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年恐龍滅絕原因有沒有可能是病毒感染而非傳說中的隕石撞地球?

每日好劇彙集


當年恐龍滅絕原因,有沒有可能是病毒感染而非傳說中的隕石撞地球?

這是個很有意思的問題。恐龍作為生存時間橫跨三疊紀到白堊紀一共1.6億年的龐大群體,在當時的地球上是絕對的霸主,無論是種群數量,還是在生態系統中的生態位,都是其它動物望塵莫及的。但是在距今6500萬年時,它們好像蒸發了一樣,從地球上全部消失滅絕了。關於恐龍滅絕的原因,一直以來都是科學界爭論的焦點,相繼提出了甲烷爆發、臭氧層破壞、地球磁極翻轉、小行星撞擊、精子退化、火山爆發、高能粒子衝擊等等,其中主流觀點是一顆巨大的小行星撞擊地球,引起了地球整體氣候的巨大變化,致命生物量急劇減少引發恐龍滅絕。當下正值全球新冠疫情不斷蔓延之際,有的小夥伴們不禁提出了是不是病毒引發的恐龍滅絕,下面我簡要進行一下分析,供大家參考。

恐龍繁盛時期的環境狀況

恐龍之所以能夠在地球的歷史上,統治著生態圈1.6億年之久,這與當時的環境狀況密不可分。在三疊紀到白堊紀的這段時間內,地球的生物圈呈現日益繁盛的局面,從三疊紀的銀杏、蘇鐵到侏羅紀的針葉林再到白堊紀的被子植物的興盛,為大型食草類恐龍提供了豐富的食物來源,而食肉類恐龍也因食草類恐龍的繁盛規模和數量不斷壯大。這個時期的動物則已爬行動物為主,而哺乳動物在中生代雖然已經分化為多個不同的種群,但受到恐龍的生態位壓制,體型都非常小,活動受到很大的限制。

恐龍誕生的三疊紀,那個時期,地球的陸地剛剛處於盤古大陸逐漸分離的超始階段,陸地基本上還是連在一起,氣候比較乾旱,特別是盤古大陸的內部季節變化更大、降水更加稀少,生物量也不是很多。由於內陸區離海洋很遠,日間和年內的氣溫變化都非常大,內陸的很多區域應該存在著面積廣大的沙漠。這個時期的恐龍主要生活在距離海洋較近的陸地區域。

氣候真正發生轉折的是進入侏羅紀之後,隨著海底擴張運動的日益強化,海平面逐漸上升,盤古大陸開始向四周分裂,陸地上受到海洋暖溼氣流的影響加劇,空氣溼度加大,沙漠面積縮小,到了白堊紀中期時,氣溫達到了巔峰,兩極地區也沒有永久性的極地冰蓋,年平均氣溫超過了14 ℃,空氣中的二氧化碳和氧化含量都要比現在高出很多,植物的光合作用強盛,地球上的生物量大大增加,為恐龍的繁盛提供了非常適宜的環境條件,這個時期也是恐龍種群最多、發展最快的階段。

恐龍滅絕的特點

到了恐龍時代的晚期,即白堊紀末期,這個時期氣候又逐漸變得乾燥寒冷,其主要原因是隨著地球板塊運動的加劇,造成了地球陸地上高山和深谷變化劇烈、高低起伏的日益強化性,不同的板塊漂浮在軟流層之上向地球四周不同方向運動,環境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但是,這個環境的變化,只能在一定程度上影響恐龍種群的發展規模和速度,而且變化的時間跨度很長,不是一蹴而就的,給了恐龍很長時間的調整和適應期,因此這個大環境對氣候的改變,決非恐龍滅絕的直接驅動原因。

近現代以來,科學家們在世界各地挖掘出了眾多恐龍化石,也對這些化石所在的岩層狀況進行了深入的研究和分析,發現了一些驚人一致的結論,主要是以下幾個方面:

  • 滅絕的時間問題。通過對所有恐龍化石形成的地質年代測定中,結果均指向了一個相同的時間段範圍,即6500萬年前左右,彼此的相差並不大,這充分表明恐龍是在一個相對較短的時間內全部死亡的。

