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冬至記憶:這一天更像新希望的開始


兒時的記憶裡,每逢冬至父母便會煮餃子,全家人齊聚一堂,餃子上桌,熱氣升騰,在冬至,這份簡單的美味讓我們其樂融融,溫暖至極。小時候的我們一邊吃餃子一邊還要摸摸自己的耳朵是否還在,長輩常說:“冬至不端餃子碗,凍掉耳朵沒人管” 小孩子聽到這句又會吃得更多。

我的冬至記憶:這一天更像新希望的開始

上學後瞭解到,冬至和夏至都是很重要的時間點,在這兩個日期前後,太陽直射點分別位於地球南迴歸線和北迴歸線,夏至太陽直射點離我們最近,冬至太陽直射點離我們最遠。

我的冬至記憶:這一天更像新希望的開始

相對於夏至的炎熱,寒冷更容易將親朋好友聚在一起。每當我想起過去那些寒冷的冬至,腦海中浮現起的卻總是溫暖的記憶,除了大口吃餃子的畫面,就是和親友之間的問候,特別是那句提醒“今天冬至,別忘吃餃子啊”

冬至雖非節假日,卻也是中國人非常有儀式感的一天,在以山東、河北為主的一些北方地區一般會吃餃子迎接冬至的到來,在南方有些地方則會吃餛飩或者湯圓。還有一些地方認為冬至宜滋補,喝羊肉湯。

我的冬至記憶:這一天更像新希望的開始

要知道這些可都是過年才出場的“壓軸”美食,卻通通在冬至被提前拿了出來。

單從這一點來看,冬至的“氣場”就已經蓋過了夏至、秋分、春分等節氣……

其實,冬至自古以來都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日子。《史記·律書第三》雲:“氣始於冬至,周而復生。”古人極為重視這一天,甚至有“冬至大如年”一說。

冬至的“至”不是“到”的意思,而是“至極”的意思。古人認為,冬至,便是陰達到盛極(夜達到最長,白天達到最短),

而後物極則反,這一天後,陽氣就開始升騰,陰氣開始衰落。(太陽直射點從南迴歸線往北移,晝開始變長,夜開始變短)。

我的冬至記憶:這一天更像新希望的開始


從冬至起,新的陽氣開始接近,古人自然會開心,雖然冬至後天氣還會繼續寒冷,但古人並沒有為此擔心,反而更充滿希望,從這些民間諺語中就可見一斑:“冬至無霜,石舀無糠”,“冬至打了霜,清明防爛秧” ,“冬至大冷風,來年五穀豐登”,“冬至越冷,暖的越早”……

我的冬至記憶:這一天更像新希望的開始

且不說這些諺語是否正確,但由此可見,古人對冬至的寒冷並沒有產生太多顧忌。

反而冬至寒冷越強烈,他們對來年的期望越高。


白居易在《邯鄲冬至夜》中寫道“邯鄲驛裡逢冬至,抱膝燈前影伴身。想得家中夜深坐,還應說著遠行人。”他表現出了自己冬至時的懷親思念。

白居易並不是怕冬至的寒冷,只不過沒有親友相伴,想想他的另一首詩《問劉十九》“綠蟻新醅酒,紅泥小火爐。晚來天欲雪,能飲一杯無?”是不是又溫暖許多?

我的冬至記憶:這一天更像新希望的開始

回到現代燈紅酒綠,快節奏生活之中,我們總是各自忙碌,因此忘卻了親友之間的感情聯絡,

當適逢冬至,我們是否應效仿古人,暫停休整一下,相聚親友,捏捏餃子,包包餛飩……,這樣是否更為痛快呢?休息整頓後再去迎接明天新的希望。

我的冬至記憶:這一天更像新希望的開始

杜甫在《小至》中寫道“天時人事日相催,冬至陽生春又來。”大意是:“轉眼又到冬至了,過了冬至白日變長,天氣開始回暖,春天即將回來了。”

未來並非在劫難逃,冬至更多的精神意義是“新希望的接近”,我們應該積極迎接,休整一番,重拾希望。

冬至代表一切剛剛開始,九九歌從這一天開始數,“一 九二九不出手, 三九四九冰上走, 五九六九沿河看柳 。 七九河開 ,八九雁來 ,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 ”

跟著“九九歌”數完這81天,一聲春雷,驚蟄上場,下面就是你新的故事了。

我的冬至記憶:這一天更像新希望的開始

冬至帶來的希望,像不像英國浪漫主義詩人雪萊所說的:冬天到了,春天還會遠嗎?


(文章原創,剎那靈感,轉載請聯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