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特色小品種茶系列——南安石亭綠

南安石亭綠茶是條形炒青綠茶之一,產於福建省南安縣豐州鎮桃源村的蓮花峰。

石亭綠毛茶色澤銀灰帶綠,湯色碧綠,葉底嫩綠,有“三綠”之稱,香氣因季節變化,產生類似蘭花、綠豆和杏仁的不同香氣,譽為“三香”。3月底4月初開採一年可採春、夏、暑、秋茶及冬片五季。採摘標準一芽二葉初展。

福建特色小品種茶系列——南安石亭綠

相傳,宋末延福寺僧人淨業、勝因兩人在蓮花峰巖石間發現茶樹,便加以精心培育,細加採製,製成的茶為僧家供佛之珍品,和招待來石亭遊客的禮品。因茶葉質佳,再加上產於佛門古剎,故飲茶者日增,石亭綠因此而馳名。以蓮花峰為中心,烏石山、石坑、石馬山、法華山、五華山等數十座山間均發展了石亭茶的生產。石亭茶成為僑鄉饋贈親友的禮品,從此,石亭綠聞名海內外。

福建特色小品種茶系列——南安石亭綠

主要的工藝有輕萎凋、殺青、初揉、復炒、復揉、炒、足幹7道工序。輕萎凋的目的是蒸發部分水分,散發青草氣,促使茶多酚輕度氧化,蛋白質等含氮化合物水解,氨基酸含量增加,這一系列物質的變化是構成石亭綠香味醇爽的物質基礎。

輕萎凋是將芽葉攤放在竹製的匾上,放在通風的陰涼處,當含水量減少 5~8%,葉色失去光澤,葉質轉軟,發出清香即為適度。

初揉到復揉是石亭茶做形的關鍵工序,通過初揉、復炒到復揉,使茶葉邊失水邊成形,達到條索緊結的目的。通過煇炒達到做色的目的,煇炒時將茶葉緊貼鍋面,在鍋壁上不斷地磨轉,直到茶葉呈銀灰色,茶香透露,捏之成粉末即可起鍋。簸去黃片,篩出粉末,再入鍋進行足幹,即為石亭綠的半精製品,通過篩、風和低溫慢炒,攤涼後勻堆裝箱,即為石亭綠的精茶。

福建特色小品種茶系列——南安石亭綠

採製早,登市早,是石亭茶的生產特點。每年清明前開園採摘,穀雨前新茶登市,故有“不老亭首春名茶”之說。石亭綠的鮮葉原料採摘標準不同於一般的紅、綠茶,又區別於烏龍茶,介於烏龍茶和綠茶之間。即當嫩梢長到即將形成駐芽前,芽頭初展呈“雞舌”狀時,採下一芽二葉,要求嫩度勻整一致,精湛的工藝技術是石亭綠品質形成的保證。由於茶葉質量優異,又出自佛門,求茗者日眾。石亭因茶而增榮,茶也因石亭而出名,石亭綠名聲更盛。

福建特色小品種茶系列——南安石亭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