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喜山:當好“第一書記”做村民的“自家人”

他一心撲在幫扶工作上

腳踏實地,紮實工作

認真履行“第一書記”職責

用實際行動踐行著自己的職責和承諾

他帶著組織的期盼,單位的厚望

通過三年的辛勤努力和付出

贏得了百姓的認可和讚譽

劉喜山:當好“第一書記”做村民的“自家人”

被村民親切地稱為“自家人”

他就是縣稅務局駐松江鎮廟嶺村

第一書記劉喜山

劉喜山:當好“第一書記”做村民的“自家人”

2018年,劉喜山下派到松江鎮廟嶺村第一書記,這裡給他的第一印象是人口少、勞動力少,基礎條件太差,但是村民都很淳樸。他住的平房條件簡陋艱苦,火炕乾燒屋裡也不暖和。但這並沒有減少劉喜山帶領百姓脫貧的熱情,他始終把脫貧攻堅的責任放在心頭,扛在肩上,抓在手裡,急村民之所急,想百姓之所想,積極為百姓排憂解難,用實際行動詮釋著新時代稅務幹部愛民敬業的情懷。

劉喜山:當好“第一書記”做村民的“自家人”

他堅持做好日常走訪工作,通過嘮家常拉近與村民間的距離。他時刻關心貧困家庭的生活狀況,積極主動幫助他們解決實際困難,鄭成斌和孫煥發就是其中的兩位。劉喜山第一次到他們家裡時,發現這兩戶村民不僅家裡的環境十分簡陋,而且冬季的衣服也非常單薄。

劉喜山:當好“第一書記”做村民的“自家人”

瞭解了這兩戶家庭的情況後,劉喜山積極與州消防支隊溝通協調,取得了支隊領導的支持,及時為鄭成斌和孫煥發送去消防棉衣。當他們身穿棉衣臉上洋溢著笑容時,劉喜山感到無比欣慰。

既要為民解憂,也要提升百姓幸福感。劉喜山來到廟嶺村後,帶領村幹部和村民共同開展環境大整治,修了邊溝,安了路燈,夾了板杖子,村容村貌發生了很大的變化。

劉喜山:當好“第一書記”做村民的“自家人”

駐村幾年來,劉喜山始終秉持著一顆初心,把“村民無小事,事事需盡責”這幾個字牢牢的記在心裡。他走家串戶幫助農民發展養殖業,而且處處為村民著想,贏得百姓的信任。2018年冬天,村民王洪志家裡養了兩頭牛,因為缺少草料,孩子又不在家,著急賣牛,找到劉喜山後他及時和露水河的朋友聯繫,幫助把牛賣了出去。對方付款時,王洪志的妻子擔心被騙或者收到假錢,讓劉喜山幫助收取現金21800元,老人的信任讓他的心裡暖暖的。

面對疫情,劉喜山衝鋒一線,積極主動挨戶排查返鄉人員信息,每天問詢村民身體狀況,及時上報各項數據。同時,組織開展村內衛生消毒,對村部、商店等人員密集場所定期消殺,充分利用廣播、微信群、條幅等及時宣傳防護常識、闢謠信息,普及疫情防控知識,提高群眾自我防護意識。

劉喜山:當好“第一書記”做村民的“自家人”

一名黨員就是一面旗幟。劉喜山常說,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容不得半點馬虎,只有忘我的投入精力,忘我的投入工作,才能更好地完成任務。他舍小家顧大家,忙起來時一個月都回不了家,但為了打贏脫貧攻堅戰,為了廟嶺村一方百姓早日脫貧,他覺得再苦再累也是值得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