郊區蔭營鎮下蔭營村:小村“美了顏” 居民心裡甜

郊區蔭營鎮下蔭營村:小村“美了顏” 居民心裡甜

沿街商鋪規範整潔

郊區蔭營鎮下蔭營村:小村“美了顏” 居民心裡甜

淑華園小區整飾一新

郊區蔭營鎮下蔭營村:小村“美了顏” 居民心裡甜

明珠城東側空地整治後

  黨員、志願者、施工隊員廣泛參與,外牆粉刷進度加快;吊車、挖掘機、運輸車往來穿梭,拆違拆臨接近尾聲;花卉、苗木、草籽迅速到位,綠化美化火熱展開……陽春三月,郊區蔭營鎮下蔭營村環境衛生綜合整治的現場,忙碌而有序。

  自去年10月下旬郊區蔭營鎮區及延伸周邊環境衛生綜合整治提升行動開始以來,區、鄉鎮、村、社區把居民小區、小街小巷等群眾關切的地方作為整改提升的關鍵點,以群眾方不方便、舒不舒服、滿不滿意作為衡量環境衛生綜合整治提升行動的根本標準,動真格、下實功,抓重點、補短板,下蔭營村的環境面貌煥然一新。村民目睹周圍環境一點一滴的變化,滿意度提高的同時,參與度也提高了。

  多方支持 “美顏”有了“後援團”

  郊區明珠城小區位於下蔭營村,是一個有10年曆史的小區。然而多年來,由於管理缺失,小區東側的空地成了垃圾堆積的荒坡。3月27日,記者來到明珠城小區東側,昔日的垃圾坡不見蹤影,取而代之的是硬化的道路和路旁的一片新綠。幾名工人正趁著雨後土壤潮溼加緊鋪設草皮。

  “眼前的這片區域大約有15000平方米,正在打造一個供居民休閒的小遊園。半個月前,郊區林業局就開始幫助我們補綠栽樹了,前前後後種下了16500多株、近20個品種的苗木、花卉。油松、柳樹、木槿、櫻花、銀杏每種多少株、種植間隔多遠,郊區營林規劃室還請專業人員出了設計圖,按照設計圖實施,苗木、花卉長成後一定很美。”下蔭營村村委會副主任田楊說,多年形成的垃圾坡變成如今的模樣,多虧了郊區不少單位、部門的支持。

  “明珠城小區出口的這條硬化路,原來也不是這樣。”說著,田楊打開手機相冊,翻出一張改造前的照片。“之前,小區外的道路一直沒有硬化,黃土裸露,綠化美化也跟不上,經常是塵土飛揚。下雨天,居民開車進出小區,車輪就會沾上泥帶進小區。”明珠城小區物業負責人馬仁貴的話印證了照片上的場景。

  居民出行的“堵點”“痛點”,就是村裡整改提升的方向。“雖然環境衛生綜合整治提升行動實施方案裡明確了基礎設施改善的內容,但我們還是聯合區交通運輸局多次向周邊群眾徵求意見建議。”田楊介紹,梳理群眾的整改意見後,郊區交通運輸局僅用了不到一週時間就為群眾鋪設硬化了一條寬6米、長460米的道路,居民出行“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腳泥”的窘境徹底改變。

  推進環境衛生綜合整治,單靠村裡的力量遠遠不夠。田楊說:“工作中,俺們的‘後援團’除了區林業局、區交通運輸局還有很多。好多部門的工作人員聽說村裡有啥具體困難,會主動幫我們協調解決。有了他們的支持,村裡的環境越來越好。”

  規劃先行 配合全域大整改

  “以前路邊的那些私搭亂建拆除了,小商小販有的新租了店面,有的進了集貿市場,街道比以前敞亮乾淨了。”3月27日上午10點多,被問起下蔭營村拆違拆臨以來的變化,幾位路過郊區瑞豐街的村民言語之間是對工作的肯定。

