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年前,11歲上中科大,18歲留美讀博的謝彥波,後來怎樣了

在這個世界上,有各種我們不能理解的事,就好比"聽風者"那樣,他們可能看不見色彩,但卻在自己的世界裡能夠聽到別人不能理解的聲音。而今天我們要講的這位主人公也是如此,他可能不適應這大千世界的人際交往,但卻在自己物理的世界裡稱得上天才。

42年前,11歲上中科大,18歲留美讀博的謝彥波,後來怎樣了

被稱為天才少年的謝彥波,博士之位一波三折,打破天才傳說

這個人就是被外界稱為天才少年的謝彥波,關於他的說法可是非常多的。但最多的卻還是他博士畢業之事。這也沒辦法,畢竟這樣一個天才少年,竟然最終會折翼於博士不能畢業一事,也實在讓人不能理解。

謝彥波出生於湖南,小時候除了愛問點特別的問題,也沒其他更多的特異之處。所以直到上小學,人們眼裡的謝彥波也不過是個普通的孩子。

但是,知子莫若父,作為中學物理老師的父親,他發現自己小小年紀的兒子經常會對高年級數學題感興趣。於是,父親不言不語地對兒子進行了引導,這一引導不要緊,只有小學知識水平的謝彥波竟然獲得了高二數學競賽的第二名。後來又在長沙市高中數理化競賽中獲得非常好的成績,從而一舉成名。

42年前,11歲上中科大,18歲留美讀博的謝彥波,後來怎樣了

1978年,這件事被科技大學得知,當時科技大學設立了天才少年班,他們在對謝彥波進行面試之後,發現這個只有11歲的少年,已經達到了大學一年的知識水平。於是,謝彥波沒有初中、高中,直接成了科技大學少年班的一員。

這一切,原本都很理想,而且進入大學之後,謝彥波也沒什麼不適應,學習非常優秀,甚至提前一年完成了大學課程,在15歲就大學畢業,並考取了物理研究生,之後便是碩士學位。

一直到18歲,謝彥波的人生根本就不知道什麼是挫折,小小年紀便高調地成為了中科院副院長周光召院士的得意門生。博士?這簡直太簡單了,不出兩年,謝彥波肯定就可以問鼎博士學位的。這是外界一致的聲音,可誰知道意外就在這個時候出現了。

42年前,11歲上中科大,18歲留美讀博的謝彥波,後來怎樣了

原來,謝彥波跟著周光召院士學習的過程中,很快就算出了別人的光譜數據漏洞,他曾經這樣說:"一開始我用心算就懷疑那個光譜數據不對,後來用手算,證明確實不對。"

此後謝彥波的博士學位就有些微妙了,因為他的行為讓一些人難以接受,這種年輕氣盛大概讓他的人生出現了彎曲,所以,他再走向前的時候,已經不那樣順遂了。

也許是對機會的把握,也許是負氣,半年後,正在修博士學位的謝彥波遠走美國,改讀了普林斯頓大學,跟著菲利普·安德森教授讀博士。這看上去似乎比在科大更為光明,更加前途無量。可事實上,謝彥波依舊得不到他想要的。

42年前,11歲上中科大,18歲留美讀博的謝彥波,後來怎樣了

他曾經與自己的家人這樣說過:"我的論文寫的是他的理論不對,所以不討他喜歡。"如此便可以看出來,謝彥波再一次開罪了自己的導師,所以他從1982年讀博,一直到1991年,十年時間裡都沒有畢業。

也就是在這樣的情況下,發生了盧剛在愛荷華大學開槍事件,加之外傳謝彥波與自己的導師關係不和,於是中科大將謝彥波召回國內。

42年前,11歲上中科大,18歲留美讀博的謝彥波,後來怎樣了

謝彥波為何遲遲不能博士畢業,人際關係學可能是他的硬傷

回國後的謝彥波以碩士學位成為了中科大的物理系教授,而他的博士學位卻變成了遙遙無期的奢望。這時的人們不禁好奇,明明就是個學位,別人都可以修完畢業,為何像謝彥波這樣的天才卻不可得呢?

這裡面確實有一些很微妙的東西,就如同我們開篇講過的一樣,有些人是生活在自己的世界裡的,或者說是生活在自己適應的圈子裡的,只要換一個世界,進一個新的圈子,那他就可能成為別人眼中的"傻子"。

42年前,11歲上中科大,18歲留美讀博的謝彥波,後來怎樣了

謝彥波小小年紀便一路春風得意,這勢必讓他在心理上存有優越感。而這對於一個剛剛學習進入世界的孩子來說未必是件好事,風頭太勁,傲氣必高,那他對自己所看到的東西與人也就更為挑剔一些。

謝彥波的班主任汪惠迪曾經這樣說:"人際關係這一課,心理健康這一課,整個班級的孩子都落下了,他的問題就尤其嚴重。他們在上學時沒能養成好的心態,沒有平常心,這種缺陷不是一時的,而是終生的。"

可見,謝彥波是天才不假,但他習慣了用天才的眼光來面對一切時,也就相當於缺失了對待普通人際的擔當與承受。他在中科大周光召院士門下如此,在安德森門下也一樣,他總是用自己的方法來打破那些平衡的東西,人們對他自然就要格外"嚴厲"些。

42年前,11歲上中科大,18歲留美讀博的謝彥波,後來怎樣了

而且,在美國的時候,謝彥波自己也已經發現了這一問題,他這樣說:"相識一陣子就發現他理論上有漏洞……但他很成熟,狡猾得很,人際關係好,待人接物比較練達。""我總是發現人家不對,把理論物理乃至整個科學都弄崩潰了,那就是我的不對了。"

謝彥波這些話,看上去有些怨懟,但也是人際現實,哪一個圈子裡沒有一些別人不能接受的小微妙呢?如果你非要講實話,那人家自然是不會接受你的。當然,你可以講實話,但至少要用一種委婉的手段才行,而不是像謝彥波這樣直接和盤托出,甚至寫進論文裡。

如此,我們也許就明白了一些原因,謝彥波博士不能畢業,不是他的學問沒做好,而是他的人際學沒學成。這說起來是阻擋學術前進的攔路虎,但現實當中這樣的攔路虎又無處不在。所以,關於謝彥波是不是天才這個問題,真的無需質疑。但對於顏彥波是不是學有所成,或許就只能說他學成了一部分,人生要學的還有很多。

42年前,11歲上中科大,18歲留美讀博的謝彥波,後來怎樣了

如今的謝彥波還是中科院的教授,已經結婚了,也有單位發的福利房。這樣的生活對他來說可能不好不壞,但離他曾經天才的光環差之甚遠。一度人們認為他是最有可能摘取物理諾貝爾獎的人選,如今他卻停下了腳步,過起了最接地氣,或者說是逃避現實的人生。不知道這對於我們國家的物理學是一種幸,還是不幸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