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方舟:他是14億中國人都該鞠躬致謝的“糖丸爺爺”

我國作為一個人口眾多的農業大國,瘟疫和蝗災一直都是影響我國民生的重要阻礙。我國建國之後的幾十年裡經歷了幾次病毒性瘟疫的肆虐,最近的新冠和十幾年前的那次非典對國民的工作生活造成了極大的影響。

而在更早的一段時間曾經肆虐過一個迫害祖國未來的傳染病——小兒麻痺症。

小兒麻痺症的學名是脊髓灰質炎,它是由是由脊髓灰質炎病毒引起的一種傳染疾病,而且這種疾病通常都是在人小時候得。病毒通過受到汙染的食品和水中,一旦被兒童們吃進肚子裡就會在腸道中進行繁殖,然後入侵神經系統。

而且這個疾病通常是隱性傳染不容易被儘早發現。尤其是這種疾病治療之後的併發症和後遺症讓非常多得過此類疾病的兒童一生都落下殘疾。所以這種疾病重不在治療而在於預防。顧方舟就是在小兒麻痺症的預防上做出功勳貢獻的科學家。

顧方舟:他是14億中國人都該鞠躬致謝的“糖丸爺爺”

顧方舟的生平

1926年的夏天,顧方舟出生在上海,原籍是浙江寧波。

由於早年父親就去世了,母親為了養活顧方舟和其他兒女只好去杭州做了助產的工作。之後一家人又輾轉到了天津。

1944年顧方舟考入了北京大學的醫學院醫學系進行本科學業的學習。在大學期間他便入了黨。

1951年顧方舟被安排去了蘇聯醫學科學院的病毒研究所學習病毒學。經過四年的學習顧方舟掌握了對於病毒提取分離和製作疫苗等先進技術,之後便回國效力。

小兒麻痺病毒在剛剛建國的時候發病率是十萬分之四,也就是說十萬個孩子裡就有四個會因為小兒麻痺症落下終身殘疾。而且在1955年的時候小兒麻痺症在中國大面積傳播,形勢不容樂觀。

1957年顧方舟便響應國家號召開始致力於脊髓灰質炎病毒的疫苗研究。次年便在實驗室中分離出了活體脊髓灰質炎病毒,並擔任中國醫科院病毒學研究所研究室主任,專門研究脊髓灰質炎病毒。為了建設疫苗生產的基地,顧方舟被派往了昆明進行工作。

顧方舟:他是14億中國人都該鞠躬致謝的“糖丸爺爺”

早年研究中的顧方舟

1959年的時候,顧方舟研究出的脊髓灰質炎疫苗完成了動物實驗。之後他的團隊僅用了一年時間便將合格的疫苗推廣到了北京、上海的全國各大城市。並且他從滾元宵的方法中找到靈感將活體疫苗藏入了糖丸當中,快速地加大了疫苗在農村的進一步推廣。

直到1965年的時候,全國脊髓灰質炎疫苗全面推廣,小兒麻痺症的發病率明顯下降。1994年的秋天,經過了多年努力,直到今天全國也沒有發現由本土野病毒引起的小兒麻痺症,那時的顧方舟已經是中國醫學科學院院長了。

千禧年的時候,在北京舉行了中國消滅脊髓灰質炎證實報告簽字儀式。時年74歲的顧方舟作為代表進行簽字,宣佈我國已經成為無脊髓灰質炎國家。

2019年顧方舟在北京去世。享年92歲。

他對小兒麻痺症的預防和疫苗研究長達42年之久,他是中國口服活疫苗的發明者和開拓者。被稱為“中國脊髓灰質炎疫苗”之父。

顧方舟:他是14億中國人都該鞠躬致謝的“糖丸爺爺”

晚年的顧方舟

賭上生命的代價完成的壯舉

在建國初期脊髓灰質炎疫苗完全依賴從蘇聯進口,而這種進口疫苗有兩種弊端,首先接種疫苗的兒童並不是都能抵抗活體疫苗的活性,有些孩子還是因為脊髓灰質炎而患上了小兒麻痺。再有對於孩子而言液體疫苗並不適用於臨床,往往有些孩子根本不能接受液體疫苗的用藥。

顧方舟為了解決這兩大難題可以說經歷了百般挫折,甚至賭上了自己和未滿月孩子的健康。當時疫苗的研製正處於臨床試驗階段,顧方舟毅然決然地喝下了一瓶還在試驗階段的疫苗溶液。

雖然在現在看來這樣的行為有違疫苗研製的規程,其行為也並不理智,很有可能導致他終身殘疾。但是那個時代的醫療試驗條件有限。為了更快地確定疫苗的研製方向是正確的,顧方舟便決定冒險一試。

一週之後顧方舟並沒有出現任何身體異常。於是顧方舟又再一次做了一個冒險的決定,這個決定可以說是讓顧方舟的家人也無法接受的。他居然讓自己剛剛滿月的兒子服用了還在試驗階段的活體疫苗。

顧方舟:他是14億中國人都該鞠躬致謝的“糖丸爺爺”

