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寧的十大歷史名人

遼寧的十大歷史名人

愛新覺羅·皇太極

後金第二位大汗,清朝開國皇帝

自少年起常隨父兄狩獵和征戰,騎射嫻熟。天命十一年(1626年)努爾哈赤去世後,皇太極受推舉襲承汗位,改次年為天聰元年。皇太極即位之後進行大刀闊斧的封建化改革,加強中央集權;在戰略上定先征服朝鮮和漠南蒙古,以解除攻明後顧之憂的戰略方針。對明則採納漢族降官建議,確立"講和與自固之策",重用漢將,削弱明朝實力,志在入關奪取全國政權。

遼寧的十大歷史名人

於衝漢

遼寧省遼陽縣人,中華民國時期著名政客。1897年留學日本,精通日、俄、朝三國語言。期間,曾任東京外國語學院教師,給日本人講授中國語文。1931年九一八事變後,於衝漢投靠日本,淪為漢奸,宣傳偽滿洲國建國理念。此後於衝漢堅持絕對保境安民及不養兵主義,這成為偽滿洲國斷絕同國民政府的聯繫,獨立建國的思想武器。1932年11月12日,在大連病死。

遼寧的十大歷史名人

李如松

遼東鐵嶺衛(今遼寧鐵嶺)人,字子茂,號仰城。祖上是來自朝鮮的內附民,自稱祖先是唐末避亂遷入朝鮮的漢人。遼東總兵李成梁長子,明朝名將。李如松驍勇善戰,初承父蔭授部指揮同知,充寧遠伯勳衛。因戰功遷署都督僉事,為神機營右副將。後升任山西總兵官。曾指揮過萬曆二十年(1592年)的平定寧夏哮拜叛亂、聞名世界的壬辰抗倭援朝戰爭,以其抗倭成就名垂千古。

遼寧的十大歷史名人

史思明

與安祿山為同鄉裡

天寶初年,累功至將軍,知平盧軍事。從安祿山討契丹,表任平盧兵馬使。安祿山反,他略定河北,被安祿山任為范陽節度使,佔有十三郡,有兵八萬人。及安慶緒殺祿山自立為帝,他為唐師所敗,退保鄴城,降唐,封歸義王,范陽長史、河北節度使。肅宗恐其再反,計謀殺之,乃起兵再叛。

遼寧的十大歷史名人

李光弼

營州柳城(今遼寧省朝陽)人。 唐朝名將,左羽林大將軍李楷洛第四子。李光弼出身“柳城李氏”,初任左衛親府左郎將,襲封薊郡公。天寶十五載(756年),經郭子儀推薦為河東節度副使,參與平定安史之亂。乾元二年(759年),任天下兵馬副元帥。寶應元年(762年),命軍鎮壓浙東袁晁起義,進封臨淮郡王。次年,安史之亂平定,李光弼“戰功推為中興第一”,獲賜鐵券,名藏太廟,繪像凌煙閣。

遼寧的十大歷史名人

慕容儁

昌黎棘城(今遼寧義縣)人,慕容儁即位時名義上仍為東晉的燕王,然而於352年正式稱帝獨立。慕容儁在位期間消滅了冉魏,入據原本由後趙所佔領的中原地區,並移都鄴城,大燕進入鼎盛時期,終與南方的東晉和關中的前秦政權三足鼎立。晚年大舉徵調軍隊,準備南下進攻東晉,後因激起了國內人民的反抗,被迫停止出兵。遼寧,取遼河流域永遠安寧之意而得其名。遼寧省行政建置最早起源於春秋戰國時期。從燕國置遼東、遼西郡開始,遼寧的建制進入了有史可考的時代。儘管在幾千年的歷史中,成為絕對主角的時間並不多,但是依然深深地影響著中國歷史的進程。

遼寧的十大歷史名人

張三丰

武林至尊、內拳始祖、原太極創始人、龍行書法開山鼻祖、武學造詣臻入化境,元末明初真人,武當山道人,武當派始祖,正史記載宋理宗淳佑七年(1247年) 生於遼東懿州,14歲考取文武狀元,18歲擔任博陵縣令,與元朝丞相劉秉忠、名臣廉希憲相識,(1280年)辭官出家修道,拜火龍真人為師。張三丰的籍貫雖然說法眾多,但較能令人信服的只有陝西寶雞說和遼東懿州說。相比而言,陝西寶雞說歷史資料記載較多,曾一度為主流觀點。今學者大多傾向於《明史》中張三丰出生地“遼東懿州”(今遼寧阜新)說,其祖先是江西龍虎山人。

武當派祖師張三丰,高山仰止,深不可測。論武功境界,可稱金庸原著所有出場人物第一人,甚至勝過《天龍八部》裡那個武功超凡入聖的少林掃地僧。張三丰從建立武當派,創立太極神功起,他並駕齊驅的目標,從來就只有一個,那就是創立少林派,持武林牛耳千年之久的達摩祖師。

歷代統治者對張三丰尊崇有加,元、明、清很多皇帝尋找他,希望得到他的真傳。朱元璋建立明朝依道教香軍之力,張三丰曾顯跡相助,助洪武奪取江山。朱元璋登基後,多次派人尋找張三丰。

清代儒學大家朱仕豐評價張三丰說:古今練道者無數,而得天地之造化者,張三丰也。

慕容垂

說到慕容垂,此人絕對是南北朝初期一個極具傳奇色彩的人物。作為前燕建立者慕容皝的第五子,慕容垂的長相和三國時期的劉備有一點極為相似,那就是他也是雙手過膝,加上慕容垂的氣度非凡,因此大受慕容皝喜愛,便給這個兒子起名慕容霸,以示他必成霸業之意。(後因曾經墮馬而撞斷了牙齒,被改名為“慕容夬“,後更去“夬”而改名慕容垂)

慕容垂13歲即隨父征戰,才兼文武,勇猛多謀。前燕慕容皝十一年(344),慕容垂任前鋒都督,建鋒將軍。次年,率兵2萬自東道出徒河(今錦州)南下,與燕王慕容儁等會師,攻取後趙幽州(治今北京城西南)等地,並勸燕王勿殺降卒,以服人心。元璽三年(354),受封為吳王。光壽元年(357),參與攻討敕勒,俘斬十餘萬人。建熙六年(365),與太宰慕容恪合力攻佔東晉洛陽(今河南洛陽東北)後,任徵南大將軍、荊州牧等職,領兵萬人,鎮魯陽(今魯山)。十年,在桓溫攻前燕之戰中,大敗晉軍,威名大振。

遼寧的十大歷史名人

安祿山

安祿山之父死得早,他從小隨母在突厥人部族生活。後其母改嫁於突厥將軍安波注之兄延偃。開元初年,其族破落離散,他與將軍安道買之子孝節,安波注子安思順、安文貞一起逃離突厥,遂與安思順等約為兄弟,從此即冒姓安氏,名祿山。安祿山是唐代藩鎮割據勢力之一的最初建立者,也是安史之亂的禍首之一,並建立燕政權,年號聖武。

安祿山長得痴肥,眼盲後,長期靠心腹小宦官為其穿衣。因其寵愛幼子,二子安慶緒見安祿山對自己不加寵幸,心中怨憤,命令安祿山寵幸的宦官李豬兒在替他穿衣時,以刀刺其腹而死,安方勢力開始走下坡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