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衛海原:譜寫民族團結進步精彩華章

9月22日,“守好促進民族團結生命線”——中衛市創建全國民族團結進步示範市主題採訪活動首站走進了海原縣。

海原縣位於寧夏回族自治區中南部,總面積6463平方公里,全縣總人口453309人,是集乾旱山區、革命老區、回族聚居區為一體的農業人口大縣。採訪團先後走訪了海原縣關橋村、南苑社區、閩寧科技園、曹窪鄉等民族團結進步創建工作示範點。

中衛海原:譜寫民族團結進步精彩華章

“中華民族是一個大家庭,一家人都要過上好日子”

“各民族要像石榴籽一樣緊緊抱在一起”

最樸實的話語表達了各族人民最樸實的心聲。

中衛海原:譜寫民族團結進步精彩華章

中衛海原:譜寫民族團結進步精彩華章

紅色關橋,民族團結一家親

位於海原縣城東北部的關橋鄉關橋村,是純回族聚居村,現有常住人口928戶3148人。

民族團結,歷史悠久。1936年6月,紅軍西方野戰軍開展西征戰役、進入海原縣作戰,9月上旬佔領關橋堡,司令員兼政治委員彭德懷的辦公地點就設在清真寺的廂房裡,“關橋堡會議遺址”就位於關橋村部右側。在進駐期間,為了解決用水困難,紅軍到處尋找水源,終於在清真大寺旁,遺棄多年的老井裡挖出了清澈的甘泉。紅軍撤走後,當地回族鄉親為了紀念紅軍的深情厚誼,將這口井命名為“紅軍井”。

民族團結,創建創新。近年來,關橋村大力開展民族團結進步創建工作,充分發揮黨組織堡壘作用,著力打造“創建+黨建”示範品牌,探索創新民族團結進步創建新思路、新途徑、新領域,通過舉辦“刺繡剪紙培訓班”、“烹飪培訓班”“駕駛員培訓”等,豐富創建內涵,築牢思想基礎,發揮典型示範引領,助力脫貧攻堅;健全完善“關橋村村規民約”,成立紅白理事會,積極開展文明家庭、“好媳婦好婆婆”、“關橋好人”評選等一系列活動,全村呈現經濟發展、社會穩定、民風淳樸、團結和諧新景象。

希望小鎮,幸福花開。與華潤集團牽手打造的希望小鎮配套建有黨群服務中心、產業幫扶中心、文化活動廣場和兒童遊樂園,體育健身器材遊藝設施配備齊全,豐富了村民的文化娛樂活動。同時,依託華潤幫扶建設產業幫扶中心,實現村民家門口就能務工,切實鼓起農民的“錢袋子”,民族團結進步創建工作取得了顯著成效。

中衛海原:譜寫民族團結進步精彩華章

中衛海原:譜寫民族團結進步精彩華章

南苑社區,唱響民族團結新歌聲

海原縣海城街道辦南苑社區常住人口5000餘人,其中少數民族人口占40%,是典型的回漢鑲嵌式居住社區。近年來,南苑社區以創建民族團結進步示範社區為契機,以和諧社區建設為依託,建立“聯動聯建、全民共創”工作機制,開展“創建+”工作模式,推動社區各項工作取得實效,先後獲得“全國科普示範社區”“自治區民族團結進步創建模範集體”“五星級和諧社區”等榮譽稱號。

黨建引領為民族團結進步凝心聚力。依託社區“聯合黨委”平臺,探索建立“支部+支部”“民族團結進步創建+黨建”模式,成立社區聯合黨委,與轄區單位共聯共建。結合綜合治理網格化管理,形成民族工作便民服務網絡,推進民族工作常態化、規範化。文化帶動為民族團結進步增添活力。整合社區文化資源,深化“民族團結進步創建+文化”內涵。搭建“共同團結奮鬥 共同繁榮發展”為主題文化大舞臺,組建成立南苑文化融合傳媒有限公司,形成點面結合、上下聯動的群眾文化活動長效機制,全力打造“立足民族團結,塑造文化精品”文化品牌,營造健康向上的社區新風尚。民生服務為民族團結進步謀求和諧。建立“民族團結進步創建+民生”服務模式。建立社區、小區、樓棟三級網格化管理平臺,建立“一幫一”愛心結對幫扶機制,開展“愛心敲門”活動,為各族困難群眾解憂幫困、為民族團結進步創建營造和諧環境。