  • 氣候的劇烈變化。在6500萬年前左右的那一時期,在相應的地質岩層中,科學家們在不同區域都發現了大量的火山噴發物。而且還在對應的岩層中,發現岩層有非常強的被酸雨腐蝕的跡象。這些證據,也充分表明,在6500萬年前左右的時間裡,地球發生了遍及全球的地質災難,引發了全球氣候的劇烈變化。

  • 岩層中特殊元素的異常。這種特殊的元素就是銥,其在地球岩層中的含量非常小。而在6500萬年前的岩層中,科學家們在世界的不同區域,檢測到了高濃度的銥元素分佈,其含量數值要比其它年代岩層中要高出許多,甚至達到數百倍,這一點非常關鍵。如果是地球自身引發的地質災難,則銥的含量值不會發生這麼大的波動,也不可能強烈的變化都集中在一個時間段。

病毒致病的機理

我們再回過頭來看看病毒是否能夠引發恐龍滅絕。病毒是一種介於生命體和非生命體之間的特殊物質,表面是一層蛋白質外殼,包裹著內部的核酸物質,只有在侵入宿主細胞之後,才可以利用細胞中的物質和能量完成自身核酸物質的複製,表現出生物活性。而病毒的傳染性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

一是蛋白融合。病毒的膜蛋白必須能夠與宿主細胞膜中的糖蛋白髮生融合,才能順利進入細胞的內部。一般情況下,一種病毒只能與一個物種、或者細胞膜受體轉化酶結構和含量相近的物種發生感染性。

二是對抗免疫系統。病毒的感染過程始終與宿主的免疫系統進行對抗。宿主在病毒侵入自身細胞之後,會主動激發免疫系統作用,產生相應的抗體來干擾和阻止病毒的複製,那些免疫系統能力低下的生物個體,對病毒複製的抑制作用不強,從而被侵入的細胞越來越多,以至於引發相應疾病的產生。

三是需要傳播介質。病毒的致病性還需要特定的傳播媒介,當傳染對應的宿主個體之後,病毒經過複製過程,一方面需要在體內進行入侵細胞的轉移,從而感染更多的細胞,另外對於新複製形成的病毒個體,也會通過特定的渠道遊離出宿主體內環境,暴露在自然環境中,然後在相應的耐受性加持下,短期內尋找到新的宿主個體,從而完成相同種類、不同生物個體之間的傳播。

以上三個過程相輔相成,缺了哪一個環節,病毒的致病性或者傳染性都不會得到放大,因此,阻斷病毒的傳播途徑、介入性治療提升機體免疫力是阻止病毒無限複製最基礎也是最有效的方法。

恐龍是被病毒消滅的嗎?

從以上的介紹可以看出,病毒如果要消滅恐龍,理論上必須具備非常強大的傳染性和毒性,但是實際上,地球上自從誕生生命之後,病毒雖然也相應地出現,但還沒有發現哪一種病毒可以致命一種生物種群的滅絕,這不符合病毒的生存法規,病毒需要相應的宿主環境來維持和發展自己的種群數量,而消滅一種宿主,並不利於這個目標的實現。

  • 從病毒的致病機理來看,即使在恐龍時代,有能夠感染恐龍使之發生疾病的病毒存在,在病毒致病的特異性方面,有那麼多的恐龍種類,一般情況下也不會能夠感染所有的細分種群。而且在盤古大陸的逐漸分離之下,不同類的恐龍也會相應地被地理隔絕,病毒在傳播的過程中受制於傳播途徑的特殊性以及對環境的耐受性,也不可能將處於不同地理區位的恐龍全部感染。

  • 從恐龍自身免疫系統的作用來看,恐龍自身具有免疫系統的保護作用,病毒也不可能能夠使所有的恐龍都生病,即使生病了也不是全部都會形成致命的結果,因此在短期內恐龍滅絕的可能性也就微乎其微。

