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契丹人為什麼不能夠像女真人一樣捲土重來了?

天香雲外飄


我是陽陽,我來回答這個問題。

契丹為什麼被滅,網上應該有很多論述,我不想粘貼複製過來湊字數,這裡列出我認為的三個理由。

一是契丹族建國大遼之後,朝政迅速腐敗,軍隊的戰鬥力直線下降,到檀淵之盟的時候,他的軍事實力已經不強於北宋了,這也是當時北宋能夠以極地代價換來和平的根本原因。此後一百多年,宋遼無戰事,遼國軍隊戰鬥力更是一降再降,對上兇猛彪悍的女真人,當然更打不過了。

二是宋遼聯盟約的破裂。金國打遼國的時候,是聯合了宋北宋的,兩下夾擊,遼國很快便抵擋不住。雖然當時宋軍正面戰場還是沒打贏遼軍,但也牽制了其很多兵力,導致遼國在金軍的攻擊下迅速潰敗。

三是遼金交戰的關鍵時期,遼國內亂,加速了滅亡。1115年耶律章奴在遼上京叛亂,雖然這場叛亂很快就被平定,但是分裂了遼朝內部。此後位於原渤海國的東京也發生高永昌叛亂自立,一直到1116年四月才被平定。內憂外患之下,縱然是曾經盛極一時的大遼也只有滅亡一條路了。



林長風


遼、金這兩個相繼成立的國家,同為兩宋時期北方最強大的敵人,而其政權最後也難逃覆滅的情況:遼滅於金,而金滅於元。不同的是:以契丹民族為主的遼國已經銷聲匿跡了,而以女真民族為主的金國卻在明朝後期再度興起於白山黑水之間,並最終入主中原,建立大清,成為中國歷史上唯一一個兩次統治漢族的少數民族政權。

這其中的緣故,要細究起來的話,大概還是由於元朝、明朝對於女真族的政策,使得他逐漸坐大,並最終吞併了整個大明朝,而相比之下的契丹族,就沒有這樣的運氣了。


契丹崛起背景

契丹族起源於東胡,也就是在漢朝初期因向冒頓單于要馬要地而被擊潰的部落政權,到三國時期名為鮮卑,經歷曹魏三主的不斷北伐、暗殺,勢力一蹶不振,在以後的朝代中相繼臣服突厥、唐朝,並在與唐朝的和親中被封為松漠都督,協助唐皇治理北方,正式改名為契丹:

《舊唐書》——契丹,居潢水之南,黃龍之北,鮮卑之故地,在京城東北五千三百里。東於高麗鄰,西與奚國接,南至營州,北至室韋。

剛開始的契丹共分為八部,遼太祖耶律阿保機就出自於八部之一的迭剌部,在安史之亂後,契丹逐漸分成兩股勢力,外逃的投靠於回紇,並借其力量開始在北方紮根,而內遷的則與唐人融合,在當地居住了下來,著名的唐朝中興名將李光弼就是屬於內遷的契丹貴族。

唐朝末年,耶律阿保機正式起兵統一八部,在龍化州改元稱制,自立為契丹國主,並逐步吞併了北方其他的地區的少數民族部落:黑車子室韋、奚國、女真等相繼臣服。契丹勢力越來越強大,引起了中原地區互相征伐的後梁朱溫、後唐李克用的忌憚,李克用還不得已和阿保機“易袍馬,約為兄弟”,借其兵進攻幽州盧龍節度使劉仁恭,契丹勢力就此進入中原,成為五代王朝最可怕的對手。

自後晉石敬瑭開始,契丹已經奠定了其在中原政權中執牛耳的地位,一直到了北宋末期,契丹貴族驕奢淫逸,引起了手下各部族的反抗,而在契丹後方的東北地區,女真部落也在此時悄然興起。

