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密金庸」華山論劍之謎

引導關注武林中為了爭奪《九陰真經》這部武功秘笈而鬧得滿是腥風血雨,殺傷人無數。全真教教主王重陽真人邀集武林中武功絕頂的幾位高手到華山去比試武功,當時稱為“華山論劍”,言明武功最高的人掌管《九陰真經》,從此誰也不得爭鬥搶奪,使得天下江湖上覆歸太平。當時參與論劍的共有五人,稱為東邪、西毒、南帝、北丐、中神通。寒冬歲盡,華山絕頂,大雪封山。他們五人口中談論,手上比武,在大雪之中直比了七天七夜,東邪、西毒、南帝、北丐四個人終於拜服中神通王重陽的武功是天下第一。

——新修版《射鵰英雄傳》節選

「解密金庸」華山論劍之謎

這是金庸在世紀新修版《射鵰英雄傳》中假借梅超風和周伯通的回憶,對第一次華山論劍的情形進行追溯。金庸很擅於也很樂於寫宏大場面,為何對於這場代表著武林最高層次的比武卻簡單幾筆帶過?《九陰真經》從何而來?王重陽的武功又到底高出其他“四絕”多少?為什麼要定下25年為期?我們都將在本期加以釋疑。

為何略寫華山論劍

在讀者印象中,金庸筆下寫出了無數令人拍案叫絕的經典戰役,如天龍中的聚賢莊之戰和少室山之戰,倚天中的光明頂之戰和武當山之戰,笑傲中的少林三戰和黑木崖之戰等等,往往這些戰役都佔據了相當大的篇幅,金庸先生絕不肯淺嘗輒止的,可為何偏偏對華山論劍例外呢?有些讀者可能會說,射鵰的主角是郭靖,華山論劍都是二十多年前的事情了,故而不詳寫,可是雪山飛狐中對於滄州之戰的描寫不也是繪聲繪色嗎?

其實略寫華山論劍的原因有很多,首先便是時隔已久,且與主線關係不大

。在《射鵰英雄傳》中,郭靖是毫無疑問的主角也是唯一的主線,郭靖出場後幾乎所有的劇情都是由郭靖帶動和親身經歷的,郭靖也參加了第二次華山論劍,也同樣發生了精彩紛呈的故事,所以再反過去詳寫25年前的事情便有蛇足之嫌。

「解密金庸」華山論劍之謎

金庸筆下最完美的夫妻:郭靖黃蓉

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金庸先生對郭靖的偏愛,他不想讓郭靖成為第二個袁承志。《射鵰英雄傳》的前一部作品是《碧血劍》,碧血劍因為插敘了一段關於金蛇郎君夏雪宜的故事,使許多讀者認為夏雪宜更該是書中的主角,袁承志與之相比則黯然許多。王重陽同樣是金庸先生非常喜愛的人物,他英風仁俠,並世無右,就連東邪黃藥師這種目空一切之人也對其頗為欽服,足見其人格魅力。如果詳寫一次論劍,自然會對王重陽大加筆墨,其武功之高、境界之深,為人之謙恭,江湖之大義,很容易產生一道耀眼光環,如同夏雪宜或者胡一刀一樣喧賓奪主。

《九陰真經》從何而來

由引文可看出王重陽首先倡導了華山論劍,並且以《九陰真經》為籌碼,由此足以推斷當時的《九陰真經》就在王重陽手中,也正因為王重陽手中有真經,才讓東邪西毒南帝北丐這四大高手悉數到場(裘千仞在之前應該與王重陽交過手,自認不敵便謝絕參加了)。

那麼王重陽手中的《九陰真經》從何而來呢?為了說明這個問題,我們來回顧一下當時的一個小細節,其實

除了五絕外,華山論劍還有一個人——王處一。為什麼其他四絕都不帶門人弟子,只有王重陽帶了,又為什麼不帶武藝更高的丘處機或者掌門弟子馬鈺?愛武成痴的周伯通應該也多次祈求前往華山參加論劍了吧,可為什麼王重陽只帶了王處一呢?最大的可能當然是《九陰真經》在王處一手中。

「解密金庸」華山論劍之謎

鐵腳仙、玉陽子:王處一

頗愛行俠仗義的王處一在江湖中奪得了《九陰真經》。這個橋段很熟悉吧,俞岱巖意外搶得屠龍刀,要回武當山交給張三丰發落,卻“懷璧其罪”屢遭暗算。王處一則幸運得多,在奪得《九陰真經》後成功回到了終南山,王重陽於是便邀集了這次比武,而論劍之前,真經一直在王處一手中,所以他也順理成章跟著上華山,親眼目睹了這場曠世對決。至於王處一是不是以一招“風擺荷葉”獨足跂立、憑臨萬丈深谷,威服河北、山東群豪,才得到的真經就不得而知了。

