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節跳動“大力出奇跡”的第一步,先從賣檯燈開始

日前,字節跳動宣佈啟用全新教育品牌“大力教育”,而這也成為了其旗下首個公開發布的業務獨立品牌,並且將承接所有教育產品與業務。與此同時,大力教育方面還發布了首款智能硬件產品“大力智能作業燈”,這盞檯燈與智能系統結合,將可通過“智能雙攝”以及軟硬件實現“雙端聯動”,而其所配備有AI攝像頭與一塊手機大小的屏幕,則可以讓學生在家中也能享受到老師站在窗前盯著你的清涼感受。

字節跳動“大力出奇跡”的第一步,先從賣檯燈開始

但根據官方公佈的信息顯示,大力教育要做的嘗(que)試(de)還不止於此,其後期還將推出更多“新科技”產品輔佐家庭教育。那麼一向擅於“抓住”用戶注意力的字節跳動,是從何時開始將注意力放在了教育領域,這個從基因深處就鐫刻著互聯網基因的平臺又是從什麼時候擁有了設計硬件產品的能力呢?


【擅於抓住用戶注意力的字節跳動,早將目光盯上教育】


說到字節跳動,這家互聯網企業旗下的兩款代表平臺今日頭條與抖音,都是以擅長抓住用戶注意力而在業內知名。此前中國網絡視聽節目服務協會在發佈的《2020中國網絡視聽發展研究報告》中顯示,稱截至2020年6月,短視頻以人均單日110分鐘的使用時長超越了即時通訊。而抖音則正是短視頻領域的頭部選手,那麼這般抓注意力的能力若是能在教育領域發揮哪怕三成,其價值顯然也足以引發市場的狂熱。


其實教育一直是字節跳動關注的領域,公開資料顯示,早在2016年其就開始關注教育領域,並於2018年起陸續投資了一些相關企業。旗下產品包括但不僅限於清北網校、GOGOKID、瓜瓜龍啟蒙、開言英語、極課大數據、Ai學等等,而業務範圍更是橫跨Pre-k、K12,以及成人教育。

字節跳動“大力出奇跡”的第一步,先從賣檯燈開始

在2020年3月張一鳴發佈的八週年全員信中就曾特別提到,教育將是他重點關注的新方向。如今,字節跳動在教育領域跨越多學科、多課程,以及軟硬件的諸多探索與嘗試,則將全部整合到大力教育品牌旗下。在此次發佈會上張一鳴還表示,“我們對教育行業的探索還在早期階段,這是一個很有創新空間和社會價值的行業。對人的潛力和創造力充滿期待,所以我們很早就對教育很感興趣。大力教育的品牌獨立只是一個開始,我們對教育事業會長期有耐心。”


【伴隨品牌獨立的,卻是一盞“檯燈”】


雖然字節跳動方面從未刻意隱藏自己在教育領域意圖,但是在外界看來,這家互聯網企業投身教育事業,或許應該更傾向於類似在線網課,在線輔導,或是題庫等“輕”服務。而在此次發佈會上,字節跳動高級副總裁、原教育業務負責人陳林突然端出了一盞“檯燈”,宣佈要以智能硬件產品來完善品牌教育生態的優化,無疑也出乎了幾乎所有人的意料。

字節跳動“大力出奇跡”的第一步,先從賣檯燈開始

但事實上在教育行業中有著類似打法的品牌並不少,例如步步高和好記星等,一句“哪裡不會點哪裡”更是深入人心。並且近年帶來有伴讀功能的智能音箱,例如小米的“小愛老師”以及網易有道推出的有道詞典筆等等,而在更高端(指售價)市場,諸如蘋果,其實也一直強調旗下iPad系列產品的“學習工具”屬性。


且不論大力教育發佈的首款智能硬件產品是否能獲得市場的認可,樂觀來看,其藉助硬件佔領用戶“書房”,再與旗下例如瓜瓜龍、清北網校、大力智能、開言英語、你拍一、GOGOKID、大力愛輔導、AI學、極課大數據、學浪在內的產品矩陣形成“軟硬件配合”,或許也將形成獨到的優勢。


不過有一個疑問可能早已在大家心中憋著了,大力教育或者說字節跳動的硬件研發能力,究竟是從何而來的呢?一個意想不到的人和意想不到品牌,這時也就突然浮現在腦海中,而這就是羅永浩以及錘子科技。


【字節跳動的幽默感:教育“大力出奇跡”】


此前在2019年初,字節跳動宣佈3億元收購錘子科技。而對於此次收購的動機,外界的各種猜想也一直層出不窮,有觀點認為字節跳動要接下羅永浩的擔子,繼續發展“東半球最好的錘子手機”;也有分析結合當時互聯網造車熱,認為錘子科技的未來是幫字節跳動造車;當然,也不乏有網友覺得張一鳴是被羅老師“忽悠瘸了”,“收購了個錘子”。


其實網友們會有這類想法並不奇怪,畢竟在很多人看來,錘子科技的最大賣點可能就是羅永浩為其賦予的“情懷”加分,如今錘子科技被收購,“沒那味了”,所以相對應的價值也就不再能與同日而語了。但實際上,字節跳動當時所看重的或許並不是錘子科技的品牌附加值,而是其本質——硬件開發能力。


據陳林在發佈會上表示,教育是一個完整的系統工程,所以大力教育希望關注並深耕所有教育場景,給孩子提供一個完整的學習系統。這也就意味著字節跳動希望將這整個場景覆蓋透徹,而智能檯燈或許則只是一個開始。

字節跳動“大力出奇跡”的第一步,先從賣檯燈開始

拿檯燈當做教育硬件市場敲門磚的大力教育,或許也有種異乎其他競爭者的從容感。雖說教育給人的印象一直是嚴肅的,但是字節跳動似乎又將自己的幽默細胞過多傾注到大力教育身上,比如大力教育這個品牌名,據稱乃是取自網絡流行語“大力出奇跡”。


沉浸著輕鬆基調的大力教育,也對外放出了“三年內不盈利”口號,陳林也更是在發佈會上表示,“我們也不會為教育訂立明確KPI”。憑藉著這種看似遊刃有餘的打法,字節跳動會在教育領域取得怎樣的成績?大力教育是否會是繼今日頭條和抖音後,這家公司的另一項支柱業務,自然也就相當值得期待了。


【本文圖片來自網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