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奮有新貌丨基礎設施特色產業雙加持 子洲修路架橋打開致富門

編者按:省政府2月27日批准銅川市印臺區等29個貧困縣(區)脫貧摘帽,退出貧困縣序列。至此,陝西所有貧困縣全部摘掉貧困帽子,區域性整體貧困基本解決,全省脫貧攻堅取得決定性勝利。

為進一步總結和展示這些縣(區)在脫貧攻堅中所取得的有益經驗和典型做法,即日起,西部網、陝西頭條客戶端、“學習強國”陝西學習平臺特別推出“秦奮有新貌——陝西29個縣(區)脫貧摘帽”專題,邀您共同見證陝西人民脫貧攻堅之路,一起感受三秦兒女不懈奮鬥之美。

秦奮有新貌丨基礎設施特色產業雙加持 子洲修路架橋打開致富門

子洲全景

西部網訊(記者 劉望 通訊員 杜娜)“逢山開路,遇水架橋”這句俗語是解決一般問題的方式,也是位於黃土高原腹地的子洲縣解決“一方水土養不活一方人”脫貧難題時的主要手段。子洲通過移民搬遷、交通建設、完善水利電力設施等途徑,把子洲的紅薯、羊肉、黃芪等特色產品賣到了南方市場,貧困戶不僅走出了脫貧的路,發現了致富的橋。

脫貧有實招:教育+醫療+搬遷 開路架橋助農副產品南下揚州

秦奮有新貌丨基礎設施特色產業雙加持 子洲修路架橋打開致富門

子洲一處居民安置點。

2011年,子洲縣被列為國家扶貧開發重點縣、呂梁山特困連片縣。貧困人口多、貧困程度深、貧困發生率高,是子洲的真實縣情。住房、醫療、教育等方面的問題,是脫貧攻堅工作的難題和重點,如何打好打贏脫貧攻堅戰,如何讓老百姓過上幸福生活,成為子洲縣壓倒一切的任務。

為徹底解決“一方水土養不活一方人”的難題,子洲縣統籌生活與生產同步規劃、安居和樂業同步考量,堅持挪窮窩與拔窮根齊抓共管,確保搬遷群眾搬得出、穩得住、能致富、可脫貧,共確定集中安置點9個,實施移民搬遷882戶3490人,搬遷率100%;按照“質量標準、結構設計、建築工匠管理、質量檢查、管理能力”“五個基本”要求,及選址安全監管、日常巡查監管、竣工驗收監管“三個到位”,共完成貧困戶危房改造1632戶,確保群眾“改得舒心、住得放心”。

秦奮有新貌丨基礎設施特色產業雙加持 子洲修路架橋打開致富門

義診活動現場

子洲縣堅持“保基本、強基層、建機制”的原則,加強三級診療體系建設,健全大病患者專項救治臺賬,6468名慢病患者享受家庭簽約醫生服務,“大病不出縣,小病不出鄉,預防在基層”的願景悄然達成。補齊基礎設施短板,子洲縣大力加強水利、道路、通訊、電力建設,切實改善發展條件,為全縣發展奠好基鋪好路。

秉持“教育路上不落一人”的理念,新建改造學校84所,夯實縣鄉村“三級聯動”控輟保學責任,形成學生動態監測長效機制,建立了從學前教育到高等教育“全程覆蓋、無縫銜接”的貧困學生資助體系,累計資助貧困學生44562人,幼兒園、義務教育、高中教育各階段入學率均為100%,切實讓每一個困難學子都上得起學、上得好學。

產業發展是脫貧的根本,農民致富是攻堅的目標。子洲縣堅持把產業發展作為穩定脫貧的根本之策,統籌基礎設施建設和立地資源,按照“林果業為主,多業並舉”的發展思路,圍繞農業農村現代化,聚焦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十指發力,全方位構建“大小產業相連、長短產業互補、多重產業疊加”的脫貧路徑,用精準“滴灌”鋪平致富康莊大道。

秦奮有新貌丨基礎設施特色產業雙加持 子洲修路架橋打開致富門

子洲縣紅薯銷往揚州市

子洲縣按照規劃引領、生態先行、產業主導的發展路徑,著力構建綠色產業循環發展新格局。動員各級幫扶力量幫助在家農戶發展短期養殖業,並調整羊的養殖結構……以破解重點人群增收難、村集體經濟薄弱及三變改革滯後等問題為出發點,強力推進村集體經濟項目建設,為農村致富注入“新動能”,村集體經濟乘勢而起,貧困村集體經濟全覆蓋,實現了短期可增收、長期能致富,子洲特色產業已呈現出百花齊放的發展態勢。

