甦。但同時也要看到,由於上半年GDP、工業、服務業、消費、投資等主要指標仍處於下降區域,所以二季度的回升增長仍然屬於恢復性的增長。在7月底召開的中央政治局會議上,會議強調,當前全球疫情和世界經濟形勢仍然嚴峻複雜,中國發展面臨的挑戰前所未有,“不穩定性、不確定性較大”。根據世界銀行的預測,疫情會導致中國脫貧步伐放緩。在不採取額外政策措施的情況下,2020年實現脫貧的人數將比沒有疫情的情況減少800-2000萬 [15]。

後疫情時代:世界需要一個能實現包容、綠色復甦的中國

2019.10-2020.05全國最低生活保障人數及城鎮失業率。數據來源:國家統計局、民政局[16]

世界不僅需要一個經濟復甦的中國,更需要一個能夠實現綠色復甦的中國。中國經濟已經步入了高質量發展軌道,決策者在投放資源應對疫情時,要理性評估,避免“大水漫灌”,從更加長遠的角度來決定資源配置,才能在實現經濟復甦的同時保障民生,保護環境,實現投資效益最大化。綠色和平認為,一個高質量的經濟復甦方案應當包含以下因素:

  • 經濟效益:短期促進經濟恢復,長期促進經濟的可持續增長
  • 就業拉動:創造新就業,積極引導和扶持綠色低碳產業成為帶動就業的主力軍
  • 環境效益:積極創造環境效益,特別是減排效應,減少甚至避免新的經濟政策對環境造成不良影響
  • 社會福利:通過政策推動脫貧、性別平等、公共衛生等議題進一步發展完善,創造一個更加公平、包容的社會環境
後疫情時代:世界需要一個能實現包容、綠色復甦的中國

高質量綠色復甦需要考慮的因素。© Greenpeace

麥肯錫在《如何在後疫情經濟刺激中同時創造就業和氣候效益》[17] 報告中指出,環境友好的發展方式並不一定意味著在經濟發展速度上做出妥協。最近一項針對頂級經濟學家的調查也顯示,相較於高碳的模式,以低碳和生態環境效益為目標的經濟模式在達到相同的經濟效益時創造同樣多的就業機會。

後疫情時代:世界需要一個能實現包容、綠色復甦的中國

綠色和平倡議實現綠色、環保、包容的高質量復甦。© Greenpeace

此次疫情之於中國,猶如突發故障之於賽車,只要及時進入維修通道調修,很快就能重回賽道。我們相信,一個能統籌考慮經濟效益、環境效益和社會效益的復甦方案將助力中國以更好的狀態重回高質量發展的賽道。在此形勢下,綠色和平積極聯動各領域專業力量,將從經濟效益、就業拉動、環境效益和社會福利四個方面展開研究,充分發掘綠色潛能,提高經濟韌性,探索中國後疫情時代深化高質量經濟改革與可持續發展並行之路。

後疫情時代:世界需要一個能實現包容、綠色復甦的中國

此項目已在北京取得臨時活動備案

「 行動帶來改變 」

Positive Change Through Action


參考資料:
[1] https://www.imf.org/zh/Publications/WEO/Issues/2020/04/14/weo-april-2020

[2] https://www.worldbank.org/en/topic/poverty/overview#1

[3] https://news.un.org/zh/story/2020/08/1065002

[4] European Council. (2020, July 21) Special meeting of the European Council (17, 18, 19, 20 and 21 July 2020) - Conclusions. https://www.consilium.europa.eu/media/45109/210720-euco-final-conclusions-en.pdf

[5] European Commission. (2020, May 27) Europe’s moment: Repair and prepare for the next generation. https://ec.europa.eu/commission/presscorner/detail/en/ip_20_940

[6] European Commission. (2020, May 27) Europe’s moment: Repair and prepare for the next generation. https://ec.europa.eu/commission/presscorner/detail/en/ip_20_940

[7] https://pm.gc.ca/en/videos/2020/03/26/updating-canadians-covid-19-situation

[8] https://www.canada.ca/en/department-finance/economic-response-plan.html#individuals

[9] https://pm.gc.ca/en/news/news-releases/2020/05/11/prime-minister-announces-additional-support-businesses-help-save

[10] http://english.moef.go.kr/pc/selectTbPressCenterDtl.do?boardCd=N0001&seq=4940#:~:text=The%20government%20will%20invest%200.5,by%202025%2C%20creating%2016%2C000%20jobs.

[11] http://www.gov.cn/zhengce/2020-05/23/content_5514166.htm

[12] https://mp.weixin.qq.com/s/rbpB47XNY944rGjipXzIDA

[13] http://www.miit.gov.cn/n973401/n7793846/n7793865/n7793996/index.html

[14] http://finance.people.com.cn/n1/2020/0716/c1004-31786031.html

[15] http://pubdocs.worldbank.org/en/438471594307167536/ceu-July-2020-cn.pdf

[16] http://www.mca.gov.cn/article/sj/tjyb/qgsj/

[17] https://www.mckinsey.com/business-functions/sustainability/our-insights/how-a-post-pandemic-stimulus-can-both-create-jobs-and-help-the-climate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