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浙江省最新癌情通報,16年間,惡性腫瘤發病年齡前移

今天,浙江省第26屆腫瘤防治宣傳週拉開大幕。今天上午,浙江省抗癌協會、中國科學院大學附屬腫瘤醫院(浙江省腫瘤醫院)、浙江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浙江省腫瘤防治辦公室共同發佈浙江省最新癌症數據。

惡性腫瘤是威脅人類健康的重大公共衛生問題。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工業化和城鎮化的推進、環境的變遷、醫療水平的提高、行為生活方式的改變和人口老齡化的加劇,惡性腫瘤的流行特徵呈現了新的變化。

中國科學院大學附屬腫瘤醫院(浙江省腫瘤醫院)防治科分析浙江省2000-2015年的腫瘤登記數據發現,16年間,浙江省惡性腫瘤發病年齡呈前移趨勢,30~49歲年齡組發病增速和增量明顯,女性比男性趨勢更為明顯。

院黨委書記於恩彥指出,腫瘤是一種極為複雜的疾病,腫瘤診療涉及影像、病理、手術、放化療等多個階段,必須專病專治,才可以較好地實現腫瘤的精準化、規範化診療。專病專治的模式,不僅可以讓腫瘤患者得到更專業、更精細化的就醫體驗,還能最大化地讓患者受益。

新的分析策略

揭示人口老齡化背後的腫瘤發病年齡變化特徵

本研究數據來源於浙江省14個國家級腫瘤登記地區,在2000年1月1日至2015年12月31日間確診上報的全部惡性腫瘤新發病例,共計41.26萬例。

防治科杜靈彬主任介紹,年齡是惡性腫瘤發生的重要獨立危險因素,腫瘤的發病率隨著年齡的增加而增加。以往評價發病年齡變化多采用平均年齡或中位年齡,反映的是人口結構老齡化和其他因素共同導致發病年齡變化的結果,不能反映真實的發病年齡變化。

“採用標準人口對年齡相關指標進行標化,揭示人口老齡化背後的腫瘤發病年齡變化特徵,以期為腫瘤防控策略提供新的依據。”杜靈彬說。

平均發病年齡由59.7歲下降至57.6歲

女性發病年齡提前趨勢更明顯

研究結果顯示,標化平均發病年齡由2000年的59.7歲,下降至2015年的57.6歲。其中女性標化平均發病年齡由2000年的56.5歲,下降至2015年的54.0歲;男性標化平均發病年齡呈平穩趨勢。

從惡性腫瘤年齡別發病構成比比較,與2000年相比,2015年標化發病峰值年齡由65~69歲前移至60~64歲,同時25~49歲標化發病構成比明顯增加,60~74歲明顯減少。進一步分性別分析,女性標化發病峰值年齡由60~64歲前移至50~54歲,25~55歲標化發病構成明顯增加。

30~49歲惡性腫瘤標化發病構成比由2000年的16.9%增加至2015年22.1%,平均每年增加0.38%。構成比的變化主要來源於女性,30~49歲組女性構成比年平均增加0.59%,≥60歲組女性構成比年平均下降0.57%。

久坐、熬夜、肥胖、低體力活動

都是惡性腫瘤的發病風險因素

惡性腫瘤發病年齡前移存在多種潛在的原因。首先是環境汙染問題,空氣汙染、水汙染和土壤汙染增加了年輕人群的PM2.5、重金屬和化學致癌物等危險因素的暴露風險和累計暴露量,加快了癌細胞突變的進程。潛在的或未知的新型腫瘤危險因素的出現和暴露量的積累,也助推了惡性腫瘤發病年輕化。

其次是行為生活方式的改變,我國吸菸率、飲酒率居高不下,吸菸年齡年輕化,二手菸的危害人群波及女性和青少年;飲食結構的變化、久坐、熬夜和低體力活動等不良行為生活方式,加重了中青年職場人群的肥胖和惡性腫瘤的發病風險。

體檢的普及和早診早治理念的強化

間接降低了惡性腫瘤的診斷年齡

醫療水平的提高和居民體檢與就診意識的改善,醫療設備、診斷技術和診斷能力的革新,將潛在的癌症患者提前診斷,直接導致了發病年齡的前移。與此同時,體檢的普及和就診意識的改善,增加了居民參與惡性腫瘤醫療診斷的機會,間接降低了惡性腫瘤的診斷年齡。

癌症篩查的實施和早診早治理念的強化。近年來我國加大了對癌症篩查和早診早治工作的投入,陸續開展農村癌症篩查與早診早治項目、淮河流域癌症早診早治項目、農村婦女“兩癌”篩查項目和城市癌症早診早治項目,涉及胃、食管、肝、結直腸、肺、乳腺、宮頸和鼻咽多個重點癌症,覆蓋地區和人群逐步擴大。項目的實施不僅直接提前了惡性腫瘤的診斷年齡,而且強化了老百姓早診早治的理念。

肺癌平均發病年齡下降

而肝癌平均發病年齡則明顯上升

惡性腫瘤是一類複雜的、異質性大的疾病,不同癌種、不同病理類型、不同分子特徵的癌症發生、發展和預後都可能存在差異。不同性別、不同地區、不同時期惡性腫瘤的發病特徵也明顯不同。

如前期研究所示,調整人口結構後我國癌症總體平均發病年齡前移,但是肺癌平均發病年齡下降,乳腺癌平均發病年齡無明顯變化,而肝癌平均發病年齡則明顯上升。癌譜的變化與人群惡性腫瘤發病年齡變化存在直接關聯。

最新!浙江省最新癌情通報,16年間,惡性腫瘤發病年齡前移

最新!浙江省最新癌情通報,16年間,惡性腫瘤發病年齡前移

最新!浙江省最新癌情通報,16年間,惡性腫瘤發病年齡前移

肺癌的發病年齡下降主要原因,可能是胸部CT的廣泛推廣使用,將潛在的肺癌病例提前發現所致。

乙肝疫苗接種推廣顯著降低了年輕人群肝癌的發病率,因此目前的肝癌患者主要來源是存量未接種疫苗的中老年人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