村村有主導產業、戶戶有增收門路,拉開架勢的產業發展撐起了貧困群眾脫貧致富的半壁江山。按照“想學什麼培訓什麼,缺什麼補什麼”的思路,針對不同人群開展家畜養殖、大棚種植、林果栽植、家政服務等技能培訓,2015年以來,子洲縣累計完成技能培訓28660人次,切實讓貧困群眾一技在手致富不愁。“勤勞致富光榮、安於貧困可恥”的時代新風,已在子洲蔚然成風。

數據看發展:全縣88個貧困村全部退出 近6萬人穩定脫貧

秦奮有新貌丨基礎設施特色產業雙加持 子洲修路架橋打開致富門

脫貧故事匯:種蘋果種藥材養羊崽 家門口打工務農鼓錢包

秦奮有新貌丨基礎設施特色產業雙加持 子洲修路架橋打開致富門

子洲田間地頭的蘋果樹。

在子洲縣裴家灣鎮拓家峁村,陝西果業集團給部分打工的村民發工資,一捆一捆的百元大鈔整齊堆放在桌子上,村民拿到錢後,開心之情溢於言表。

“這次,我們總共給160多人發放人民幣40多萬元。”陝西果業集團子洲公司負責人徐寶林說,村民在果業集團打工,一方面可以就近務工得到“薪金”收入,另一方面也可以從公司學到蘋果栽植、管護的相關技術。

村民拓合義的兒子是在冊貧困戶,這次領到務工收入3900多元。拓合義難掩內心的激動之情:“我的兒子身體有病,在外打工沒人要,如果不是果業集團僱傭他,家裡生計都是大問題,這無疑是雪中送炭啊。”

“我們夫妻二人主要負責庫房、果園的日常管護、人員的飲食等。目前,每人每月工資2000元,一年下來收入能有48000元。”村民拓全平是在冊貧困戶,全年駐紮在省果業集團基地,能在家門口找到這樣穩定的工作,他很開心,“在家門口打工,一舉兩得,既可以照顧家裡,也可以增加收入。”

秦奮有新貌丨基礎設施特色產業雙加持 子洲修路架橋打開致富門

子洲黃芪。

張治明是子洲縣槐樹岔便民服務中心槐樹岔村人。利用扶貧搬遷政策,他搬到了子洲縣城峪水陽光小區居住,生活環境得到了極大改善。

“全靠扶貧搬遷政策,讓我們在縣城裡安了家。我在村裡種了10多畝黃芪,一年回去三四次照看一下就行了,再加上我在小區的物業上班,一年下來,收入還不錯,比外出打工強多了!”說到易地扶貧搬遷政策的好處,張治明讚不絕口。

秦奮有新貌丨基礎設施特色產業雙加持 子洲修路架橋打開致富門

李念勝在給花椒進行嫁接。

家住子洲縣雙湖峪街道辦林場村的貧困戶李念勝受家庭條件影響,只上了小學,便跟父母在地裡勞作。李念勝的兒子一出生就被診斷為患有先天性智力障礙,患病的兒子看病要錢,三個女兒上學要錢,李念勝家裡舉步維艱,後被精準識別為貧困戶。駐村扶貧隊和幫扶責任人幫助李念勝獲得了5000元的產業扶持資金,修建羊舍,買羊崽,開始了他的養殖致富之路。

李念勝心想,餵養兩隻羊和一群羊沒有什麼區別,多費點功夫,還能多掙點。只是自家的情況哪有錢去買羊,不如把左鄰右舍的羊全部集中起來飼養。心動不如行動,他挨家挨戶溝通協商,並給出了優惠的條件。等羊出欄,以每隻800元計價,對方可以要羊,也可以要錢。經過不懈努力,兩年下來,他創辦的養殖場羊存欄從2只達到了70餘隻。

李念勝積極聯繫幫扶幹部邀請畜牧局技術員上門為其提供技術指導和支持,並多次參加鎮裡和縣裡的技術培訓,他一邊學習一邊總結經驗,現在已經掌握了圈舍選址建設、疫病防治、繁殖選配、飼養等方面的技術,成了一名“土專家”,他養殖的羊出欄率不斷提升。羊出欄後,李念勝淨賺5萬多元,實現了脫貧。


分享到:


相關文章: