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品讀《最美的詩經》,一起棲息在詩意的生活中

四月春暖花開,正是讀書好時節。

半月有餘,借一本《詩經》,一起穿越三千年的漫長時光,跟隨美麗的文字,在煙雨濛濛、花香四溢的季節中,走進那個民風淳樸的年代,來感觸先秦的諸民生活,近距離體驗他們的詩意生活。

整本《詩經》,是以一首《關雎》開篇,正所謂醉翁之意不在酒,它不是單純的向我們傳達男情女愛這一層意思,而是另有其意。


四月品讀《最美的詩經》,一起棲息在詩意的生活中


我們都知道,男女夫婦之際,是人道之大倫。中國的聖人們並不忌諱性或激情會給我們生活或生命以困惑和損害,但在這方面,這首《關雎》卻用歡快的,帶有音律的詩詞告訴我們情感的平緩柔和給予我們的益處。正所謂“樂而不淫,哀而不傷。”

淑女配君子,不僅是百姓之事,更是邦國大事,因此,《關雎》絕不僅僅是男追女的情詩,已經上升到亙古不變的自然法則---陰陽和諧,女子厚德載物,男子仁義禮智,郎才女貌,相輔相成,才能成就一派祥和風貌。


四月品讀《最美的詩經》,一起棲息在詩意的生活中


我喜歡《詩經》中的男耕女織、樸素自然的生活方式。在一個個春天裡,男子在田野中揮舞著鋤頭,拋出一條條隴,準備開春的播種,女子在紡車前吱吱悠悠的織布;在一個個夏天裡,他們看著一起抬頭仰望這山前的白鷺,聽林中的蟬鳴;在一個個冬天裡,守著紅泥小爐,在燃著的燭光裡,或舉杯,或親暱……如此這般美好靜謐。

這不禁讓我想起了如今網絡紅人李子柒,她的視頻表現出的那份汲取自然靈光、記錄家庭瑣事的單純,是很多人嚮往的世外桃源。

在視頻中,她塑造出了自給自足的生活方式,一方小院、一棟小屋、兩個人相依為命,清晨有雞鳴聲在耳旁響起,深夜有犬吠聲從遠處傳來,一頓飯、一束花、一塊布,都能在她靈巧的手中變得詩意……在中國人內心深處,都棲息著《詩經》的那份美好,這也是為什麼李子柒火爆的原因。


四月品讀《最美的詩經》,一起棲息在詩意的生活中


2020年的四月,變得尤其與眾不同,不止它春暖花開、萬物所表現的朝氣蓬勃,也不僅是林徽因的你是那人間四月天,而是在新冠肺炎肆虐的今天,四月所帶給大家的希望與期待,在這個特殊的時刻,也感受到詩經對守望相助的最樸素的傳達。

豈曰無衣?與子同袍。王於興師,修我戈矛。與子同仇!

 豈曰無衣?與子同澤。王於興師,修我矛戟。與子偕作!

 豈曰無衣?與子同裳。王於興師,修我甲兵。與子偕行!

特別喜歡《詩經》中那些簡單、質樸的文字,卻又情真意切、發自肺腑,沒有刻意表現,也沒有過分渲染,普普通通的生活,讓我們看到了一種在現在社會所找尋不到的美好。


四月品讀《最美的詩經》,一起棲息在詩意的生活中


像在阡陌盡頭的古樸小村中,有男女談情說愛的深情,他們彼此承諾著“死生契闊,與子成說。執子之手,與子偕老”;有壯士馳騁沙場的雄姿,也有思婦望川秋水的悲涼……

沉潛《詩經》中所描寫的先秦世界,慢下來的不僅是閱讀的速度、生活的節奏,更是一方獨立思考的靜謐空間。春暖花開,正是讀書好時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