女真崛起背景

女真族最早可以追溯到堯舜時期,初名肅慎,魏晉時期改名勿吉,到北魏元氏時,勿吉分為七部,以粟末和黑水實力最強,也最為有名,隋朝時期附屬於高句麗政權,並自名為靺鞨,唐李靖大破高句麗是,粟末靺鞨部被迫進入渤海,自立為王,而黑水靺鞨部則以十五萬大軍協助高句麗抵抗唐軍,安市之戰後黑水靺鞨臣服於唐朝,其首領被賜李姓,領黑水經略使,設置黑水府安置。

到五代時,在契丹南征北戰下,粟末靺鞨被滅,而黑水靺鞨分為兩部,一部臣服於契丹,稱為熟女真,一部北遷到黑龍江、長白山定居,稱為生女真,金太祖完顏阿骨打就出自於生女真:

《金史》——其在南者籍契丹,號熟女真;其在北者不在契丹籍,號生女真。生女真地有混同江、長白山,混同江亦號黑龍江,所謂“白山黑水”是也。

完顏阿骨打統治女真時期,長期遭受遼國貴族的欺壓,更甚者,末代遼帝天祚帝還在一次宴會上要求阿骨打為其跳舞助興,這是一種極大的屈辱,幾百年前李世民在攻破東突厥,生擒頡利可汗後,就讓他在唐高祖李淵面前設宴跳舞,大大洗刷了李淵曾經臣服於突厥的恥辱。

在經過幾場大戰之後,女真力量已經開始超過契丹,於是公元1115年,完顏阿骨打正式稱帝,國號“金”,改元“收國”,取“遼以賓鐵為號,取其堅也。賓鐵雖堅,終亦變壞,惟金不變不壞”之意,要以金代鐵,收服遼國了。


公元1124年,遼天祚帝被生擒入金國上京,遼國滅亡,其殘部被分為三股勢力

由於遼天祚帝耶律延禧的昏庸無能,內部契丹貴族耶律章奴起兵反叛,耶律餘睹計劃廢立,外部阿骨打軍隊節節勝利,內憂外患之下,天祚帝只好帶著親信逃入夾山,借地形之利抵擋金軍南下,而外圍則有耶律大石、耶律淳等人據可敦城繼續作戰。

可是耶律大石在天祚帝趁夜出逃,生死未卜之際,擁立耶律淳稱帝,建立北遼政權,此舉引起了天祚帝的不滿,而天祚帝在夾山依舊不思進取,不到三年就被金軍攻破夾山,天祚帝被生擒,遼國滅亡,其契丹餘部則分為三股勢力繼續存在著:

  1. 西逃沙漠另立政權:深受猜忌的耶律大石害怕天祚帝秋後算賬,同時也看出了遼朝大勢已去,於是率領可敦城將士出走西域,再立西遼政權,經過十餘年的經營,耶律大石稱霸中亞,歷三世,國祚八十八年,後滅亡於蒙古西征,雖然後面契丹貴族耶律波剌黑在今伊朗地區,再度建立後西遼政權,可是這個政權已經完全伊斯蘭化,可以說完全與契丹民族沒有任何關係了;
  2. 投降金朝保持血統:眼看著遼天祚帝的作死手段層出不窮,除了耶律大石出走外,部分契丹貴族還是選擇了投降金朝,並強行改姓,斷絕和契丹的聯繫,耶律氏被改姓為移剌氏,蕭氏被改為石抹氏。到了元朝興起時,飽受壓迫的契丹人也起兵響應,建立東遼和後遼政權,但最後還是相繼臣服於元朝,並逐漸進入其中央政權,比如名臣耶律楚材、耶律留哥、石抹也先等;
  3. 回去東北隱居避世:完顏阿骨打滅亡遼朝後,為了緩解和各地部落的關係,下令契丹、奚、漢、渤海、熟女真、室韋等部落官民,不論是投降、被俘還是逃走的,一概不予追究。所以這部分契丹人又回去了家鄉,隱姓埋名低調生活,並與當地人雜居繁衍,元太祖時期,契丹人金山、六哥率兵九萬入侵高麗,企圖佔國自立,可最後還是失敗了,到明朝時期,剩餘的契丹人被全部編入了女真三部的野人女真。

