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了1700多年的黃鶴樓,李白蘇軾的打卡地,古建中的頂流

中國的古建築中,有一座樓異常顯眼,它誕生於兵馬紛爭的三國,卻在之後的歲月裡,常與詩詞歌賦為伴;它耀眼了華夏曆史1700多年,少有樓閣能望其項背,

它就是黃鶴樓。

火了1700多年的黃鶴樓,李白蘇軾的打卡地,古建中的頂流

“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餘黃鶴樓;黃鶴一去不復返,白雲千載空悠悠”。

崔顥的一首七律,將唐詩攀登至頂峰,也賜予了文人墨客一個巨大財富,至此,黃鶴樓成了文學勝地,表面上謙虛推辭的文人,暗地裡卻到此比拼個高低。

火了1700多年的黃鶴樓,李白蘇軾的打卡地,古建中的頂流

黃鶴樓是幸運的,它見證了華夏曆史最有才華的一群人,這些人又毫不吝嗇地,將滿腹才華傾付於它。

黃鶴樓誕生於公元223年,這一年劉備逝世於白帝城,將社稷大業託付於諸葛亮,蜀漢和東吳得以重歸於好,同年孫權建立夏口城,這是武漢最早有明確文字記載的城池。

火了1700多年的黃鶴樓,李白蘇軾的打卡地,古建中的頂流

為了瞭望巡視,在城池一角建了座“軍事樓”,這便是黃鶴樓的前身。58年後,晉國軍隊攻佔東吳,至此三國統一,此樓也丟掉了軍事作用,並在屢次翻修後成為了觀賞樓。

火了1700多年的黃鶴樓,李白蘇軾的打卡地,古建中的頂流

黃鶴樓是適合觀賞風景的,它立於蛇山之巔,與龜山遙相對望,面前是滾滾長江,幾公里遠便是交匯的漢江,扼守武漢三鎮的地理中心,唐代詩人閻伯理登樓後誇讚道:“極長川之浩浩,見眾山之累累”。

火了1700多年的黃鶴樓,李白蘇軾的打卡地,古建中的頂流

黃鶴之名從何而來?先秦小說《齊諧記》裡講到,古代有位仙人叫子安,他曾騎黃鶴經過這裡,彼時鵠與鶴相同,此地便名為“黃鵠磯”,樓也叫做了黃鶴樓。

火了1700多年的黃鶴樓,李白蘇軾的打卡地,古建中的頂流

此名起得極好,鶴在古代是長壽、高雅的象徵,常與神仙聯繫,又名“仙鶴”。而鶴多為白色,黃鶴只存在於神話中,如此黃鶴樓天生帶有一絲仙氣,也難怪吸引了這麼多文人墨客了。

火了1700多年的黃鶴樓,李白蘇軾的打卡地,古建中的頂流

早在隋唐時,黃鶴樓便已小有名氣,是當時文化界的“網紅打卡地”,這種盛況直到崔顥的到來,演繹到頂峰。崔顥一首《黃鶴樓》,不僅讓他名滿天下,也讓此樓享譽盛名,有“遊必於是,宴必於是”說法。

火了1700多年的黃鶴樓,李白蘇軾的打卡地,古建中的頂流

據不完全統計,僅收錄在冊的同黃鶴樓相關的詩文,就多達400多首,遙遙領先於其他古樓閣,堪稱中國古建中的頂流。

李白自然不會錯過它,一生放浪狂狷的詩仙,登樓觀景時詩興大發,猛然抬頭看見崔顥的詩句,便擱筆放棄,說了句“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顥題詩在上頭”,黃鶴樓公園內建有擱筆廳,便是此事的紀念。

火了1700多年的黃鶴樓,李白蘇軾的打卡地,古建中的頂流

大文豪蘇軾也愛登黃鶴樓,常和友人一起遊玩,寫下了"黃鶴樓前月滿川,抱關老卒飢不眠;夜聞三人笑語言,羽衣著屐響空山"的詩句。相傳蘇東坡還為黃鶴樓題過對聯:爽氣西來,雲霧掃開天地憾;大江東去,波濤洗盡古今愁。

火了1700多年的黃鶴樓,李白蘇軾的打卡地,古建中的頂流

岳飛也來過,寫下了《滿江紅·登黃鶴樓有感》,“何日請纓提銳旅,一鞭直渡清河洛。卻歸來、再續漢陽遊,騎黃鶴”。這位軍事奇才,連詩情都如此豪氣萬丈。

火了1700多年的黃鶴樓,李白蘇軾的打卡地,古建中的頂流

武漢城市之父張之洞,也登過黃鶴樓,那時的清王朝動盪不安,張之洞興實業,辦學堂,寫下了“昔賢整頓乾坤,締造先從漢江起;今日交通文軌,登臨不覺亞歐遙”的期望。

火了1700多年的黃鶴樓,李白蘇軾的打卡地,古建中的頂流

黃鶴樓穿越了1700多年,無數文人志士攀登樓上,那一個個耀眼的胸懷抱負,伴同山間的黃鶴,一起飛向了長江盡頭。

火了1700多年的黃鶴樓,李白蘇軾的打卡地,古建中的頂流

遺憾的是,現在的黃鶴樓並不在原址上,1957年建造武漢長江大橋時,佔用了黃鶴樓舊址,1981年重建黃鶴樓時,選在了離距舊址約1000米的蛇山上。

重修的黃鶴樓,以清同治年間的樣式為藍本,加上了飛簷,擴大了體積,更顯雄偉壯觀。

火了1700多年的黃鶴樓,李白蘇軾的打卡地,古建中的頂流

很多人會惋惜黃鶴樓的命運,不過在我看來,這大可不必。因為在黃鶴樓1700多年的歷史中,先後經歷26次重建,每一次都更貼近於時代,這是它的進化,也是命運的選擇。

高度在變、模樣在變、登樓的人也在變,不變的是那氣吞山河的魄力,是與日月爭輝的豪情。

火了1700多年的黃鶴樓,李白蘇軾的打卡地,古建中的頂流

金風送爽的初秋,我來到了黃鶴樓公園,正值週末,公園內人頭攢動,熙熙攘攘。從遠處眺望,高聳入雲的黃鶴樓,在藍天白雲下金碧輝煌,高高飛起的簷角,精巧繁瑣的雕刻,無愧於“天下第一江樓”的美名。

火了1700多年的黃鶴樓,李白蘇軾的打卡地,古建中的頂流

黃鶴樓內部由72根圓柱支撐,外部有60個翹角,用10多萬塊黃色琉璃瓦覆蓋表面,華麗至極,繁瑣至盛。主樓周圍建有白雲閣、象寶塔、碑廊、山門等建築,文風鼎盛、古樸典雅,瀰漫著厚重雅緻的氣韻。

火了1700多年的黃鶴樓,李白蘇軾的打卡地,古建中的頂流

只是遊客太多,登樓之人排起了長隊,這倒也好,給了我充足的時間,精心觀賞這棟火了1000多年的樓閣。

火了1700多年的黃鶴樓,李白蘇軾的打卡地,古建中的頂流

如果你到武漢,記得到此看看,登樓遠眺,感受江城的無窮魅力,說不定一時興起,也能寫下一首千古名篇。

地址:湖北武漢市武昌區蛇山

交通:乘坐10路、61路、402路公交,到武珞路閱馬場站下即可。

全國各大城市的冷門景點都在這裡哦,關注作者:林清鹿,即可獲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