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酒紛爭20載,除了茅臺五糧液,還有誰?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

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

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

無論是借酒消愁,還是把酒言歡,酒是文人墨客繞不開的主角。

而現在,除了喝酒的男人們感興趣,炒股的大媽們也興致不減。很多人看到茅臺股價破千,市值超越“宇宙行”,卻不知當年它也曾被五糧液踩在腳下。

白酒紛爭20載,除了茅臺五糧液,還有誰?

茅五的陣營,都有過誰?

2003年6月,一則“五糧液要投資100億元做芯片”的新聞迅速刷屏。更早前五糧液集團在製藥、酒精、威士忌等方面都進行了投資,難道是五糧液白酒業務不行了嗎?

白酒紛爭20載,除了茅臺五糧液,還有誰?

恰恰相反,正是白酒業務發展太好,才為集團公司多元化提供了基礎。

90年代是白酒群雄逐鹿的時代。伴隨市場化大潮,產品、渠道和品牌的競爭開始激烈起來,“曇花品牌”已是屢見不鮮,所謂五年河東,十年河西。

在這萬馬奔騰中,五糧液憑藉在品牌、渠道和價格等方面的激進改革,快速超越茅臺,領跑行業,迎來中興。1998年五糧液銷售收入超過28億元,幾乎所有對手都被甩開幾條街,這也是五糧液集團敢做芯片的勇氣之源。

隨後,茅臺經過90年代的蟄伏,調整價格策略,開發軍政市場,與五糧液的差距逐步縮小,2005年淨利潤超過五糧液,2013年營收上實現超越,找回昔日“國酒”的榮光。

從1994年五糧液超越茅臺到2013年被反超,江湖恩怨20載,期間見證過很多品牌的過往雲煙,也經歷了行業的高峰與低谷。

無論是拿下標王后轟動一時的孔府宴酒、秦池酒,還是曾經摘得行業桂冠的瀘州老窖、山西汾酒;無論是假酒勾兌案、金融危機、白酒稅費改革,還是2003年後行業的“十年昌盛”,

行業沉浮中茅臺和五糧液始終是白酒賽道繞不開的龍與虎。

茅臺、五糧液一統江湖的態勢下,誰又能撼動“雙龍戲珠”的格局呢?

90年代的漲價潮中,五糧液領頭,劍南春是最堅定的追隨者。伴隨著公司改制,在市場競爭中劍南春迅速突破重圍,躋身行業第一梯隊。

短暫輝煌後,公司在股權上糾纏不清,高管被調查,產品升級掉隊,錯失資本市場等,劍南春的發展在曲折中向前。

“茅五劍”成為一代人的記憶。

在90年代漲價潮中,有人上來了,也有人下去了,比如山西汾酒。

作為知名白酒企業和中國第一家白酒上市企業,汾酒具備名酒基因與底氣,但卻在行業潮流中選擇了大眾路線,名酒變民酒。90年代後期又爆發了假酒案,聲譽、市場大幅下滑,經歷了多年的低谷。

“茅五汾”的說法漸漸很少人提及。

同樣在90年代選擇保守戰略的還有瀘州老窖。90年代早期,瀘州老窖力曾壓五糧液,但五糧液憑藉激進的產品和渠道策略快速實現反超。

不過,老窖及時調整策略,在1999年推出高端酒國窖1573,在之後行業的變遷中堅定推進國窖1573的高端化,如今在高端酒市場佔有一席之地。

“茅五瀘”也成為近年高端市場的代表。

90年代後的20年裡,劍南春、山西汾酒、瀘州老窖等都在一定時間段成為或接近行業老三,但始終都沒能成為鐵三角或對茅五產生衝擊。

除了上述三大酒之外,西鳳酒、董酒等也都在老三的位置留下過印跡。

鐵打的茅五,流水的老三?

歷史的車輪滾滾向前,白酒行業的爭鬥激烈而無趣。

激烈的是,各大地產酒都紛紛提高檔次衝擊省外市場,塑造全國化品牌;

無趣的是,策略、路徑都出奇的一致,鮮有特色。

白酒紛爭20載,除了茅臺五糧液,還有誰?

從“雙龍戲珠”到“三足鼎立”

行業格局發生質變在2010年。

洋河的營收規模超過瀘州老窖,市值、淨利潤也實現全面趕超,將白酒前三改寫成"茅五洋"。

白酒紛爭20載,除了茅臺五糧液,還有誰?

洋河的崛起,有怎樣的量變,又帶來哪些質變?

回到2003年盛夏,一款名為“洋河藍色經典”的綿柔型白酒呱呱墜地。此後,藍色經典帶著洋河一路奔跑。

藍色經典憑什麼能引領市場?洋河從三方面打造自己的創新點。

包裝設計。

洋河一改市場以偏紅色的主色調包裝,重拾1979年在全國評酒會上的藍色包裝,推出藍色經典系列,打造別具一格的藍色標籤。

產品工藝。洋河打破了長期以來中國白酒以“香型”分類的標準,開創了以“味”為主的白酒新流派,確立了綿柔型白酒國家標準。

市場定位。隨著商務活動的興起,中高端的宴請、送禮需求快速增長,百元價格段的白酒出現真空。洋河率先推出的海之藍抓住口子窖100元左右及五糧春158元間的價格空隙,將終端價格定位在128元。

2008年,洋河將支點移至天之藍,與以劍南春為代表的全國次高端名酒展開競爭,再次實現了全國範圍內300元價位的突破。在這之後,又順勢推出高端酒夢之藍,並不斷打造M6、M9、手工班、M6+等諸多新品,大力開拓高端市場。