綜上所述,遼國滅亡之後,其契丹勢力由於分散四逃,被當地部族相繼同化,像西遼契丹就同化為為伊斯蘭人,而降金契丹則在元朝時繼續做官,並在元軍南征西夏大理時被帶到了今雲南地區,據云南德宏傣族景頗族自治州發現的一本名為《勐板蔣氏家譜》中,發現了這樣一段記載:

蔣氏祖先姓耶律氏,名阿保機,創建遼朝,為金所滅。後裔以阿為姓,又改為莽。

最近隱居契丹則群居於東北達斡爾河畔,併成為了現代五十六個民族之一的達斡爾族,著名的末代皇后婉蓉就是出身於達斡爾族,而且據考證,達斡爾族的語言、風俗、習慣都和史料、考古中發現的契丹文化十分相似,如今的達斡爾族,根源就是遼朝契丹族,這說法也得到了普遍認同。

遼朝滅亡後,金朝也在蒙古鐵蹄下步其後塵,但相對於契丹人四散奔逃,力量無法凝聚的情況,女真人的情況要好得多

公元1234年,接替父親爛攤子的金哀宗完顏守緒,面對蒙宋聯軍合攻的情況下無力迴天,被迫自縊身亡,臨死前將帝位傳給其子完顏承麟,一個時辰後,元軍攻破蔡州,完顏承麟死於亂軍之中。而女真殘餘勢力也分為了兩部:

  1. 一部投降了元朝,留在中原,和漢族、契丹融合,統一稱為元四等級別之一的色目人,現完顏氏的後人多散落於河南、甘肅、北京等地,並改姓王;
  2. 一部還是回到了東北的“白山黑水”間,元世祖忽必烈時期,長白山女真部不斷侵擾高麗,為了收服女真,忽必烈設置土司制度,以長白山之東的野俄朵裡城為女真軍民萬戶府,立威望較高的女真人布庫裡雍順為萬戶,治理當地女真部落。布庫裡雍順改部落名為滿洲,成為滿洲始祖(清始祖)。

到了明朝時期,明成祖朱棣設置九邊諸衛,取代九邊諸王,將其全數內遷,以削弱藩王勢力,而遼東地區原本由韓、遼、谷三王管理,三王內遷後,在遼東設置建州三衛,由女真三部分別管理,其中努爾哈赤的六世祖猛哥帖木兒就擔任了建州左衛指揮使。到了明朝宣德年間,滿洲女真被迫屈服於蒙古三部之一的瓦剌部,接連起兵南下侵擾大明,土木堡之變中就有著滿洲女真的影子。

而到了明嘉靖年間,遼東地區又因為部落的屬性不同而分為三部:以契丹為主的野人女真、以蒙古人為主的海西女真以及以女真人為主的建州女真。這三部中,建州女真所具有的政治優勢是另外兩部所沒有的,他們自明太祖時期就接受了策封,是屬於名正言順的朝廷官員。

明朝前中期最強大,也是最頭疼的對手,莫過於繼承瓦剌部的“黃金家族”土蠻部,以及因靖難有功而被封於大寧等地的朵顏部,在不斷侵擾大明邊境的同時也進攻遼東的女真三部,在一定程度上壓制了女真的發展。對此,大明朝廷派李成梁坐鎮遼東,派戚繼光坐鎮薊州,萬曆年間,李成梁主動出擊並大破土蠻部,斬首五萬餘人,蒙古勢力反被壓制住,如此一來,遼東女真部落沒了壓力,就這樣逐漸發展起來了。