  • 地球氣候的變化原因來看,通過科學家們的研究發現,全球性的氣候大變化,勢必成為恐龍滅絕的直接原因。而且也找到了相應的證據,那就是墨西哥灣遺留下來的隕石撞擊的遺蹟,6500萬年前一顆直徑10多公里的隕石降落在了這裡,引發了全球範圍內的11級以上的大地震,繼而引發全球性的火山爆發,隨之產生了遮天蔽日的火山塵埃,地球因此進入了“核冬天”,大量植物死亡,恐龍因為沒有足夠的食物來源,在短期內相繼死亡。

總結一下

由於病毒傳播和致病機理的原因,加上宿主免疫系統的抵抗作用,病毒不可能使一個物種所有的個體都能被感染,而且被感染個體也不會在短期內全部死亡,這決定著恐龍滅絕的原因,絕非是病毒感染所致。越來越多的地質勘探和研究分析結果,都指向了巨大的小行星撞擊事件的影響,使全球氣候發生了劇烈變化,而恐龍種群長期處在“舒適”的環境中,對這種變化的適應能力非常弱,再加上食物量的大量萎縮,造成了恐龍在較短的時間內滅絕。


優美生態環境保衛者


這是一個非常有意思的話題,在經歷過這波疫情制後,很多人都對病毒產生了未知的恐懼。但從科學的角度分析,這種可能性基本上沒有,造成恐龍滅絕的主要原因不可能源自病毒。但這也並不是說病毒在恐龍的滅絕中就沒有產生作用,它只是屬於二次傷害,加劇了恐龍滅絕而已,病毒不是造成恐龍滅絕的主要原因和根本原因。人類對恐龍滅絕的推測也不是首先找到了小行星撞擊的證據,而是根據恐龍滅絕的特點,通過排除法建立了小行星撞擊的假說。

第一個問題:恐龍滅絕的特點是什麼?

恐龍的滅絕是人類科學史上的一大未知謎題。按照今天的考古發現,在6500萬年前的白堊紀,也就是在恐龍家族最為繁盛的時代,這個統治地球達到1.6億年,存在上千個不同種類,分佈於地球各個角落的強大物種,在很短的時間內幾乎全部滅絕。只有極少數的恐龍逃過了這場劫難,進化成了今天的一些鳥類和爬行動物。

概括來說恐龍的滅絕的特點和難以理解之處主要在於以下幾點:

一、突然性:在恐龍滅絕之前,並沒有明顯的證據表明這個物種已經逐漸走向滅亡。而是在繁盛的時期,在極短的時間內全部滅絕。

二、普遍性:恐龍是一個繁盛的大家族,目前考古發現的就有2目7亞目57科350餘屬800餘種,有植食恐龍,有肉食恐龍,有天上飛的,有地上走的,有大的、小的,但奇怪的是這些恐龍幾乎全部滅絕。

三、全球性:在恐龍滅絕的時代,地球板塊雖然還沒有完全形成今天的樣子,但已經發生了漂移,整個地球的陸地已經不再是一個整體。因此整個恐龍家族已經被分割在各個彼此不相連的大陸,但這次滅絕卻造成了全球性的恐龍滅絕。

第二個問題:恐龍滅絕的罪魁禍首為什麼不是病毒?

其實明白了以上問題,很容易得出這樣的結論。

首先,如果是病毒的話恐龍不可能這麼快的突然滅絕。恐龍並沒有像人類一樣創造文明,沒有人類現代化的交通工具,不可能進行快速的大規模遷徙;沒有人類的化學提純技術。所以即便是病毒也來源於自然界,不可能傳播的這麼劇烈,造成如此高的死亡率,能夠在短時間內造成一個物種這麼大規模的滅絕。

其次,恐龍家族足夠龐大,食物鏈的冗餘度很高。即便是病毒能夠造成一種恐龍的滅絕,也會在食物鏈的傳導中被迅速打斷,不至於傳導到整個物種。最後也就是最關鍵的恐龍處在不同的大陸,海洋形成了天然的隔離。即便是病毒足夠強大,能夠感染一個大陸,也不可能造成恐龍全球性的滅絕。反之如果病毒真的如此強大,能夠漂洋過海造成全球性的物種滅絕,那滅亡的就不單單就是恐龍了,我們的祖先哺乳動物和海洋的魚類,包括地球上所有的動物都難以倖免,所以這也反證了恐龍的滅絕不是源自病毒。

第三個問題:恐龍的滅絕真的是由於小行星撞擊地球嗎?

