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3年11月22日,中午12:30分,達拉斯的三聲槍響打破了美國的寧靜。肯尼迪總統在迪利廣場連中兩槍,當場斃命。
一時間,無數美國人透過電視直擊了這個恐怖的瞬間,而肯尼迪家族的“詛咒”,也在這一刻開始進入了媒體的視野。那麼,困擾肯尼迪家族長達半世紀的“詛咒”究竟是什麼呢?這一切,還得從肯尼迪總統的父親——約瑟夫•肯尼迪的美國夢說起。
一、約瑟夫的“種子”
約瑟夫•肯尼迪算是肯尼迪家族原罪的開始,這個狂熱的男人自從26歲時起,便開始高調地在美國政商界遊走。他在歷史上的第一次登場,就是高調地接手他父親瀕臨破產的銀行,之後不知道以什麼手段進行重振。值得注意的是,此時剛剛26歲的他,其實已經擁有鉅額財產,以至於有人懷疑,約瑟夫的財產來路不明。
不過,約瑟夫到底還是帶著肯尼迪家族走向了美國的精英階層。而當羅斯福競選總統時,約瑟夫又看到了走進政壇的希望。於是,他傾家蕩產地為羅斯福進行各種造勢,最終藉著羅斯福的就任當上了駐英國外使,也算是不枉一番心血。只不過,從這時候開始,約瑟夫開始真正地消耗他家族的福報。
當約瑟夫來到英國之後,他背靠美國這個強大的後盾,時常在英國人乃至歐洲人面前出言不遜、出爾反爾。甚至有傳言說,他為了避免讓美國陷入二戰,直接拒絕給500位進入納粹集中營的猶太人派發簽證,導致這500人命喪納粹狂魔之手。而其手段之卑劣,也逐漸讓羅斯福忍無可忍。
最終,約瑟夫被肯尼迪調回美國,並尋機趕出了政界。而離開政壇的約瑟夫則搖頭一變,又做起了生意人。
有一天,閒來無事的約瑟夫走進教堂,這個天主教徒,似乎也只有在他信奉的上帝面前才能表現得正經。那一刻,他虔誠地向耶穌祈禱,並立下毒誓:“我一定要讓我的一個兒子當上未來的美國總統,為此我願意付出任何代價!”
或許,正是這句毒誓,在約瑟夫縱情揮霍家族福祉之後,終於打開了肯尼迪家族的潘多拉魔盒。
二、肯尼迪後代的悲劇
轉眼間,時間來到了1944年,約瑟夫的大兒子小約瑟夫•肯尼迪命喪沙場。陣亡當日,小約瑟夫本欲駕駛著滿載彈藥的戰機轟炸德軍的V2導彈發射倉,怎奈半路被德軍發現,連人帶機被摧毀在了歐陸的半空中。
消息傳到肯尼迪家族,無異於一記噩耗,沉重地錘在了家人的心上。此刻,本欲一心當好記者的約翰•肯尼迪意識到,完成父親的美國總統夢這個重擔,已然擔在了自己的肩上。
為此,自幼便身體不好的約翰不得不時刻保證自己身體的最佳狀態。哪怕此時,他已經“嗑藥”多年。沒錯,自1930年起,約翰便被查出罕見的愛迪生氏症,比如日常使用大量的鎮靜劑、安眠藥、抗生素等來維持身體的運轉。或許,當我們得知這麼一個身弱病殘的人都能當上總統時,不免感到相當勵志。怎奈,約翰並沒有因為他的勤勉而得到更好的結局。
1963年11月22日,一聲槍響結束了約翰•肯尼迪殘破的生命。而肯尼迪家族被約翰帶領到家族事業最高峰才僅僅不到兩年,便因此跌落神壇。在約翰的葬禮上,母親菲茨傑拉德悄聲向時任美國司法部長的三子羅伯特說:“該輪到你了。”這句話,似乎點燃了肯尼迪家族暫時失去的銳利局勢。
可惜的是,短短5年後,一聲槍響再次結束了肯尼迪家族的政治希望。當那一年的總統競選剛剛結束初選時,羅伯特•肯尼迪血灑當場。而自那之後,肯尼迪家族的男人們便再也沒有踏上總統競選的講臺,僅有約瑟夫的四子愛德華•肯尼迪在政界度過了平凡的一生。
但肯尼迪家族的厄運,並未因此而結束。1984年,28歲的戴維在海灘飯店因吸食過量毒品而死;1986年,帕特里克卻因為服用一匙解毒劑而失去生命;1997年,39歲的家族成員邁克爾在與家人滑雪打鬧時飛撞到一棵樹上,被送往醫院後因重傷不治身亡……似乎肯尼迪家族的成員,就沒有一個好的結果。
而那些身為肯尼迪家族的外系親戚或親朋好友,似乎也被牽扯到了厄運:
1949年,第二代小約瑟夫的妹妹凱瑟琳與男友租了一隻飛機準備飛往法國度假,結果在半路上失事,機毀人亡;1969年,第二代第四子愛德華和情人瑪麗參加了一個晚宴,宴會結束後,爛醉如泥的愛德華連人帶車開進了一個大水坑,導致瑪麗當場溺死;更邪門的是約翰•肯尼迪總統的遺孀嫁給希臘船王奧納西斯之後,奧納西斯名下的輪船接連不斷髮生事故,而本來健壯無比的船王則在7年後突然去世,家族生意也大受打擊……
難道,肯尼迪家族的魔咒真的就無法破解了嗎?