2010年,洋河的質變正式開始,表面上只是超越老窖成為行業第三,更深層次的則是塑造了“三足鼎立”的行業格局。

為什麼過去其他老三們沒有動搖“雙龍戲珠”?有三大原因。

第一,主要數據的全面領先,更是對茅五帶來衝擊。

從2010年起,洋河不僅是在營收、淨利潤等主要指標全面領先瀘州老窖。更是在一段時間內不斷縮小與茅臺和五糧液的差距,衝擊茅五的地位。2011年營收達到茅臺的70%,2015年淨利潤與五糧液僅相差8億,是真正的第一陣營。

第二,品牌影響力直逼茅臺和五糧液。

2003年之前,擁有“洋河”和“雙溝”兩大名酒品牌的洋河股份,在一眾豪強面前略顯渺小。但隨著藍色經典系列的成功,洋河品牌一路飛歌猛進,並直逼茅五。

2012年度FT全球500強排行榜上,洋河位列425位,與位列450位的五糧液一起成為當年新增的兩家企業。之後洋河不斷在G20杭州峰會、世界互聯網大會、中美商會晚宴等重磅場合露面。2017全球烈酒品牌價值50強排行榜中,洋河股份緊隨貴州茅臺和尊尼獲加排名全球第三。

第三,公司持續十年的穩定增長。

相比過去那些曇花一現的第三們,洋河的經營情況已經實現長達十年的穩定,後來者眾多,但都無法超越。從最核心的ROE指標來看,洋河長期處於20%以上,行業內能做到這一點的只有茅臺。其他方面,公司業務佈局已經實現真正的全國化,在2013年行業低潮中經營穩健回撤小,夢之藍系列不斷推出陳新,高端市場直追茅五。

2003-2013年被公認為行業的黃金十年,洋河抓住時機實現趕超,奠定行業“三足鼎立”格局。

白酒紛爭20載,除了茅臺五糧液,還有誰?

洋河的陣痛、應對與轉機

春風十年,意氣風發的洋河,備受矚目。

後來,千軍萬馬沿著洋河的路爭先湧現,次高端市場競爭異常激烈,快速成長的洋河頓時四面楚歌。山西汾酒快速進軍省外市場,實現省內外的均衡佈局,今世緣重點打造次高端國緣系列並在江蘇大本營侵蝕洋河市場。

2018年以來,次高端市場競爭加劇,諸多地產酒龍頭紛紛進軍中高端市場。在諸多措施中,提價成為行業打造高端屬性的主要途徑。

主打中高端的洋河,在2018-2019上半年對相關產品也進行了多輪提價,但提價節奏上的問題帶來了下游渠道的積壓,洋河在渠道上的問題全面暴露。

山雨欲來風滿樓,問題在2019年下半年快速爆發。

比如,出廠提價後市場終端價格並未隨之上漲,經銷商利潤低,銷售積極性不高;不斷給經銷商鋪貨,忽視了消費者開瓶率,未及時跟進終端動銷情況,產品在渠道積壓嚴重;一直專注於全國化運營,渠道重心在省外市場,對省內競爭對手今世緣的認識不夠,初期的應對措施不足。

很快,洋河馬上認識到渠道上的問題,推出一系列改革措施。

渠道上,洋河以壯士斷腕的決心,基本上停止發貨,給渠道消化庫存留空間。單季度數據顯示,2019Q3和Q4淨利潤分別下降23%和78%,2019Q4扣非淨利潤不足千萬。

除了梳理渠道庫存之外,運營上,洋河分拆、整合原有高端酒事業部,實現精細化運營,夢之藍M9及手工班由專門部門負責,夢之藍系列成立專門的團購部主攻意見領袖。產品上,推出重磅新品夢之藍M6+,在保留一系列經典元素同時,實現了品質、規格、形象和防偽四重升級,在700元左右市場打開新空間。

白酒紛爭20載,除了茅臺五糧液,還有誰?

同時,管理層的股權激勵、人事優化、銷售隊伍的柔性考核等諸多舉措一一落地。

半年時間,調整效果就快速顯現。

  • 疫情之下,2020年一季度營收和淨利潤降幅快速收窄,且都明顯好於2019年四季度,最黑暗的時期已過。
  • 新產品M6+的全國化渠道佈局已經完成,且在市場已經取得不錯的口碑,全新的大單品有望快速爆發。
  • 近期的調研數據顯示,江蘇省內渠道庫存已經處於1個月左右的低位,渠道問題在快速理順之中。

十年飛奔,陣痛讓洋河放慢腳步。在外界一片質疑中,洋河快速出臺一系列應對措施,直面最核心的問題,並在超短時間內實現初步效果。

務實的洋河管理層對2020年的業績目標是,與2019年持平。按洋河目前的調整效果,原本市場預計長達幾年的低迷期,很可能在2020年就實現大翻盤。

洋河20年,抓住時機快速騰飛,面對危機沉著應對,迎來轉機中興可期。

白酒紛爭20載,除了茅臺五糧液,還有誰?

坎坷是企業壯大的基石

雖然過去十年洋河處於第一陣營,是最接近茅五的品牌,但也一直有一些爭議,管理層的調整能力、市場的掌控能力、產品的創新能力等。

這一次,洋河在困境的反轉,是對質疑最好的回應,深度調整的2019年仍舊保持第一陣營本就是一次回擊。

坎坷後的反擊,是每一個企業發展壯大的基石。

比如,90年代後期茅臺被五糧液超越後的調整與反擊;五糧液在2013年渠道問題纏身、銷售全面受阻後的精耕細作,再次中興。

20載歸來,那個熟悉的洋河正在走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