  瑞豐街街角,一個掛著“無塵洗車行”廣告牌的單層建築“孤零零”地立在那裡。拆違拆臨接近尾聲,為啥唯獨不拆這家洗車行?下蔭營村村委會主任田建忠解開了記者的疑惑:“洗車行位於幾條支路的交匯處,村裡人進出村經過這裡,平常來往的行人想方便,就近找個公廁都難。我們把這個情況向上反映後,區裡同意把這個洗車行暫時保留下來,計劃改造成一座公廁。這樣一來,既能利用現有資源減少不必要的投入,也符合整體規劃的要求。”

  的確,只有做好拆後利用工作,一個個城市“汙點”才有可能變為亮點。“拆違拆臨、積存垃圾清理後的空地咋利用,小區外牆粉刷成啥顏色,沿街商鋪的門頭牌匾、空中的‘蜘蛛網’咋整治,這些不能一個村一個樣,必須由區和鄉鎮統一規劃。只有按照統一的標準和要求整改,才能達到清理一遍、全域整潔的效果。”田建忠說。

  本著因地制宜、為民利民的原則,郊區對清理後的空地進行了統一規劃。“按照規劃,這裡有的地方將修復人行道原貌,有的地方將施劃停車位,剩餘的地方還將硬化、綠化,建成小遊園。”郊區蔭營鎮工作人員苗志勇指著瑞豐街旁拆除臨建後的空地說,大範圍的拆後建設預計很快就會動工,希望能在短時間內讓百姓看到環境面貌的改善。

  村民參與 長效治理有抓手

  目前,郊區蔭營鎮區及延伸周邊環境衛生綜合整治行動已進入鞏固提升階段,面對一些難點問題和薄弱環節,下蔭營村也曾陷入過“整治—反彈—再整治”的“怪圈”。如何打破這種“怪圈”,村裡把建立長效機制作為當前環境衛生綜合整治的重中之重。

  “起初,清理樓道雜物、房前屋後的‘四堆’、小菜地,規範沿街店鋪和流動攤點,會涉及百姓的切身利益,村幹部和社區幹部就挨家挨戶摸底、動員、宣傳,也吃過多次‘閉門羹’。”下蔭營文苑社區主任呂海壽說,他們堅持從居民反映強烈的問題入手,清理文華園、淑華園、雅馨園小區積存垃圾50余車,拆除露天垃圾池80餘個,協調相關單位修整破損路面、施劃停車位,並積極補種花卉、苗木,增綠美化,改善小區微環境。

  “小區的露天垃圾池換成了加蓋的垃圾桶,但有的居民為了圖省事就把自家垃圾放在垃圾桶的蓋子上,無形中增加了保潔人員的工作量;前期樓道雜物清理乾淨了,過一段時間又有一部分居民把雜物擺出來,類似的治理後反彈的情況也出現過。”田建忠說,“在環境衛生綜合整治提升行動中,我們針對這種情況反覆研究,瞄準長效治理目標,動員村民參與的方式變原有的說教式為帶動感染式。”

  帶動感染式,就是讓環境整治工作中的先進分子帶動感染破壞環境整治成果的一批人。“我們以全村193人的環境衛生整治工作隊為基礎,又推選補充了一批積極參與環境衛生整治的巾幗志願者、黨員志願者、青年志願者,先進分子遍佈小區,鄰里之間影響帶動,破壞整治成果的行為越來越少。”田建忠說,一個家庭影響一棟樓、一個商戶引領一條街的保護環境新風尚也漸漸形成。

  此外,下蔭營村、下蔭營瑞豐社區、下蔭營文苑社區還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新時代文明實踐等內容融進村裡小景觀打造中,每逢重要時間節點,還會組織村民參加豐富多彩的文體活動,讓文明根植於村民內心。

  “環境衛生綜合整治,歸根結底是讓居民受益。這段時間,改變的不僅是城市的顏值,還有人們的生活方式,大部分居民從牴觸、觀望轉向支持、參與。現在,居民從樓上拋撒垃圾的現象沒有了,自家防盜門上的小廣告也會自覺清理,沿街店面門前的衛生商戶打掃得更自覺了。”家住淑華園小區5號樓的居民史紅兵談起環境衛生綜合整治以來的變化,深有感觸。(郭鑫璐 通訊員 張子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