三、潘多拉魔盒的鑰匙
其實,肯尼迪家族的第二代傳人中,有一個唯一活到自然死亡的,那就是第四子愛德華。他看慣了哥哥們的死,也看開了人生。自那之後,愛德華過得很節制。
相比起來,愛德華也較之第三代傳人們有著更好的結局。他在政界安詳地度過了晚年,甚至在年老時,還能一度撐起肯尼迪家族在美國政壇的影響力。
然而,與其他肯尼迪族人相同的是,愛德華在年輕時也是一個桀驁不馴的“壞男人”。在讀書時,他考試作弊、逃學,手段無不出奇。長大後,他也曾酗酒,遊走於宴會,甚至在1969年,鬧出了因晚宴過度飲酒而導致情人淹死的緋聞。
那一年,緋聞差點斷送愛德華的政治生涯,但該事件不得不讓人聯想起前一年,肯尼迪家的第三子羅伯特遇刺身亡的事情。如果愛德華也在那個水坑裡被淹死,那麼肯尼迪家的魔咒就真的不能被擺脫了。但事實上,愛德華成功游上了岸,並在那非議四起的後面幾年中開始反思,最後平安地活到了77歲高齡,安詳去世。
對此,人們不得不再次將肯尼迪家的詛咒搬上了議題。這一次,人們使用了統計學和概率學、基因學等現代分析方法,似乎終於窺見了這個家族潘多拉魔盒的鑰匙。而這一切,又不得不回到家族的祖父約瑟夫那。
在約瑟夫培養四個兒子的時候,他治家嚴苛,不斷地為四個第二代灌輸“目標第一,不計代價”的思想,這讓家族的後人逐漸養出了趨向極端的處事風格。第四子愛德華後來回憶兒時生活時,還對當年肅穆的家庭環境記憶猶新。他記得有次路過哥哥們的房門,聽到三個哥哥在房間裡為了爭取在父親面前表現而破口大罵,他因此在房間外被嚇得不敢動彈。
與此同時,現代基因分子學也對肯尼迪家族的基因結果展開調查。研究人員發現,在肯尼迪家族的基因中,有一段能激發起人冒險精神的刺激性基因。在這段基因的表達下,肯尼迪家族的成員們都變得極端喜歡尋求刺激而冒險的事情。
於是,基因的遺傳加上祖輩嚴苛而冷酷的教育,讓第二代和第三代家族成員陸續走入詛咒的怪圈:
那個戰死於二戰的大兒子小約瑟夫,據說是滿載彈藥孤軍深入,最後親自撞向了迎面而來的德軍戰機;成功當上總統的約翰,卻也曾坦言自己和多個情人不正當的性關係,對此他曾和英國首相調侃說:“如果三天不和一個女性上床,我就渾身難受。”
而肯尼迪家族的第三代乃至第四代中,吸毒、酗酒的不在少數,那個本應成為家族頂樑柱的邁克爾,則在39歲因尋求刺激英年早逝……
作為曾經佔據美國政壇大半江山的家族,美國人心中的“肯尼迪王朝”,最終在一系列震撼人心的報道中悄然落幕。2009年,隨著愛德華•肯尼迪的離世,這個家族終於後繼無人,黯然淡出了美國人的視野。
參考資料:
1、《肯尼迪們的傑出與毀滅》(李木)
2、《厄運籠罩的肯尼迪家族》(輪子)
3、《肯尼迪家族:政治豪門落幕》(《新週報》)
4、《誰是肯尼迪家族的幕後殺手》(呂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