從嚴格意義上來說,到目前為止我們只能說小行星撞擊這種假說,是造成恐龍滅絕眾多假說中最有影響的一個,小行星撞擊的結果符合恐龍滅絕的大部分特點。具有突然性、普遍性、全球性,並且我們還在地球上找到了一些相關的佐證。譬如,1980年,美國科學家在6500萬年前左右的地層中(也就是恐龍大致滅絕的年代)發現了高濃度的銥,含量超過正常含量達上百倍,這樣濃度的銥只有在隕石中可以找到,並且科學家還在不止一處發現了大量的隕石坑。

按照科學家們的推測:6500萬年前,一顆直徑10公里左右的小行星,以每秒20公里的速度撞進了大海,巨大動能隨即掀起高達200米的海嘯,並引發強烈的地震,地殼裂開,引起大規模的火山爆發。鋪天蓋地的灰塵遮蔽了天空,劇烈的高溫引起森林大火,進一步加劇了地球的環境的災變。在以後數月乃至數年裡,天空塵煙翻滾,烏雲密佈,地球因終年不見陽光而進入低溫中。植物首先因為無法進行光合作用而大量的枯萎、死亡,隨著食物鏈的最底端的根基被打斷,那些逃過火山、地震、海嘯等災難的恐龍終究無法逃脫整個生態體系的劇烈改變,先是植食恐龍,接著是食肉恐龍,一個個成批量的死亡……

第四個問題:除了小行星撞擊說,還有哪些可能會造成恐龍的滅絕?病毒在其中又起了什麼作用?

除了小行星撞擊說,恐龍的滅絕還有板塊漂移說、地磁變更說、超級火山爆發說、氧氣溫度突然降低說……等等。但不管是那種假說,歸結為一點就是唯有這種整個地球生態環境的劇烈變化,才可能導致一個物種突然性、全球性的普遍滅絕。

那麼病毒在其中又扮演了什麼角色呢?隨著恐龍的大面積死亡,屍體腐爛,不可避免的會滋生一些細菌和病毒,造成一定的感染、死亡,在間接上加速了恐龍的滅絕。但這不是主要原因,更不會是造成恐龍滅絕直接因素和觸發因素。

致力科學、科幻,專注深度,歡迎喜歡科幻的朋友關注:深度科幻!


深度科幻


恐龍滅絕的原因,到現在目前為止仍然眾說紛紜。不過科學界主流的觀點就是,6500萬年,一顆巨大的隕石撞擊到地球,導致地球環境突變,進而造成恐龍集體滅絕。其實也只有這樣全球性的天災,才可以導致一個物種徹底滅絕。而且地球不僅僅發生過一次物種大滅絕,因為天氣的原因,地球上曾爆發過多次物種滅絕。但從來沒有說,病毒造成某個物種徹底滅絕的情況。



病毒其實可以算成一種特殊的生物,何其感染的宿主類似於食物鏈上下級的關係。病毒寄生於宿主,可以說是宿主的天敵。但病毒也受制於宿主,宿主的數量過少,也會減少病毒的傳播風險。而且宿主本身對病毒也有抵抗力,有些宿主感染病毒之後並沒有症狀。即便是死亡率再高的病毒,也不能100%的殺死宿主。所以,病毒很難徹底滅絕一個物種,我們也沒有見到哪個天敵能夠徹底滅絕一個物種。

因此可以說,恐龍的滅絕大概率並非因病毒引起。我想提問者之所以誕生出恐龍面積的原因是病毒造成的,應該是受到冠狀病毒傳播的啟發。雖然冠狀病毒在全球範圍內大流行,但相對於很多烈性傳染病,冠狀病毒的死亡率也大概只有2%左右,並非是那種超高死亡率的疾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