而且由於建州女真的官員身份,一直以來幾乎沒有受過大明的軍事壓力,在解決了土蠻和朵顏後,李成梁又把矛頭指向了毫無政治身份的野人和海西女真部,而讓建州女真在其眼皮底下生長髮芽。到了李成梁去世,努爾哈赤以十三副遺甲起兵,經過了“十三翼之戰”、“薩爾滸之戰”後,努爾哈赤統一女真三部,擊潰了萬曆朝最後的家當,並正式定國號“金”,史稱“後金”,改元“天命”,開始了統一的步伐。



總結:對於遼、金這兩個少數民族,雖然他們在滅亡的時候都有一部分殘餘回到了家鄉,並舉兵造反,可最後契丹一敗塗地,而女真卻成為中原政權的情況,我認為主要還是局勢的緣故

契丹被金國滅亡了之後,雖然也有過金山、六哥復國的情況,但他們所面對的是實力如日中天、國勢蒸蒸日上的元太祖忽必烈和蒙古鐵騎,而且契丹以武力壓迫高麗,自然引起了高麗上下的不滿。

在元朝、高麗的夾攻下,最後一支復國大軍被全部殲滅,自此契丹人只能安分守己,在元朝設立的女真軍民萬戶所管理下生存,就算到了內憂外患頻繁的明朝後期,野人女真也成為了大明王朝的眼中釘,在和明軍的交戰中力量損耗過多,導致最後被努爾哈赤所滅。

而女真族比較幸運,金國滅亡後他們回到了東北長白山老家,卻因為實力不夠而選擇了對元、明卑躬屈膝,接連得到了元、明兩朝統治者的青睞,委託其治理遼東地區,在蒙古土蠻部、朵顏部、海西女真和野人女真相繼被大明打趴下之後,建州女真才在這局勢安穩的情況下崛起。

而且其崛起的時機也十分恰當,努爾哈赤所面對是貪腐衰敗、弊端叢生的大明萬曆後期,朝廷根本無暇顧及其發展壯大,這是努爾哈赤的幸運,也是大清的幸運,要是換成和契丹的局勢一樣,努爾哈赤對上了朱元璋、朱棣等雄主的話,那結果可就難料了。

作者/一貳一橙:天文地理,一概不懂;古今中外,都靠瞎掰,主要百度,然後亂編,喜歡點贊!


一貳一橙


女真族是生活在中國東北的一個古老民族,從考古發掘可知,這個地區早在新石器時期,就有人類文明的存在。女真族在不同的歷史時期,有不一樣的稱呼,秦漢以前叫肅慎,秦漢時期叫挹婁,南北朝時期叫勿吉,隋唐時期叫靺鞨,唐以後叫女真。


也就是說,女真族其實跟漢民族差不多,早就在自己的土地上繁衍生息了幾千年,是一個有著相當強大文化底蘊的民族。

天慶三年,女真族最偉大的領袖完顏阿骨打繼承汗位。在先祖功業的基礎上,阿骨打只用了兩年時間,就統一了女真各部落,進而聯合東北的渤海、室韋、鐵驪及漢族人,對沒落的遼政權發起衝擊。

女真人崛起的同時,正是契丹政權經過兩百年發展,逐步走向沒落的時期。契丹人與女真人一樣,都是生活在東北地區的少數民族,不過契丹人從部落邁向政權的進程,比女真了早了幾百年。

契丹人建立遼朝後,迅速漢化,文化的強盛,讓它一度力壓北宋,以中原正朔自居。隨著後期政權的腐敗,凝聚力較差。再加上後院起了火,朝廷內部爭權奪利,國力逐漸衰敗,統治者無心進取中原,就漸漸把根據地丟了,這就導致了以後契丹民族的漸漸消亡。昔日強大的契丹人,竟然抵擋不住軍事實力明顯處於劣勢的女真人。加上宋遼聯盟破裂,在北宋和女真政權金國的南北夾擊下,契丹人退出了歷史舞臺。而女真人卻恰恰相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