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看看其他手機廠商是如何曲線救國的

手機,以曲線救國為準。

昨天,魅族發佈了自整改以來的第一款魅藍產品:魅藍note6。按照李楠的話來講:魅族以後要拒絕“套娃”和“機海戰術”,迴歸對精品的打磨。然而,還是同樣的配方,還是熟悉的味道。

在手機嚴重同質化的今天,我們來看看各路廠商都是如何實現“曲線救機”的。

1、正面不夠,背面來湊

一塊屏幕,下方正面按壓指紋,上方傳感器、前攝和聽筒。這就是如今市面上90%手機正面排版。在“全面屏革命”還未完全到來之前,面對已經不能再做減法的機器,自然很多產商選擇從背面做文章。

HTC U11

來看看其他手機廠商是如何曲線救國的

HTC U11

曾經的安卓霸主,市值超越諾基亞的HTC,在金屬加工工藝上有媲美蘋果的技術積累,看看當年的HTC M7你就能明白。然而定價的失誤,產品本身缺乏創新,使得這樣一家巨頭很快被吞沒在手機的藍海中。

最近兩年,HTC發佈的手機再也看不到金屬的身影,轉而開始對“鋼琴烤漆”工藝研究。而這一次發佈的新機器打出了“水盪漾”背殼,在不同角度下會顯現出不一樣的顏色。藉此來取得消費者的喜愛。

2、一個微小的創新,發佈一款機器

差異化有多難抓?需要花很久才能找到新的點子。所以廠商一年一度的旗艦機發佈會,是最引人矚目的。然而千元機怎麼辦呢?難道每年就靠小改外形和升級配置麼?對,就是這樣的。

魅藍 E2

來看看其他手機廠商是如何曲線救國的

魅藍 E2 閃光燈

魅族2016年機海戰術,總共發佈了14款機器,基本上實現了300元一個階梯的局面。特別是在魅藍系列上,基本上做到了“同樣的殼子,不同的配置,差不多的價格”這樣的局面。為了一顆閃光燈,魅族就發佈了魅藍 E2,沒錯,這傢伙和其他同伴沒有太大的區別。唯獨最大的區別就是閃光燈和後面的天線條做到了一起,使得“看起來更美觀”一點。僅此而已。

3、雙材質的應用

隨著金屬加工工藝門檻的不斷降低,全金屬手機已經在千元機上普及開來。人們的審美疲勞也在日益凸顯,於是HTC死磕塑料,小米探索陶瓷,索尼保持著鏡面玻璃質感,就連蘋果也不得不推出全新的“亮黑”以吸引眼球。手機創新又回到了工業設計的基礎——材質。

Google pixel

來看看其他手機廠商是如何曲線救國的

雙材質 Google pixel

這是一款國內少見,國外賣瘋了的機器。作為Google nexus的繼任者,pixel保持著nexus一貫的簡約、低調的設計元素,這也是為了和安卓原生系統相互協調統一。而這款機器最大的亮點,就是玻璃與金屬的結合,這也是最聰明的地方:選擇了工藝最成熟的兩種材質。但是達到了不一樣的視覺效果。

4、吹了幾年的模塊化,然並卵

從Google Project Ara原型機曝光以來,我們真的曾經相信模塊化手機有到來的那一天。然而隨著項目終止,恍然大悟這只是我們美好的夢想而已,模塊化手機對於廠商自身而言,在利潤方面顯然是自殺性的。在如今的商業社會很難成形。

MOTO Z

來看看其他手機廠商是如何曲線救國的

MOTO Z

摩托羅拉手機業務作為通訊界的“黃埔軍校”,在智能手機時代走向了沒落,最終被聯想收購。然而作為專利積累深厚的企業,即便被收購之後,摩托羅拉依舊推出著做工良好的機器。比如MOTO Z系列,並且作為市面上唯一擁有完善拓展模塊的手機,用戶可以將MOTO Z改裝成外放音響、投影儀、照相機等,讓用戶能夠實現比較輕鬆的體驗。

5、明星IP,把中端機賣出高端機的價格

當一個廠商真的很難拿出創新點的時候,就像一個編劇寫不出好的劇情時,他就會加入很多色情內容在裡面。手機廠商拋開產品不談,請了許多明星為自己的產品做代言,廣告刷得到處都是,地鐵站、公交站、機場,打開手機APP滿屏廣告,就連APP按鈕也是廣告!然而連最基本的統一售價都無法做到,一條街上的實體店能夠出現幾種不同的價格。然而這樣的廠商,在中國市場,能夠取得非常優秀的成績。看來這種“曲線救機”的方式,是最粗暴有效的。

來看看其他手機廠商是如何曲線救國的

某廣告爛大街的廠商

無論如何自救,科技產品的核心還是功能和技術上的創新,商業的本質絕對不是營銷,這也是為何英國報紙會批評共享單車為“傻瓜經濟”。

我們看看百度指數就能明白:技術核心的廠商,始終是最受關注的:

來看看其他手機廠商是如何曲線救國的

百度指數顯示,iPhone7依舊是最火話題

(本人宋東珂,大三無業遊民。做過代理,做過HR,開過公司,幹過淘寶。如今寫寫文章,玩玩航拍攝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