王重陽武功到底如何

當下對王重陽的武功修為高低的意見有截然不同的兩種:一種認為王重陽在作品中的定位就是高於其他四絕,另一種認為後期的四絕遠遠超過了當初的王重陽。筆者秉持第一種觀點。

第一,王重陽作為當時天下第一門派(三千道觀八萬弟子)的創派祖師,其武學地位當與達摩、張三丰等人接近,不可能武功很低。第二,四絕包括老頑童、楊過提及王重陽的武功都是相當欽佩的,即使到了射鵰末期和神鵰時期也從未提過,誰的修為超過或者接近王重陽。第三,王重陽的武學境界極高,他曾說師弟周伯通雖學武的天資聰明,又樂此而不疲,但一來過於著迷,二來少了一副救世濟人的胸懷,就算畢生勤修苦練,終究達不到絕頂之境,周伯通通過十多年的感觸才真正相信(既出此言,王重陽當已到該境)。

「解密金庸」華山論劍之謎

中神通:王重陽

一部分讀者認為王重陽武功不高的主要原因是他們認為王重陽在華山論劍中勝之不武,因為他比四絕年紀大,當時的四絕並未達到自己的巔峰水準,而且要用七天七夜才能勝出,真的是這樣嗎?讓我們來分析下。

其實道理很簡單,為何是七天七夜,因為當時大雪封山七天七夜,如果封山一年那就是為期一年了。而且,這七天七夜也不是始終在爭鬥,還要休息,還要談論武學經義,最主要的,這也不是一場比試鬥了七天七夜。學過排列組合的讀者都會算,五絕之間每兩人之間爭鬥一次,一共要鬥多少場,沒錯,10場,即使王重陽武功高出其他人,但其餘四絕武功可是旗鼓相當,非鬥上千餘合不可,然後疲憊之餘吃下幾粒九花玉露丸,就開始“文試”了,這一天也就過去了。

那是否存在兩組同時比試的可能呢?據筆者推測沒有,第一個不需要趕時間,更不會如“三論”那幫欺世盜名之徒瞎打不休,目睹高手對決是多麼難得的事情,既可以提高自己武學進境,又能對旁人武學做到心中有數,自己登場時有一定準備。其實

原文中有一個詞很關鍵“拜服”,這個詞分量很重,多半是王重陽最後車輪戰依次戰勝四人,並指出四人武功中存在的毛病和改正意見,所以才有“拜服”之語。

「解密金庸」華山論劍之謎

東邪西毒南帝北丐

另外,在新修版中金庸刪除了連載版和三聯版中華山論劍時洪七公未練全降龍十八掌云云,將四絕在一論時的定位統一為成熟的超一流高手,這樣無疑增加了王重陽這個“天下第一”的含金量。

其實武功到了一定程度,想要百尺竿頭更進一步是很難的,就像金輪國師自認為學了十成龍象般若功足可天下無敵,可與慈恩(即裘千仞)交手還是要三天三夜才艱難獲勝,與東邪、南帝、老頑童等人交手也毫無優勢可言。

華山論劍為何25年為期

一般武林更新換代以10年為一個週期,故有“十年寒暑之功”、“君子報仇十年不晚”之語,就連獨孤求敗的劍道也是以10年為一個進境的,俠客島也是以10年為週期邀請中原高人的;也有人認為18年為一個週期,丘處機和江南七怪不就有了場“十八年之約”嗎,而且還有那句著名的“十八年後還是一條好漢”。可為何偏偏華山論劍是以25年為期呢?其實或許這正側面印證了王重陽在其他四絕心中不可超越的地位。

華山論劍之時,王重陽年紀最大。經過華山論劍,四絕知道自己與王重陽武功差距太大,只要此人尚在,自己毫無問鼎武林的可能,而王重陽精研內功,再活20年毫無問題,將二論之期定在25年後,也不過是欺王重陽年老力衰罷了。

「解密金庸」華山論劍之謎

周伯通*金輪國師

周伯通在絕情谷力鬥金輪國師時曾誇口道“倘若我師兄在世,你焉能接得他的十招?”雖然有誇大的成分,可當時黃藥師和一燈大師絲毫未覺得言語過分或者可笑,足可見年已耄耋之年的四絕仍然對王重陽的武功相當自信。

可出乎所有人預料的是,這樣一個武功通玄的人物,竟然在華山論劍後不久就溘然長逝了。其實不只是四絕、七子、老頑童想不明白,無數讀者也想不通。是因為自覺虧欠林朝英的感情,還是因為大金勢大國家危難?難道這樣以為內功精深,精通藥理的道家高人真的會病死不成?我看未必。對於王重陽的最終歸宿,參見前作《嵩山斗酒之謎》。

(本人堅持原創,致力於金庸武俠小說深層次探究,更多精彩內容,參看往期文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