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龍茶也分清香型與濃香型,它們區別在哪兒?


烏龍茶也分清香型與濃香型,它們區別在哪兒?

烏龍茶,也叫青茶,屬半發酵茶,主要產區集中在福建的閩北的武夷山、閩南的安溪、漳平,廣東潮汕和我國臺灣地區,也可分為閩北烏龍茶、閩南烏龍茶、廣東烏龍茶及臺灣烏龍茶。

烏龍茶也分清香型與濃香型,它們區別在哪兒?

酒友們一定都知道,酒的香型可分為清香型、濃香型、醬香型等種類。

但很多茶友可能不太清楚,其實作為六大茶類之一的烏龍茶,也分為清香型、濃香型。

那麼,清香型是不是香氣更清雅,濃香型是不是香氣就更濃郁?它們是怎麼形成的?

“濃香型”烏龍茶,指的是採用傳統初制技術生產的烏龍茶,比如武夷巖茶、閩北水仙、傳統工藝製成的鐵觀音、鳳凰單叢等。

烏龍茶也分清香型與濃香型,它們區別在哪兒?

濃香型烏龍茶,從外形來看,一般都具有明顯的“綠葉紅鑲邊”的特徵,而且由於焙火較足,香氣更為濃郁,滋味也更醇厚。

“清香型”烏龍茶,也叫“臺式烏龍茶”,來源於臺資茶企。在閩臺交流過程中,1900年在安溪誕生了福建省第一家臺灣茶企,他們利用我國臺灣的茶機和初制技術生產而成的烏龍茶被命名為“清香型”烏龍茶。

烏龍茶也分清香型與濃香型,它們區別在哪兒?

“清香型”烏龍茶在外形與香氣上,與傳統的烏龍茶均有不同程度的區別。

比如,它沒有明顯的“綠葉紅鑲邊”特徵,而是呈現出“幹茶綠、湯色綠、葉底綠”的“三綠”特色。

烏龍茶也分清香型與濃香型,它們區別在哪兒?

外形上,“清香型”烏龍茶多為球形或半球形,香氣清雅,茶湯清澈,沖泡後葉片在杯中片片綻放如花,嫩香回甘。

比如凍頂烏龍的外形就是半球形,幹茶色澤墨綠帶油光,香氣清淡高雅,滋味鮮爽甘醇,湯色蜜黃且清澈明亮。

而構成清香型烏龍茶與濃香型烏龍茶本質區別的,主要在於做青、包揉和烘焙環節。

1、做青

烏龍茶也分清香型與濃香型,它們區別在哪兒?

“清香型”烏龍茶與“濃香型”烏龍茶都需要進行曬青。

因為清香型烏龍茶做青程度比較輕,如果不進行太陽曬青,清香則不足。

相對於傳統的安溪烏龍茶,清香型的烏龍茶曬青程度比較輕,失水率一般保持在8%~12%。下機前,晾青翻拌3次,下機做青2次,室溫最好在20-22℃,相對溼度可保持在70%。

而以武夷巖茶為代表的濃香型烏龍茶,一般要做青8~10次,歷時6~8小時,室溫24℃~26℃,相對溼度80%~85%。

2、包揉

烏龍茶也分清香型與濃香型,它們區別在哪兒?

清香型烏龍茶在包揉過程中,多會形成球形或半球形的外形(東方美人除外,而且東方美人是烏龍茶中發酵度最重的),相比於傳統安溪烏龍茶的蜻蜓頭或者巖茶的條索形,清香型烏龍茶在外觀以及鑑賞層面獨具特色。

3、烘焙

烏龍茶也分清香型與濃香型,它們區別在哪兒?

烘焙是烏龍茶的最後一道工序。

以武夷巖茶為代表的濃香型烏龍茶,烘焙時分毛火與足火。

毛火需高溫快速烘焙,之後再進行文火慢焙,這不單是為了去除水分,而是為了進一步提升香氣,加深湯色,提升滋味的濃醇度。

而清香型烏龍茶則是文火慢焙,主要是彌補做青時較輕、香氣不顯的缺點,進而讓成品茶香韻更足,增進茶香。

清香型烏龍茶與濃香型烏龍茶各有自己的鐵粉,往往對於這兩種烏龍茶也有爭議。其實,二者並非對立關係,而是共生共贏的關係。

清香型烏龍茶繼承和發展了福建安溪烏龍茶的傳統工藝特點,增加了烏龍茶花色品種,且適於批量化生產,對於茶農及市場而言都是利好的。

那麼,你喜歡清香型烏龍茶還是濃香型烏龍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