中衛海原:譜寫民族團結進步精彩華章

中衛海原:譜寫民族團結進步精彩華章

閔寧攜手,譜寫民族團結新篇章

海原縣閩寧紡織製品有限公司創辦於2017年7月,是集服飾研發、設計、生產、銷售於一體的現代化企業,公司現有職工340餘人,其中少數民族職工260人。

落實幫扶責任,加強民族團結。企業秉持“閩寧幫扶,共同發展”的理念,承載承載“建設寧夏、服務海原"的社會責任,著力做好民族地區的對口幫扶工作,助力脫貧攻堅。在這樣一個多民族職工共同工作、學技能的企業,我們處處看到各民族和睦相處,和諧共進,大家相互尊重、體諒、包容,這些都源於企業始終把“漢族離不開少數民族,少數民族離不開漢族,各少數民族之間也相互離不開”作為團結工作的重點,精心打造“寬容博愛,開放合作”團隊精神。

傳遞關愛溫暖,增進民族團結。閩寧在發展的道路上堅持決不讓任何一個民族兄弟掉隊。企業積極參與支持社會公益事業,開展了一系列“獻愛心、送溫暖”活動。各族職工群眾手足相親、守望相助,全力打造民族團結進步示範企業。加快企業發展,增強民族團結意識。公司將黨建與民族團結進步創建工作有機融合,通過開展“主題黨日活動”、設立黨員管理責任區,充分發揮黨員在創建工作中的先鋒模範作用,以黨建引領創建。閩寧協作鑄輝煌,攜手並肩奔小康,立足推動本地經濟文化繁榮發展,為促進民族團結、社會進步、經濟發展做出了積極貢獻。

中衛海原:譜寫民族團結進步精彩華章

中衛海原:譜寫民族團結進步精彩華章

美麗曹窪,奏響民族團結和諧曲

曹窪鄉位於海原縣中南部,全鄉下轄5個行政村2742戶8930人,是漢、回、蒙、彝等多民族集聚的地方。

曹窪鄉按照民族團結進步創建要求和目標,結合實際,緊緊圍繞“共同團結進步、共同繁榮發展”民族工作主題,堅持“中華民族一家親,同心共築中國夢”總目標,守好“促進民族團結、維護政治安全、改善生態環境”三條生命線,在全鄉廣泛組織開展民族團結進步創建工作,確保經濟社會健康發展,取得了顯著成效。

曹窪鄉又是北方遊牧文化和中原農耕文化傳承發揚的重要基地,各民族群眾在中華文化指引下,共同參與鄉土文化的創造和繼承。境內有新石器時期齊家文化和馬家文化遺址,更是蒙元文化的傳承之地。厚重的歷史淵源形成了各族群眾融洽和睦的傳統理念,積澱了互依共存的思想基礎。

“村莊在花叢中,花叢在村莊中”的美麗曹窪鄉,歷來有民族團結互助的光榮傳統,多年來,鄉黨委、政府堅持把民族團結進步作為維護社會穩定、促進脫貧攻堅、引領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工作來抓,帶領各族群眾守望相助、團結奮鬥,鄉村基礎設施日益改善,建成“曹窪鄉民族團結進步主題公園”並在主題公園開闢了文化長廊等,各族群眾生活水平和緊密程度不斷提高,呈現出繁榮富裕、和諧美好的新景象。

中衛海原:譜寫民族團結進步精彩華章

中衛市海原縣,通過民族團結進步創建工作,強化各族群眾在“共同文化”滋養下的交往交流交融,不斷增強民族團結進步的吸引力、感染力,促進各民族象石榴籽一樣緊緊抱在一起,全縣各族群眾同心同德謀發展、脫貧致富奔小康,共同打贏脫貧攻堅戰役,共同譜寫了民族團結進步精彩華章!(張建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