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獨的人真的“可恥”嗎?曾經狂妄不羈的張楚去哪了?

孤獨的人真的“可恥”嗎?曾經狂妄不羈的張楚去哪了?

演唱會上的張楚

長沙的春日,清風,雷雨不斷,走在寧謐的校園,想起了張楚,他的《孤獨的人是可恥的》,再好不過的能烘托這種溼潤的氣氛。聽著張楚略顯嘶啞又憂傷的聲音,會讓你確實想到,是這就是春日應該本來有的歡樂,但是我又必須讓自己孤獨,真是可恥!

大概在大二時,第一次知道張楚和魔巖三傑這些名詞,那個學期課程不多,有大把多餘的時間不知道該如何打發,那也是我急切的想戀愛的季節,經過了大學一年的洗禮,緊張的學習感已經消退,那些在校園裡無憂無慮的情侶讓人傾羨,但那時內心的價值觀又讓我把孤獨掛在了第一位。我熱愛很多技術,這又是我討厭的專業不教我的。跟其他同學不同的是,我對遊戲沒有太大的好感,但是卻和他們一樣,養成了每週都會看綜藝節目的習慣。

在大學裡一個雨後的下午,應該有四點吧,我在《天天向上》裡看到了張楚,他是這一期的嘉賓,除了和主持人的對話互動,他還唱了他的兩首成名作,《孤獨的人是可恥的》和《姐姐》。我以為這又是某個剛出道的年輕人,來湖南衛視宣傳他的新歌,湖南衛視一貫是這樣。壓根沒有把他跟中國的搖滾先驅聯繫起來,對於後者,我只知道崔健與他的一無所有和其他的個別歌曲。我也不懂搖滾,不懂吶喊與渴望自由的表達,只知道他們是扯著嗓子大聲吼叫,與其說喜歡他們的狂吠的態度,不如說我喜歡聽的是歌曲中流暢的旋律,那是一種美。

孤獨的人真的“可恥”嗎?曾經狂妄不羈的張楚去哪了?

為搖滾瘋狂的歌迷

大概是《孤獨的人是可恥的》歌詞中的“這是一個戀愛的季節”,和《姐姐》裡的那句“你想忘掉侮辱你的男人",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和朋友打趣的講出了這些其他歌曲裡見不到的歌詞,真是大膽的表達!朋友吃驚於我對搖滾和魔巖三傑的無知,於是給我熱情洋溢的免費普及了一遍他們的故事。於是,我記住了魔巖三傑,也百度了他們的故事,聽他們的歌曲,一遍遍看那一場紅磡演唱會的視頻,何勇,竇唯,張楚,都是那麼的桀驁,特立獨行。我被迷住了,這不就是我要表達的自由嗎?我不需要參照任何人的日常作息與事物,我應該有屬於自己的東西,孤獨的讀書。

再聽到關於張楚的故事並不是很多,不光他,魔巖三傑,甚至整個搖滾樂都從時代的洪流中消失了,人們忙碌著加入了國家的建設,急需掙錢消費,沒有人願意有什麼自由的表達,至少這成為不了主流。魔巖三傑在香港的演唱,彷彿成為了歇斯底里吶喊的最瘋狂的一幕,從紅磡演唱會後也漸漸的銷聲匿跡。後來聽朋友說,不知是他還是何勇,在自己家中放了一把火,彷彿精神上燃燒還不夠,需要徹底的把自己的物質也燒掉。再後來看到他自己對魔巖三傑的評價,“何勇瘋了,我死了,竇唯成仙了”。除此再也沒有了其他消息,時代的娛樂跟他們再也沒有關係。

孤獨的人真的“可恥”嗎?曾經狂妄不羈的張楚去哪了?

魔巖三傑

再次看到張楚,是在《十三邀》裡。他成為了嘉賓,接受許知遠的對話。這個節目的標語是帶著偏見看世界,或許是許知遠覺得他足夠的偏見,於是要跟他對話。

能看得出來鏡頭前的張楚,略感不適,也許是他很久沒有接觸鏡頭的緣故,或者是他自由的本性使然。談話在張楚的家中進行,內容支離破碎,許知遠好奇的想了解他的內心想法與對時代的態度,他似乎對此毫無興趣,也不太適應許知遠的對話方式,彷彿在尋根剖底,他更樂意自己內心的神秘,或許他壓根也不相信他的表達能夠有人傾聽。

節目裡他們還談到了911事件,對這件事分歧一目瞭然,張楚是陰謀論者,看得出這讓從事多年新聞記者的許知遠倍感吃驚。畢竟,許知遠是一名公共知識分子,他的眼界與視野超越了國界,從華盛頓到特朗普,從中世紀英國到現代的美國,遊韌於大國之間的政治,他看到的是美國的民主、自由等普世的價值,陰謀論如同北京巷子中算命先生講出的話,幼稚可笑又荒誕。

但張楚卻對陰謀論深信不疑,他不僅懷疑美國,懷疑世界,也懷疑他身處的這個嘈雜的社會。若是,從他的人生經歷來看便不難發現,這是他內心深處不安全感的深深表現,他從來沒信任過這個社會,尤其是當它日新月異的發生著變化時。不安全感成就了往日他的輝煌,讓他現在舊日時代的風口,搖旗吶喊,既安撫自己,又牽動他人。但,當新時代到來時,他卻也因此而被遠遠的甩在了後頭,只能躲在安靜的角落,緩解著急躁時代帶來的焦慮。

孤獨的人真的“可恥”嗎?曾經狂妄不羈的張楚去哪了?

張楚作客《十三邀》

我又開始了一遍遍的聽張楚的歌,嘗試著去探尋這個人的內心世界,幾年奔波的工作經歷,無助,迷茫籠罩著心頭,這種壓抑的心情最需要搖滾樂那決斷的態度,反叛的心,歇斯底里的吶喊來進行疏解,我明白了搖滾樂的真諦,是態度支撐著它的一切,而這不也正是我要的對世界的態度嗎。

在一個深夜,迷糊半醒的睡夢中,耳機裡一遍遍循環著《西出陽光》,也許是源自於睡夢中意志力的薄弱,我徹底讀懂了這首歌,如果這首歌能代表他自己,那我也確信讀懂了他。“我走在古道上 古道很淒涼 沒有人來 也沒有人往,我不能回頭望 城市的燈光 一個人走雖然太慌張”這不是又一次對丟失的傳統的呼喊、時代的叛逆嗎?

後來張楚也再次出了新專輯,可是卻如同一顆石頭,沉入了這個時代的大海,波瀾沒有多少,有也快速消退了。聽著《孤獨的人是可恥的》,感受著孤獨的春日,讓時間慢慢流淌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