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鬥米養恩,擔米養仇”,這3種人你幫了,麻煩也就來了

記得小時候,父母教導說吃虧是福,尤其長大後,出門在外,總是想起父母的教導,出門懂得忍讓,吃虧是一種修養。

後來逐漸深入生活之後,才體會到,其實吃虧是福不是說讓你一定去吃虧,凡事都要吃虧,這句話不過是一個人的思想境界和認識。

其實,吃虧不一定就是福,有些人反而因為一味的吃虧,形成習慣,辜負了自己,也縱容了身邊的不義之人。

“鬥米養恩,擔米養仇”,這3種人你幫了,麻煩也就來了。


“鬥米養恩,擔米養仇”,這3種人你幫了,麻煩也就來了


01

吃虧,不是不明是非

雖然說,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凡事忍讓,但是人活著,一定要有是非對錯的認識,無論是對自己還是身邊其他人,都有一定的責任和義務,用合理的方式解決,謹記“鬥米養恩,擔米養仇”。

雖然面對很多事,忍一下就過去了,然而有時候忍讓,也會變成另一種縱容和成全。俗話說得好:“匹夫無罪,懷璧其罪”,生活除了表面的形式,還有自己內心的坦然和磊落。

所以為人處世可以忍讓、可以吃虧,但是不是不明是非,不是縱容別人的惡行來傷害無辜的人。雪山崩塌時,沒有一片雪花是無辜的。

“鬥米養恩,擔米養仇”,這3種人你幫了,麻煩也就來了


02

吃虧,是對自己的辜負

俗話說得好:生命只有一次,生活不能苟且。多少人在盼望詩和遠方的時候,卻讓眼前的自己,吃虧受委屈,甚至不懂得尊重自己的生命,也破壞了人際關係的和諧。

如果在做某一件事的時候,覺得自己是吃虧的,是不合理的,其實你完全可以合理地拒絕,或者解釋清楚,而不是一邊心裡委屈,一邊繼續做著讓自己委屈的事。

事情是自己做的,委屈也是自己找的,心中不平,也是自己造成的,何必呢!所以如果心中覺得委屈,那就不要做,如果心中真正能夠接受、不計較,自然也不會委屈,無論是哪一種結果,都好過前一種。

“鬥米養恩,擔米養仇”,這3種人你幫了,麻煩也就來了


03

吃虧,是自己意識上的修行和認識,不是對別人的承諾

其實,真正意義上來說,吃虧是福這句話,不是讓每個人都要學著去吃虧,學者委屈自己,而是讓自己有這樣的一種認識和境界,真正的思想上有所覺悟,讓自己變得更豁達,而不是委曲求全,一面委屈自己要吃虧,一面心中又不平。

尤其是面對不同的人,更需要靈活掌控,如果對方是不知感恩的人,要懂得捍衛自己的權利,讓對方明白是非對錯,即使對方不接受,也要準確合理地表達自己的意思。

“鬥米養恩,擔米養仇”,這3種人你幫了,麻煩也就來了


生活中的道理有很多,明白的人也不少,但是真正的道理,其實往往是用在自己身上,在自己的生活中體會運用的,而不是用它來兌現別人的承諾,或者展示給別人看。

所以吃虧是福,雖然是一種美德,卻也常常讓一些人,誤以為成一種道德綁架。所以自己的生活還是自己最懂,沒有給別人看的必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