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挑食,像賈靜雯一樣來點行動,讓孩子自主進食

某綜藝節目中看到賈靜雯、修杰楷與女兒關於吃飯問題鬥智鬥勇的片段,很有感觸。

賈靜雯一家在吃晚飯,咘咘不願意吃蔬菜,找藉口,一會說飯燙,一會把肉和菜叼嘴裡玩,賈靜雯夫婦不管是好言相勸還是語言威懾,都不管用。

孩子挑食,像賈靜雯一樣來點行動,讓孩子自主進食

修杰楷:“欠修理。”

咘咘:“我不要欠修理。”

孩子挑食,像賈靜雯一樣來點行動,讓孩子自主進食

育兒難題中,孩子挑食能排前三,有人說,無法強迫的三件事有:吃飯、拉屎和睡覺。

不要焦慮,先給大家來一顆定心丸,有研究表明,學齡前孩子對於食物的偏好一定存在,但是並沒有定型,對於食物的狂熱和厭惡更替出現,完全沒有規律可言

一般來講,大部分孩子都需要嘗試二十次左右才能接受新食材。

孩子挑食,像賈靜雯一樣來點行動,讓孩子自主進食

孩子挑食可能的原因:

01 父母強迫孩子進食。

孩子正在長身體,要均衡營養,這一點做父母的都知道,但是有一個現實是,大人買菜只買自己喜歡吃的,一旦孩子不喜歡,就說是孩子挑食。

朋友的孩子不喜歡吃木耳,有一次我們一起聚餐,朋友很粗暴的將一大口木耳塞進孩子嘴巴里,並且命令他嚥下去,孩子直接哭著乾嘔,我至今印象深刻。

強迫只會給孩子造成壓力,更不願意吃。

02 孩子對食物缺乏興趣

尤其有的爺爺奶奶帶孩子,一聽說吃什麼對孩子身體好,每天都要給吃,這樣的單一進食下來,孩子已經吃膩了,可不得挑食。

還有一些家長,認為喝奶更有營養,對於已經該吃飯的年齡,完全不限制孩子,認為奶也能頂飽,形成惡性循環。

孩子挑食,像賈靜雯一樣來點行動,讓孩子自主進食

03 父母扮演著“食物守門員”的角色

前文所說,學齡前孩子對於食物的偏好客觀存在,狂熱和厭惡更替出現,但是很多家長忽視了這一客觀規律。一旦孩子對某一種食物表現出厭惡,從此以後,每一餐,孩子還沒開口,父母已經根據自己的直覺替孩子做出了決定,孩子挑食變成了父母不斷暗示還是要挑食。

04 感官敏感型孩子

感官敏感型分為氣味敏感型和材質敏感型,但是大多數都是兩者混合型,孩子會對一些氣味或材質產生不適感。

孩子挑食,像賈靜雯一樣來點行動,讓孩子自主進食

如何應對:

01 停止嘮叨和強迫。

對於孩子堅持不吃飯,賈靜雯直接把咘咘的小餐椅轉向後面說:“我們不想看到不乖乖吃飯的小朋友。”

至此,咘咘秒認錯:“我會乖乖吃飯。”

孩子挑食,像賈靜雯一樣來點行動,讓孩子自主進食

賈靜雯把咘咘轉回來,先安撫情緒,確認了情緒已經穩定後,又和波妞一起鼓勵咘咘吃飯棒。

孩子挑食,像賈靜雯一樣來點行動,讓孩子自主進食

最後咘咘乖乖吃掉了碗裡的蔬菜和肉。

在咘咘聽不進去話的時候,賈靜雯也叨了幾句,但她沒有沉浸在自己的叨叨裡,而是用行動告訴孩子,挑食的行為爸爸媽媽不接受。

嘮叨會強化挑食行為,而強迫會激起孩子的逆反,更不願意配合。

02 角色換位,父母可以模仿孩子拒絕吃某些食物的場景

每次我模仿喬治的時候,他總是哈哈大笑,樂於接受,對於幼兒,說教是最無用的管教方式。

03 放權。

給孩子選擇吃什麼的權利,有時候偶爾餓一餓也沒有關係。

可以讓孩子參與到食物的製作中來,喬治也是一個挑食的孩子,但是我發現,每次他幫我摘菜、洗菜,就算是他平時不喜歡吃的,只要他付出了勞動,他就會吃上幾口,品嚐一下自己的勞動成果。

喬治爸爸還和他一起在陽臺種植過他不喜歡的青菜來引導他接受,去菜市場,我也會讓他參與到選擇食材的活動中。

對於敏感型孩子,要投其所好,慢慢拓展。可以先讓孩子聞一聞,下來嘴巴碰一下,逐步進入嘗試放在嘴巴里,小劑量慢慢脫敏。

04 藉助繪本

《吃飽了,吃飽了》

孩子挑食,像賈靜雯一樣來點行動,讓孩子自主進食

《我絕對絕對不吃番茄》

孩子挑食,像賈靜雯一樣來點行動,讓孩子自主進食

《不吃豌豆的豌豆公主》

孩子挑食,像賈靜雯一樣來點行動,讓孩子自主進食

最後,以上文字只是針對非病理原因導致的孩子挑食,如果孩子生病,還是要聽醫生建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