顧方舟

這也許是顧方舟的一生做出的最勇敢的犧牲。要知道成年人的抵抗力和小兒的抵抗力是完全不同的,在顧方舟身上沒有出現異常的疫苗很可能會毀了孩子的一生。

之後顧方舟接受訪問時表示,如果我們自己都不相信自己研究出的疫苗,那麼怎麼讓別人相信疫苗的效果呢?當然他的這次冒險是對的,孩子也沒有出現任何異常反應。而且證明了此疫苗在兒童身上同樣有效。

之後和顧方舟一起研究疫苗的同事也紛紛加入了試驗的行列,並且取得了圓滿的研究成果。他們也成為了第一群使用脊髓灰質炎疫苗的人。

1960年冬,全國十一個城市開始使用了第一批疫苗。

但這批疫苗有一個問題,對於孩子而言液體疫苗的口感很不好,而且當時的老百姓並不知道疫苗對於疫病防治的意義。很多家長和孩子不太能接受將安瓿瓶裡的藥水喝下去。

於是為了解決這個問題,顧方舟和他的團隊想方設法的將液體疫苗研製成固態疫苗,並且做成糖丸進行發放。孩子們吃著甜絲絲的糖丸還把疫病擋在了身體之外。

這樣一個壯舉,在之後的幾十年間徹底把脊髓灰質炎在中國消滅了。到了1993年,全國小兒麻痺症的發病率不足千萬分之4,直到千禧年,奮鬥了幾十年的顧方舟及其研究團隊,終於做到了讓中國再也沒有小兒麻痺症。

顧方舟:他是14億中國人都該鞠躬致謝的“糖丸爺爺”

中國消滅脊髓灰質炎症

一生只做一件事的匠人精神

在顧方舟的有限生命歷程中,直到他92歲去世的時候,他都只做了研究脊髓灰質炎病毒這一件事,而這一件事他做了一輩子。近些年在民間迴歸了很多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網絡和媒體也爭相報道一些傳統手藝的匠人。這些匠人的基本品質就是用畢生的精力去做好一件事的匠人精神。

醫生往往都是高大上的形象,無論是在急診室裡奮力搶救生命線上的生命,還是在手術檯上不辭辛苦的治療疾病救死扶傷。這些大夫都是光鮮亮麗的。很多文學影視作品也大肆宣揚這些醫生的偉大形象。

非典病毒肆虐的那年,鍾南山院士臨危受命,在自己感染了非典的情況下仍然盡力研究如何治療非典引發的各種併發症。今年新冠疫情肆虐,鍾南山院士再次掛帥成為了當之無愧的國士。

對於傳染病最好的治療方法便是在沒傳染之前便得到了有效的預防。而顧方舟正是做了這樣一件能消病與無形的無名之事。正是考驗了一個預防醫學的醫生研究預防醫學的匠人精神。

如今在沒有了脊髓灰質炎的今天,又有誰記得當年那個自己吞下試驗疫苗的顧方舟給全國兒童做的貢獻呢?

當然做貢獻是無法比較功績的,因為任何為國家人民生命健康做出過努力的醫生都值得敬佩。

顧方舟:他是14億中國人都該鞠躬致謝的“糖丸爺爺”

鍾南山院士

家人的追思

顧方舟的長子顧烈東在回憶自己的父親時說:我並不埋怨父親當時所做的那個危險的決定,消除脊髓灰質炎是他畢生所做的事,也是他畢生的心願。雖然我並沒有繼承他的事業,但我能為自己在這件事業上做出貢獻而感到驕傲。

想必當時顧方舟之所以能做出讓兒子試藥的決定也是經過深思熟慮的,一方面是他對於自己的產品非常的自信,另一方面也是老一輩科學家的奉獻精神和使命感的體現。

在很多顧方舟的同事和學生的回憶中顧方舟總是很儒雅的。而瞭解顧方舟的人則明白他對於自己從事的事業的那份執著信念。

作為同是研究病毒醫學的顧方舟的妻子,當時是不知道顧方舟拿自己兒子試藥這件事的。後來得知了這件事之後相信也在心裡埋怨過丈夫不顧一切的做法,但依然沒有非常理解。

顧方舟:他是14億中國人都該鞠躬致謝的“糖丸爺爺”

顧方舟的兒子顧烈東

記住那個儒雅的“糖丸爺爺”

在追憶顧方舟的大會上,三個小朋友紛紛表達了新一代的青少年對於他做出的貢獻的感謝,以及對這位“糖丸爺爺”的精神的學習和敬仰。作為已經成年甚至已經有了自己孩子的那一代人,誰又能不記得當年在醫院裡被喂服糖丸的過程呢?

在服用糖丸之前也許還伴隨著小朋友的哭鬧和父母的百般哄勸。但那顆糖丸進到嘴裡的時候也許孩子真的相信那只是一顆糖。

這顆糖丸背後有多少不為人知的心酸和汗水,更不知道這顆糖丸帶給自己的是一生的健康生活。糖丸是顧方舟及其團隊在預防醫學上的貢獻,更是他們在醫療事業上的人文關懷。

顧方舟:他是14億中國人都該鞠躬致謝的“糖丸爺爺”

疫苗糖丸

一顆糖丸不但消滅了惡性傳染病的傳播,也消除了孩子們對於吃藥的恐懼。這是一種從醫者對於患者的關愛,是一種對於人民未來的關愛。

當我們看到小小的糖丸疫苗時,不應該忘記那個為了十四億人遠離疾病而奮鬥終生的“糖丸爺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